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各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为了保护国内市场,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世界贸易额出现下降。1982年,世界总贸易额下降了5%,据估计1983年继续有所下降。但是,与此同时,苏联和东欧六国的对外贸易却发展很快,特别是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尤其快。据统计,1983年上半年和上一年同期相比,苏联和东欧六国向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增长了16%,进口增长了11%。同期,苏联和东欧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顺差为27亿美元。1982年苏联和东欧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顺差为100亿美元,如果1983年下半年能保持上半年的增长速度,则1983年全年的贸易顺差估计可达1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过去是世界领先的武器出口国,1989年拥有世界军火市场38%的份额(美国占34%),1990年下降到29%,而1992年减少到只占17%,共出口了价值40亿美元的武器,较之1989年的110亿美元和1990年的140亿美元的武器销售额来说下降幅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国内订单锐减。1992年比1991年减少了68%,其中空军减少80%,陆军减少了97%,据反映,1993年还再继续减少;二是作为前苏联最大的武器市场——东欧,随着政权的更迭和华约的解体而崩溃,苏联在东欧的武器销售额曾占其军火出口的一半以上;三是前苏联的卫星国和独联体部分国家也参与武器竞争对俄构成一定威胁,如捷克甚至将苏  相似文献   

3.
苏联、东欧经济在经历了1982年的“凹谷”以后,开始有了一些恢复。但是,前途仍然不容乐观。从1979年开始的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一直延续到1982年。1982年,经互会七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下降到1.8%。但是,由于这一年波兰的经济增长率由1981年负12%,减  相似文献   

4.
能源状况 1982年,苏联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居世界首位,天然气产量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1981年为4,650亿立方米),而居世界天然气生产国第二位的美国却从1981年的5,430亿立方米下降到1982年的4,972亿立方米。至于石油产量,1982年苏联也有明显的增长(见表三、四)。苏联碳氢化合物的总储量以及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将继续对东西方的能源贸易起到支配的作用。据1983年1月份统计,苏联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0%(见表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经济委员调查欧洲地区的年度报告说,世界石油价格的下跌将减少苏联数十亿美元的硬通货收入,并将对东西方贸易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一预测是根据1985年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率下降,西方减少从东欧,特  相似文献   

6.
民德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统一的方针,指出发展经济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改善社会福利的一种手段。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民德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均占首位。按美国1975年价格计算,1980年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民德5,532美元、捷克4,908美元、苏联3,945美元,保加利亚3,437美元、波兰3,509美元、匈牙利3,816美元。1980年人均社会福利开支占有量分别为:民德940美元、捷克928美元、苏联556美元、保加利亚519美元、波兰544美元、匈牙利699美元。(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7.
最近十五年来,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工业产品平均增长速度从1966—1967年的8.5%和1971—1975年的7.4%下降到1976—1980年的4.4%和1981年的3.4%。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应从7.8%和5.7%下降到4.2%和3.3%。关于下降的原因及其发展预测国内外专家从自己不同的角度已作了大量分析。本文仅就其中突出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介绍苏联和其他国家专家们的一些论点并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1982年10月11—19日,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教授佐藤经明在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讲学,谈了他对当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形势和经济改革的一些看法。现将其所讲的主要内容整理发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苏之间的经济交流目前正处于数年来的最低潮。1984年两国间的贸易额低于40亿美元,这是六年来第一次。作为日苏经济交流主要支柱的西伯利亚开发计划也没有什么新的进展。虽然日本经济界正在努力打破这种局面,扩大日苏经济交流的渠道,政治上也出现了某些改善的迹象,但是,要迅速出现好转,则是大有疑问。因为近年来,日苏经济交流的基本环境几乎没有变化。从日苏两国间贸易额的变化情况来看,在苏联侵占阿富汗之前的1979年,为43亿7千多美元,1980年为46亿3809万美元,1982年  相似文献   

