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8,(11)
为了保证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的权益不受侵害,实现实质正义和公平,我国法律规定了劳动合同期满顺延制度。但是,由于立法规定的不够明确,导致各地法院、劳动争议仲裁院适用标准不一,引发了诸多争议。因此,须通过修订法律或出台司法解释来对相关问题加以明确,即因法定顺延致使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时间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可以不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定顺延期间未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应承担二倍工资,而法定顺延到期后未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承担二倍工资;法定顺延与约定顺延发生冲突时应依据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原则进行选择;劳动者有权不适用法定顺延制度。  相似文献   

2.
刘敏 《行政论坛》2001,(3):34-3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失业、下岗、跳槽已成为频繁发生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劳动纠纷不断,劳动争议出现了新的特点.面对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如何进行疏导,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案件总量继续上升,有关经济利益和劳动合同的争议已成为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一些企业经营不善,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和欠缴社会保险费等问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对劳动合同法不应片面解读。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逐步改善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等难题;劳动力成本增加不可归因于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有利于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劳动合同法既保护劳动者,也保护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正在逐步适应劳动合同法的施行。总之,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才能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第82条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双倍工资请求权,但“职场碰瓷”作为一种新的劳动争议类型,在司法认定上引发不少争论,至今未达成共识。因此,通过设定双倍工资罚则的特殊适用条件,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除用人单位的双倍工资支付责任,有利于解决实务中判决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夏玲娟 《党政论坛》2009,(17):36-38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各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法的情况各异,有些用人单位严格依据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动合同关系,而有些用人单位则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了其用工成本,从而纷纷采取一些措施规避劳动合同法的某些规定。总体而言,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各种矛盾都可归结为资方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有效平衡劳资双方之间利益冲突才能促进劳动合同法不断完善和全面实施。劳资冲突向来是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更是社会民生问题,因而劳资利益冲突的解决离不开政府通过行使职能进行协调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西方称之为劳资关系,我国通常称为劳动关系(近来亦有冠以劳使关系或劳用关系之名的)。纵观世界,这一关系已由工业革命以来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渐次趋于“合作”关系。在中国,被誉为“劳动者护身符”的劳动法典,也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但是,勿庸讳言,困扰政府的庶民失业率居高不下问题,随意解雇、延时和扣薪引发的劳动争议,屡屡见诸报端,不绝于眼耳,  相似文献   

8.
虚化的劳动关系是一种不规范、有瑕疵的劳动关系。它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而且干扰了国家对劳动用工的宏观调控。因此,我们必须从劳动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入手,充实虚化的劳动关系,井协调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9.
一、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程序的衔接 在现行我国劳动争议纠纷的处理机制中,劳动仲裁是作为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设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8条的规定,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在立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因此,广大劳动者对于法律的颁布热烈拥护。用人单位则对这一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法律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用工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