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新民周刊》2022,(45):33-33
11月27日,在第七届全球她领袖年度盛典现场,零点有数联合睿问She Power联合发布《2022女性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生活质量的整体特征来看,女性总体生活满意度良好,与男性基本水平一致。2022年,女性总体生活满意度得分为76.33分(百分制,下同),处于良好水平,与男性(得分为76.38分)基本持平,总体生活质量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2003年7月2日,韩国统计厅公布了含有关于韩国女性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经济活动等状况统计结果的《2003女性生活统计》报告。韩国育龄女性所生子女平均为1.3人,与30年前相比不足三分之一。并且,2002年女性初婚平均年龄为27岁,比1985年的23.4岁大3.6岁。男性也从1985年的26.4岁增加到29.8岁,增加了3.4岁。与同龄男性结婚的女性比例为14.3%。而与年龄小于自己的男性结婚的女性的比例为11.6%。据该报告,韩国育龄女性所生子女减少,将给社会经济所有领域带来劳动力不足等不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杨庭芳 《法国研究》2003,(1):188-197
西蒙娜·德·波伏娃曾在《第二性》中写道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 ,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生理、心理或经济上 ,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 ,是整个文明”①;女性在社会中的劣等地位是人类文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男权文化造成了男性与无性之间的“女性”。这段文字包含了两层意思 :首先女性 ,作为一个群体 ,其地位长期以来是低于男性的 ,男性是第一性 ,女性被看成“第二性” ,他是主体 (theSubject) ,是绝对 (theAbsolute) ,而她则是他者 (theOther) ①;同时 ,她认…  相似文献   

4.
金莉 《美国研究》2012,(1):144-15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女权主义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势头,而且在不断向纵深发展。具有女权主义意识的文学评论家开始向带有明显性别偏见的文学批评标准发起挑战。她们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入手,披露男性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且提倡对于歪曲女性形象的男性文学采用一种抵抗性的阅读方式。随后,女权主义批评家转而研究女性作品,将关注点从作为"读者"的女性转移到作为  相似文献   

5.
女性的政治化,政治的女性化--关于女性的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政治社会化与女性 1.性别歧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在日常用语、媒体及以家庭为中心的个人生活当中,对女性的称呼和认识是和男性不同的。这种情形在政界体现得尤为突出。整个社会充满着诸如女性不适合搞政治,女性缺乏领导者的素质,女性不关心政治之类的偏见,而且这种观点有时还头头是道,看起来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比如,“由于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韩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业女性的增多,韩国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利于男女地位平等和女性参政的政策法规.但总体说来,由于韩国是一个崇尚儒家文化的国家,因此即使在现今社会,韩国女性的政治参与程度与其他领域相比,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对未来的发展须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法兰西女性文学的创作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珍 《法国研究》2001,(1):6-10
在谈及女性文学创作时 ,我只是按自己理解的方式 ,在这里做一些介绍。有一点无可质疑 ,即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存在。这在法国也是被充分肯定的事实。女性作家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 ,可以写出女性味儿十足的作品 ,也可以写出丝毫不留女性痕迹的作品。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法国 ,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 ,她们或者只是丈夫的花瓶 ,以保持容颜美貌为本 ,在沙龙社交中起着丈夫们无法替代的作用 ;或者被压在最低层 ,终日含辛茹苦 ,支撑着一个穷困家庭的生计 ;或者孤身一人 ,从事皮肉生涯 ;或者奋起拼搏 ,在受教育和人身权益上 ,与男子一…  相似文献   

8.
在明治初期《女大学》群书大量出版,"女大学"式的女性认识广泛蔓延之际,对当时社会中"女大学"式的男女关系感到不协调并试图克服这种扭曲关系的男性知识分子在历史的舞台上渐渐活跃起来。以土居光华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选择性地吸收穆勒《自由论》及女性论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日本的社会状况,提出了适合文明开化的女性论。他的非"女大学"式的女性认识在当时的思想界可谓大放异彩,但其中也不免混杂着传统的因素。其作为一种"理想",脱离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实际。尽管如此,试图跳脱出"女大学"主导下的言论体系包围网的土居光华的摸索,可以说为我们今天理解明治初期的女性形象打开了另一种视野。  相似文献   