10.
东欧的政治制度实质上就是苏联的政治制度,它是二战以后即十月革命三十余年之后通过苏联的军队、苏联的代理人、或苏联政治制度的副产品移植过来的。东欧第一代领导人就是副产品。他们中许多人在莫斯科度过了若干年甚至几十年,而某些人,如季米特洛夫,甚至成为苏联政治工具的一部分。东欧党派政治制度的所有特征都源于苏联并被成功地移植到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东欧中亚》走过了16个春秋,至今已整整出满100期。 《今日东欧中亚》原为《今日苏联东欧》,创刊于1981年。那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中国与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关系尚未正常化,《今日苏联东欧》肩负着桥梁和窗口的使命,把阻隔多年的苏联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情况介绍给广大读者,同时也为刚刚恢复的苏联东欧研究开辟了一块园地。随后是席卷苏联东欧的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12.
20 0 4年以来韩国数字电视的出口出现了惊人的增长势头 ,正迅速成为出口的主导商品。据 2 0 0 4年 4月 2 3日韩国产业资源部公布 ,PDP、液晶、背投、阴极射线管(CRT)等数字电视在今年第一季度出口额达到 3 6 8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90 7%。从各种产品出口额来看 ,背投电视以 1 4 7亿美元的出口额实现了 12 4 %的增长率 ,而PDP和液晶电视及阴极射线管电视的出口额依次为 1 12亿美元 (12 4 % )、0 82亿美元 (32 % )和 0 2 7亿美元(5 8 8% )。相反 ,模拟电视的出口额仅为1 8亿美元 ,减少了 17 6 % ,与其他电视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部门。工农业生产任务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苏联1980年的全国总发电量为12939亿度。1984年增加到14930亿度,1985年的计划数是16000亿度。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即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有发展中国家150多个,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0%,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这里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发展潜力。也是当今世界日益壮大的一支独立的政治、经济力量。近年来,苏联重视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1960年的贸易额只有8亿卢布,1984年已猛增到184.6亿卢布。相隔24年,增加了23倍。1975年苏联向发展中国家的输出额是33亿卢布,到1984年已扩大到109亿卢布,上升了两倍多。1984年的顺差额已经达到33.9亿卢布。虽然苏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一般只占苏联外贸总额的15%左右,大大低于苏同经互会以及西方国家的比率。但是这对于扩大苏联的政治影响,平衡外贸收支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一)  相似文献   

15.
东欧欠西方600亿美元的巨额借款对经互会每一个成员国都是一个包袱。债权国在发放新贷款上裹足不前,只有保加利亚、捷克和苏联对西方银行家仍有吸引力。东欧大举向西方借债开始于70年代。其目的是借外债引进西方设备和技术,建立现代化工业,并以其产品向西方出口,以偿还债务。可是世界经济衰退加上他们本身经营  相似文献   

16.
1981——1985期间,苏联计划对经互会东欧伙伴的能源供应(主要是石油)量削减10%。削减原因是苏联国内因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方面浪费能源而造成苏联本身对能源需要量的增加。如现在农民每耕一公顷土地所消耗的燃料比六年前增加16%。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世界经济状况不好和国内经济不景气,苏联没有完成“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因此,“十一·五”计划的基本路线是把经济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从重视增加产量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率。1982年,苏联工业生产同前一年相比增加了2.8%(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增加了2.8%,消费资料生产增加了2.9%),大大低于年度计划目标(4.7%)。据苏联官方公布的资料农业生产比1981年增加了4%,也大大低于年度计划目标(10.2%)。据美国农业部估计,  相似文献   

18.
1 98 9年以来 ,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剧烈而巨大的变化 ,它们抛弃了实行 40余年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 ,开始了向西方式多党议会民主制的转轨。在这个巨大的政治变动中 ,多数东欧国家经历了由摆脱苏联控制、获得完整主权到申请加入欧盟、让渡部分主权的过程。苏联对东欧国家主权的伤害以及东欧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 ,连同其他因素一道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 ,而提出加入欧盟的要求、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则有助于政治转轨的顺利进行。维护与让渡国家主权都对东欧的政治巨变具有相当的意义 ,这也是东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国际收支的规模出现了空前扩大的局面,与此同时,其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同于80年代后期的新特点。 一、经常收支规模的扩大及其结构的新变化 自80年代初日本经常收支出现结构性的黑字以来,黑字规模迅速扩大,到1987年已增加到87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GNP的3.6%,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常收支黑字大国。然后,1988年后,日本经常收支黑字却出现了连年下降的局面,到1990年已下降到358亿美元,对GNP的比例也下降到1.2%,1991年后,经常收支黑字规模又出现了空前扩大的局面,到1993年已增加到1314亿美元(参见附表),为1990年的3.7倍,1987年的1.5倍,1993年经常收支占GNP的比例也反弹至2.5%。在上述过程中,日本经常收支结构变化的新特点是:  相似文献   

20.
由于缺乏可靠的数据,人们不能确切知道苏联经济过去发展情况和目前形势。如苏联统计机构(T_sSU)的统计资料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资料出入较大。按苏联统计机构的统计数字。过去三十年来(50年代算起)苏联物质产品净值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百分之0.25),其中1979年下降到百分之2.2的最低点。按此简单地推测到九十年代中期将会达到零增长,然后经济将萎缩。不少作者认为,苏联统计机构夸大了苏联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他们认为,按实际可比价格计算,1979~1982年是一个苏联人均物质产品净值的停滞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