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估计党风状况时,我们有不少同志混淆了属于主观范畴的“路线”与具有客观现实性的“党风”这两者的原则区别;忽视了“党的路线正确”与“正确路线的执行情况”二者在含义上的根本不同。往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正确这一点,作为证明党风主流好的主要根据。我认为,这是一个应当尽早纠正的理论错误。因为它妨碍了我们对党风的正确理解,影响着我  相似文献   

2.
执法正当性信念是指民众对警察执法行为的认知与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应该服从警察机关、法律政策以及警察执法权威等的心理感知。影响民众构建执法正当性信念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心理、社会以及警察本身三方面。程序公平感、尊重和信任是影响执法正当性信念的心理因素;社会结构、社会资本、与警察接触的经验是影响执法正当性信念的社会因素,警察执法的行为风格也会影响民众对警察执法正当性的感知。建立良好的执法正当性信念,可以提升民众遵守法律的意愿以及与警察合作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朱钊 《重庆行政》2014,(2):48-49
正执政党的公信力是公众对其因信任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拥护和支持,它来自于执政党为民服务的能力,并由这种服务的结果而得到公众无畏的批评和由衷的褒扬。党的公信力是评价党的执政能力的标准所在,是掌握执政地位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讲,党的公信力就是指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口碑越好,对党的支持、拥护程度越高,则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的就越容易,社会也就更加和谐;否则,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则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相似文献   

4.
制度竞赛和政党制度竞赛是当代世界的普遍现象。政党制度竞赛,比较和竞争的是政党制度的绩效:在利益整合方面,实行两党制、多党制的西方国家比单个政党整合社会利益的能力较强,而政党制度整合社会利益的能力较弱,采用多党合作制的中国政党制度整合社会利益的能力较强,而单个政党整合利益的能力有时不足;在运作国家政权方面,西方国家往往会出现统合国家与社会的失败,中国在统合国家与社会时比较成功;在政党制度社会化方面,西方国家因选民与政党直接互动较为民众所认同,中国则因选民与政党之间的直接互动不多而对多党合作制不甚了解。应当从提升政党整合社会利益能力、强化政策形成及执行中的监督和实现政党协商与民众参与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去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  相似文献   

5.
孙自俭 《求索》2010,(10):234-237
清政府把干路收归国有,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民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决策前的认真筹备,仔细研究必不可少。而清政府既没有做广泛的宣传和说服工作,也未通过资政院和谘议局认可,用专制的方式强制收归国有。当国有政策遭到反对时,不是反思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化解危机,而是坚持强硬手段,更加疏离和激怒了民众;当发现决策中的错误时,却依旧一意孤行地执行下去,拒绝任何修改,最终导致决策方案无法顺利实施,决策目标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6.
民众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法治环境尤其是典型刑事司法案件等现实层面的感受往往通过刑法情绪释放出来。民众刑法情绪是衡量刑法认同和刑法信仰程度的重要心理暗示。受"杀人偿命"等传统刑法观、现代仇恨犯罪理念、刑罚效果不彰和刑事司法系统运作不力等因素影响,民众刑法情绪会流露出恶性倾向,但亦有培养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现实土壤。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养成则助益于刑事政策贯彻、刑事司法运行、刑法社会效力的彰显、理性刑罚观和犯罪论的培养和刑法情怀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张锦智 《传承》2014,(11):138-139
天命观诞生于夏商时期,缘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面对苦难时的惶恐心理,与之相依而存的无神之天命观其实也是无神论者对天命的另一种认识。天命观对我国古代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依旧保存着该观念的影子。  相似文献   

8.
关于警察职业倦怠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压力大是警察职业倦怠产生的客观因素,社会生活环境是引发警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而个人因素也会对警察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警察职业倦怠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容易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和家庭危机,可能导致职业危机,影响警察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警察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倦怠的免疫力;政府要适当提高警察的薪酬待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建立警察心理服务机构,协助警察调适心理。  相似文献   

