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2010,(5):F0003-F0003
鄂州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与武汉毗邻。近年来,鄂州市秉承良好的岸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沿江经济,推动产业沿江集聚。目前,《鄂州市沿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发展定位是: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高端、绿色先进制造业走廊,规模经济显著、专业化分工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带。  相似文献   

2.
正7月3日,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启动大会在贵港市举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总投资约6303亿元。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指出,举全区之力开展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沿江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涵括南宁、柳州、梧州、贵港、来宾、百色、崇左沿江7市的西江经济带,不仅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即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其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和地域化的特性;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7,(12)
<正>江苏沿江和沿海地区是化工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化工产业主要分布在沿江和沿海,形成了4家国家级、6家省级、30多家市级化学工业园分层集聚的格局。总体来看,江苏的化工产业结构和布局仍然存在多个问题。一是统筹谋划不足。多年来,长江南北两岸的化工产业发展缺少统筹谋划。南岸的化工企业分布较为密集,发展较快,而北岸的化工企业分布比较散乱,发展也比较滞后。有些地方在上马石化项目时,虽事先进行了园区规划、环境评价、安全评估,但主要是单个  相似文献   

5.
正化工产业是我省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全省沿江区域化工产业带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整合,成效显著,沿江化工园区经济规模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化工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大局意识,对沿江八市协同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发展。2019年4月,《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  相似文献   

6.
由于欠发达地区乡镇产业集聚的特点,政府在产业集聚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行为影响着产业集聚发展方向,政府的有效支持是产业集聚成长的重要力量。陈家坊服装产业集聚兴衰的案例充分证明,健全政府调控机制,优化政府行为,建立并完善乡镇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就能促进产业集群形成,最终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现代化。因此,优化政府行为,应该成为促进乡镇产业集聚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夏兰 《求索》2012,(9):229-2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业界及学术界的共识,研究如何优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提高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各省都建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许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本文首先通过要素集聚速度指标从总体上分析生产要素是否形成了向高新区集中的趋势,然后多次运用区位熵系数计算了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度,从而分析高技术产业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以期为我国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新区产业集群成长路径选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区产业集群成长路径的选择,应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入手。基于产业链的优化和提升,发展高端化的特色产业集群;通过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的全面提升,加速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转变;通过进一步密切关联,加强互动,打造良好"产业生态环境"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冯俊 《群众》2021,(2):33-34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新基建”的关键支撑,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推动化工、钢铁、纺织、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江苏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化工产业具有大耗水、大运量、大进大出的特点,江苏2/3的化工产能集聚在沿江地区。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实施“263”减化、化工企业“四个一批”、“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沿江化工园区和企业整治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十四五”,我们要进一步破解“化工围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安全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从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永明  张睿  许婧 《群众》2020,(4):30-32
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是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世界工业发展实践表明,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王明珠  吴瑾  沈亮 《群众》2014,(1):63-64
文化产业集聚是产业集聚普遍规律的表现,而文化产业园区是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纵览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无不经历了“文化企业-产业同区-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过程,文化产业园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经济形势下,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集聚产业发展力量,实现文化产业上扬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推动江苏文化产业园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提升我省文化产业规模和能级的主力军,已成为我省推动文化建设工程、冲刺文化强省亟待解决的战略课颢。  相似文献   

12.
<正>物联网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物联网产业已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发展集聚区,产业集群效应初现。由于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现象逐步波及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发展也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可持续发展及核心创新能力不足等风险。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3,(5):5
西江是广西的生命之源。沿江的柳州、桂林、梧州等7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广西有个突出特点,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而建、依江而兴。广西的江河,四季通航,一条西江黄金水道,相当于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运能,且水运成本远低于陆路运输。正因如此,广西传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沿江是化工产业的主要集聚区,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类化工产业园。当前,江苏沿江化工产业亟待转型升级。首先,江苏沿江化工企业数量南多北少,南岸分布密集且发展较快,北岸分布散乱且发展滞后。其次,江苏中小化工企业半数以上都散布在化工园区之外。这些零散布局的化工企业普遍面临能源、用地和公用工程等要素供应方面的刚性约束,面临环境容量指标日益收紧、安全生产措施要求日益提升的压力,面临企业技术  相似文献   

15.
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群是产业特性与区域特性有效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是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区域化的辩证统一,是柔性生产方式、社会资本优势和集聚经济效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集群能够通过发挥集聚经济效应以及产业与地域的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特性增强产业和区域的竞争优势,因而,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也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台湾制造业投资大陆的产业集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商大陆投资呈现明显的集群特征。本文从分析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入手,运用地理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以台湾制造业为例,对台商不同产业在大陆投资的空间集聚进行计量,然后根据相关理论对大陆台商形成产业集群的原因进行剖析。指出台商在大陆的集聚既受大陆政策的影响,又受大陆经济的影响;同时地区的市场需求条件、知识资源及基础设施、人文区域环境、产业关联效应等都是吸引台商集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3,(3):5-5
西江是广西的生命之源。沿江的柳州、桂林、梧州等7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广西有个突出特点,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而建、依江而兴。广西的江河,四季通航,一条西江黄金水道,相当于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运能,且水运成本远低于陆路运输。正因如此,广西传统的工业基础、产业基础、商贸基础主要在西江这一带。  相似文献   

18.
《世纪行》2015,(10)
<正>一沿江布局激活产业重构上世纪70年代,葛洲坝工程兴建,使峡江小城宜昌发展成为中等城市。21年前,三峡工程开工,高峡出平湖,"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成为对宜昌的精彩概括。如今,宜昌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红利和建设三峡城市群的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产业集聚,构建万亿经济走廊,从工程推动型向内生驱动型转变,昔日"三峡咽喉"逐步成为长江上下游经济区互联互通的"节点"。产业集聚:构建万亿经济走廊在对多家磷酸盐生产企业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早已有了自己的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部崛起"作为其中重要一环,武汉地区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武汉地区相关区域产业实现集群式规模发展,是其经济发展的关键。光谷经济圈作为武汉地区现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地,对其发展轨迹的研究,有助于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武汉成为国家创建"两型社会"试验区后,光谷内光电子产业及环保等相关高科技产业,必将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世纪行》2015,(10)
<正>长江流域,素称"九州粮仓"。洋务运动,近代工业蹒跚起步。今天的长江流域,已崛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产业走廊。按国家的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就是要通过产业集聚,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分工协作,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带,产业支撑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牛鼻子"。湖北宜昌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发展,既要经济迅速发展,产业协调并进,又要节约能源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