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济南相曹操     
《春秋》1995,(1)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一五五年)出生于一个宦官集团的大官僚地主家庭里,曾任济南相达三年之久,汉献帝时任司空、丞相,自封魏国公。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年)去世,后被追封为魏武帝。是汉魏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由于自秦、汉以来土地可以买卖,土地兼并激烈,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起来。仲长统描绘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仲长统传》)结果就使得支持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2.
王符为东汉著名思想家,终生未仕,著有《潜夫论》10卷,遍涉政治、哲学、法律、经济等领域。在经济思想方面,王符把经济失序作为东汉中晚期政治、社会及边防乱象之根本,以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为立论基础,针对当时风政提出了他的经济主张———富民为本,强调富民应当作为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一、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因何以富民为本  相似文献   

3.
杨万贵 《政策》2013,(10):19-20
<正>文风体现党风,影响世风。当前,我们的文风还存在一些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文风上都有体现,有必要对文风问题来一次大扫除、大排查、大检修。文风上的形式主义愈演愈烈。写文章、作报告穿靴戴帽,追求结构工整、标题对仗、提法新奇,不以内容决定文字,而以文字工整来裁剪内容,看起来整整齐齐,实则空洞无物。满足于照搬照转,上传下达,美其名曰"原汁原味",实际上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模式化、套路化,空洞说教、语言生硬、形式呆板,群众敬而远之。文风上的官僚主义四处泛滥  相似文献   

4.
江必新 《楚天主人》2013,(10):48-48
<正>文风折射的是党风政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我们党对改进文风问题历来高度重视。中央反复强调,一定要下决心改进文风,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这看似形式上的革新,实则是党风政风的转变,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的执政理念。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共识,文风一定要改、下决心改,不改就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5.
正"文风"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崇尚优良文风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邓小平历来反对不实风气,大力倡导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习近平也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身体力行、勉力而为,在弘扬优良文风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相似文献   

6.
刘石泉 《求索》2011,(3):173-175
东汉的论体文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后汉书.文苑列传》详细列出了二十七位作家的作品体裁和篇数,其中大多数作家都创作有论体文,并以擅长著"论"见称。东汉论体文的繁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论体文的地位明显提高,作家队伍和作品数量都远超过前代;二是论体文的题材非常丰富,有讥讽世俗的讽论,有指切时要的政论,也有探究经学的文论。东汉论体文以其独特的成就在西汉论体文和魏晋论体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7.
当前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问题突出,反映在文风中表现为文山会海、文牍主义、"文抄公"等。治理文风中的形式主义,要正本清源,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克服本领恐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问责与激励并行,以好的党风倡导优良文风。  相似文献   

8.
作为"宋初三先生"的石介,历来学界对他的关注都集中在其思想和政治主张上,对其古文的创作和实践则较少关注。石介的古文在当时以"险怪"著称,被视作不良文风"太学体"的始作俑者。通过《徂徕集》中的文章来探析石介古文的"险怪"文风、其文学思想对其文风的影响、其文风的身后影响及与"太学体"的关系以及石介文风对韩愈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在不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马克思的形象和学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批作家自觉不自觉地从马克思那里汲取精神资源,写下了堪称社会先声的作品。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进程。新时期作家从马克思的文风、思想中汲取灵感与智慧的例子,足以证明马克思的文风、学说与人格,仍然是新时期人文建构的重要资源,这对囿于精神泥淖的今日作家们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0.
"韩诗"虽然早在文帝时便被立为博士,成为两汉官学;但跟鲁、齐两家相比,它在西汉最为弱势。到了东汉,"韩诗"突然转盛:"齐诗"固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就是极盛于西汉的"鲁诗",也不能出其右。本文认为,"韩诗"转盛的原因大致有二:旗帜鲜明地反对王莽篡权,赢得东汉朝廷的政治支持,并在士子中获得良好口碑;东汉时期,许多"韩诗"学者兼治图谶,则是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两汉三家《诗》,"韩诗"最后亡,早在东汉已现征兆。  相似文献   

11.
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在文道关系的阐述上,他们都主张文以明道,但二人所言"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为文之法的诠释上,韩愈大气疏阔,柳宗元细致缜密,正和其文风相对应;在后辈之文的品鉴上,韩、柳都注重人品对文品的影响,他们还运用一些特殊手法来品评文章,韩愈喜用借宾法,柳宗元擅长用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党的优良文风的积极倡导者,把文风视为党风的体现。他也是党的优良文风的实践者,他的文风体现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特色。他的优良文风的形成与其党性修养、深入调查、博览群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改进人大文风是人大机关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改进文风要求的重要任务,是推进人大各项工作的一个突破口。研究改进文风,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方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文试图运用科学方法弄清人大文风形成机制的概念,明确建设人大优良文风的特殊要求,从机制入手探究人大不良文风的根源,探索建立人大优良文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严厉地批评当前不良文风的"长、空、假",提倡"短、实、新",认为"文风不正,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5.
王充与王符元气论之比较李少惠元气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思维成果之一,产生于汉代,并由王充和王符予以整理和系统化。二王批判地继承《管子》、《淮南子》的元气学说,抛弃《纬书》的意志之天,吸取其中“元气产生天地”的合理内核,对“元气”范畴重新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6.
陈丽丽 《理论月刊》2008,(4):121-124
"狂"是中国文论史上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就作家而言,"狂"是文人,尤其是天才文人身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气质,具体表现为:病态之狂、进取之狂、放浪之狂.由于传统观念中道德标准与美学标准经常混同,因此文人之"狂"在文论中常有褒贬不同的表述,呈现出复杂的面貌.本文通过对古代文论中的相关材料进行归纳分析,试从横向角度来探讨"狂"作为审美范畴在传统作家论中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央党校所作关于"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提倡优良文风"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言简意赅,切中时弊,发人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倡导并率先垂范的文风改革举措,针对的是盛行于官场的一种文风积弊,即被空话、套话、假话污染了的官场风气。文风改革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求真务实之风上扬,官场文风、政治风气、社会风气均为之一新。但端正官场文风非一日之功,改革文风亦非一时之举,从根本上讲,必须把官场文风置于民主、法治和社会监督的制度约束当中。  相似文献   

19.
<正>文风会风与党的政风和社会风气紧密相连,文风会风正不正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着社会风气。我们要把端正文风会风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树立良好党风政风,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务求实效。一、文风会风不正的主要表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文风会风上的普遍问题,是写的文章空话、套话、废话多;开会讲了许多,就是不碰主题。时间太长、讲话太长。有人曾把这种不好的文风形象地归纳为注水文章、广告文章、包装文章、克隆  相似文献   

20.
东汉王朝是一个尊儒反法的反动政权,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上贯彻一条强化民族压迫的儒家路线。尤其在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互相争夺政权,贪官污吏遍布各地。史载益州郡地区(今云南)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①,永昌郡是著名的“金银宝货之地”②。东汉统治者把云南各族视为榨取财富的最好对象,派到云南的官吏“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