9.
何琪 《理论月刊》2012,(2):137-140
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引发了民众大量的心理行为问题,社会转型要求民众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调节由瞬息万变引发的现实矛盾和内心冲突。加强心理资本建设对提高民众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个人幸福、组织和谐以及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理论基础是积极心理学,具体包括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加强民众心理资本建设主要包括个体开发和外部支持两大路径。个体可以通过形成积极思维习惯、学会乐观归因方式和提高理性认知能力等方式开发心理资本;组织和社会提供的外部支持在民众心理资本建设中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包括树立希望和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态视角下警察网络公信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众社会心态是有效解读警察网络公信力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当前,民众社会需求满足感基本能够实现,民众负面社会认知和评价仍是警察网络公信力的阻力,公众积极的社会情感有利于提升警民合作,民众社会价值观会影响警察公信力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民众社会需求满足感、民众社会情感、民众社会价值观显著正向影响警察网络公信力,而民众负面社会认知显著负向影响警察网络公信力。应提高民众需求满足感,提升警察网络公信力;强化公安监督,破解民众负面社会认知;培养公共精神,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同时,发改委和财政部研究,准备择机开征燃油税.天然气、石油属等资源性产品涨价,应当是发改委为了中国经济长远发展考虑的一顶既定政策。但问题在于。发改委对天然气涨价是“计划”.对开征燃油税是“择机”。“计划”一定要发生,但“择机”何时会发生?资源性产品涨价,长期来说,虽然对中国经济有利,但在短期内,则毫无疑问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不利,尤其是会很大程度地增加弱势群体的生活成本。而开征燃油税,则是对民众的生活有好处的。为什么对普通民众生活有不利影响的政策总是会先执行,而对普通民众生活有好处的政策总是要延后执行.甚至一拖再拖呢?原因恐怕在于.民众是没有决策权的,是沉默的羔羊.而燃油税问题则涉及部门利益,是难摆平的。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支部生活》2020,(8):22-24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舆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战“疫”阵地。由于居家和远程办公成为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民众更多地依赖网络、关注网络,网络舆情也由此成为影响民众心态、看法和行为的重要变量。舆情导向正确、风清气正,则有利于汇聚人心,同心同德战胜疫情;舆情导向混乱、各种信息嘈杂,则将直接影响民众的“战疫”心理,在疫情面前产生恐慌和无力、无措感。因此,努力化解疫情期间的舆情“台风眼”现象,为战胜疫情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民本思想自西周时出现萌芽,楚人在长期艰辛的奋斗中,意识到民众的重要,因此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并且统治者以这一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治国之道。楚国统治者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它基本上承认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当民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在可能的条件下给民俗以安抚。这在君权至上,民为草芥的社会里,不失为一种比较明智的统治手段,在楚国大力发展自己国力的时期,民本思想对于楚国统治者充分利用人民的力量,战胜敌人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后来成为楚国的一种传统,也是楚国处于快速发展中而国内始终没有出现大乱的原因之一。当然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主思想是根本不同的,其差别在于,民本是统治者为主动,民众为被动;民主则民众是主动的,不存在服从于统治者的恩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基层领导者执政能力的提升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基础工程。在党的基层领导者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扎实作好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和执行能力、创造性工作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的提升.必将对基层领导者整体执政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政府和民众对心理健康及社会心理更加重视,民众对待突发事件的社会心态更加成熟。后疫情时代,我国社会治理应在把握民众社会心理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精细化治理、协同治理和网络情感治理。同时也要积极关注和审慎对待资本对心理健康行业的影响,既不把心理健康问题扩大化,也不把心理服务作用扩大化。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应着力提升民众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着力突破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今常有人说企业员工的思想复杂,感情丰富,心理多变,寻根求源,不难看出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诚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8页)归纳起来,社会环境的影响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社会的政治生活是影响员工思想的政治因素.首先,政治形势对员工思想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健康发展的政治形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会使其精神振奋、积极向上.相反,则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波动和混乱.其次,政策的调整对员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政策是方针路线的具体体现,是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  相似文献   

17.
<正>人民论坛:当怀抱梦想的底层公众遇到流动的"天花板"的时候,他们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朱力:依笔者之见,底层社会群体在经济上是最贫困的人,在政治上是小人物,在社会上是无声望的人,在心理上是最自卑的人。他们是社会公正的阳  相似文献   

18.
当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我们经常把它归结为学生的原因,而忽略了教师教学的因素。其实学生产生学习错误除了自身的因素外,教师教学处理不当也是学生产生学习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错误,教师有责。一、教师处理信息能力不强,导致学生错误由于教师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会出现:1.零乱信息未条理化,造成学生知识掌握出错。  相似文献   

19.
当不同的文明形态发生联系、碰撞、交锋时,就会有优劣之分。那种能够掌握更多的能源资源、能够生产更多的物质资料、能够形成更安全的社会生活秩序、能够提供更公正的社会服务的文明系统是较先进、较优越的文明。先进文明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发展、扩张,以至排挤原先较为落后的文明,这种情况被称为文明转型。就像农耕文明产生后不断地排挤积压采集、狩猎文化一样,商工文明一旦产生就不断排挤积压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20.
重塑民众的政府信任已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大课题。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收入差距与社会公平感对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发现:第一,收入差距的扩大降低了民众的政府信任水平,且对基层政府信任水平的负向影响更大;第二,社会公平感提高了民众的政府信任水平,且对基层政府信任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第三,社会公平感在收入差距和政府信任的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调节效应表明,随着社会公平感的增强,收入差距对政府信任的负向作用会削弱;中介效应表明,社会公平感能够弱化收入差距对政府信任的负向影响。因此,重塑政府信任的关键在于缩小收入差距与提高社会公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