9.
1910~1945年,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朝鲜女性的作品不在少数。这些作品中的朝鲜女性,大部分因亡国而流离到异域中国,或过着艰难生活,或怀着反日意识与中国人民一道投身于抗日斗争。作品中的这些朝鲜女性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极大地鼓舞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在梳理这些作品叙事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他者"——"朝鲜女性"的形象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剖析,深入探讨朝鲜女性形象以及相关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国的女性们,我们的母亲。 在历史的桎梏中坚强地活过来的女性们,我们将她们的故事编成了两本书。 讲述了从韩国近代到现代活跃于政治、社会、文化、艺术各领域的48位女性的生活。 该书的意义在于记录了长期以来被历史排除在外的女性的生活,而更为重要的是该书从新的视角出发研究女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女人艺术》是1928年7月由长谷川时雨创刊的综合文艺杂志,由于从编辑到撰稿人全部为女性而被评论界批判为"女性王国"。这个"女性王国"的建构,不仅为昭和初期的女性作家提供了发表的平台,将林芙美子等一批新人推上文坛,同时也为日本女性在政治及文化领域争取权利提供了言说的舞台,在昭和文学史及昭和女性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如若围绕《女人艺术》上登载的评论文章及文学作品等主线透视"女性王国"从建构到崩塌的整个历程,不仅可以从中管窥到昭和初期日本女性的精神诉求及社会追求,同时还能勾勒出当时日本女性主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国女性在家庭财产分割方面往往被认为是饱受歧视,失去自主权,但事实比我们的观念化看法更为复杂。妇女社会地位与其经济、金融自主权之间并无直接关系,社会地位的高低并不影响妇女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动、自主及积极性。通过历史的线性分析和大陆、台港各地的横向比较,我们将发现中国女性在和丈夫、子嗣分享家庭财产支配权中所占的位置和其角色的演变。女权主义在中国有时以另一种面貌出现。  相似文献   

13.
《源氏物语》与《蜻蛉日记》两部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密切,《源氏物语》是《蜻蛉日记》的继承、扬弃与超越。本论从两位女性作家的执笔动机、文论观念、女性意识3个方面推考两部著作的内在联系。两部作品中的若干相同与相似重申了被男性主流文学掠过边缘经典女流文学的价值,正是这一边缘经典文学更为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现状、女性思想、男女的情感生活,两位女性作家的叙事才情更是勿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一 女性为什么要参与政府决策? 从女性的观点来看,女性参政乍一理解,似乎是关于女性的事情;或是由女性提出的质疑;或是为女性的选择。 首先,要讨论是不是关于女性的问题。尽管在欧洲学术思潮的影响下,韩国学术界的视野已经由女性研究拓宽到性别研究,但目前人们对性别研究的用语还感到很陌生。这是因为对性的禁忌意识和  相似文献   

15.
唐恬恬 《当代韩国》2010,(4):107-115
1920~1930年代的中韩两地,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进一步激化了两地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转变也对当时的两地文坛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抗日题材作品纷纷登场,成为时代主题。女性文坛方面,两地女性作家不约而同地转变了创作视角,抗日题材的作品成为主流。本文主要以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民族、阶级及性别三重压迫的社会背景下,当时中韩两地女性文坛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萧红与姜敬爱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与以往女性文学所不同的时代见解,及与当时男性作家相似的选材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以"谁是日本社会女性的人生赢家"为议题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评价标准。日本社会对成功女性的评价存在"家庭角色(妻子、母亲)+α"这样一个模式。文中对该模式的形成及其反映的女性性别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日本社会对女性"赢家"的评价表明了家庭角色实现是女性成功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女性社会性贡献及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香港人才荟萃 ,而政坛女杰多又是一大特色。究其原因 ,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女性与男性一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自由市场竞争机制 ,男女平等受到重视 ,女性参政机会增多 ;港英时代的民主参政渠道的开通 ,精英政治的实施 ,有利于政坛女杰成长 ;而人才流动 ,国际交流之频繁 ,移民创业精神 ,拼搏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 ,也是香港政坛女强人成长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正中产阶级是19世纪英国社会的领跑者,中产阶级女性是女性运动的先驱,她们的家庭、社会地位直接反映英国社会权力分配、家庭文化、价值理念和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本书在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文化模式下,系统研究英国中产阶级女性在家庭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活动状况、地位和作用的变迁,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8年5月的印尼泗水连环爆炸袭击案,是印尼首起女性执行、儿童参与的自杀性袭击,也是印尼首个由多个核心家庭、在同一时间实施的连环爆炸案。这说明印尼女性在恐怖主义活动中的参与度有上升的趋势。她们基于社会性别印象、宗教义务和自由解放等三个层面的原因,突破了社会对女性"温柔、母性和非暴力"的刻板印象,从"受害者"变为"加害者",成为恐怖袭击者。作为参与者,印尼女性被伊斯兰极端组织所接受;作为执行者,女性从后勤走向一线。在未来,核心家庭成为恐怖袭击执行主体的可能性在加大。由于利用女性身份的便利性来实施恐怖主义活动具有培训成本低、目的容易实现、影响力广泛和威胁大等特点,女性未来频繁地参与策划或直接执行恐怖主义活动的可能性逐渐加大,这种新变化应得到印尼政府和反恐当局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耶稣会士的作品里,中国女性很少存在;在商人的叙述里,则完全缺失。到十九世纪,虽然许多西方旅游者涌向中国,中国女性仍然很少被提到。其原因是,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国居民与外国人的来往仍然非常有限,女性总是被排除在这种来往之外。法国人于是被迫从绘画或是中国小说里来想象中国女性。她们被理想化:温柔、忠诚、无私奉献……然而,女性也成为古怪中国的代名词,她们的缠足,她们封闭的生活常常受到评议。女性和中国一样,有着多样性的意义,顺从和无所事事、专长于艺术和爱,但是在长期遭受压迫之后也会变得残暴。在十九世纪的被西方化的想象世界里,中国女性和其所隐含的中国脱离野蛮、臻至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