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呈现出混合各种文化成分的混杂现象。但同时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竞争又会反映到人们对文化身份的认同中,故而当今的文化认同问题主要体现为文化身份问题,文化认同危机体现为与民族文化身份相关的认同危机。我们在文化上仍需保持开放的心态,开放性认同既能保持对本族文化的自觉传承与精神归属,又对其他文化敞开心胸,积极吸纳其他文化中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既为建设本民族文化提供多元化的精神资源,也为解决人类共同体面临的各种危机提供符合时代特点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对中国的区域文化产生冲击,同样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区域文化的建构,要根据文化发展的自身特殊规律,利用全球化进程提供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积极吸收利用外来有益文化,保持区域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特色,自我淘汰区域文化中的糟粕,以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认同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同一化与同质化,而是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从而达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其化解之道可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只有承认文化差异,保持本民族特色,与异质文化“和而不同”,和谐共处,才是全球化趋势下民族文化所应采纳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显示出世界文明交流与融合的美好前景,同时各种文明的碰撞也带来了文化的冲突和文化的认同问题。要消解认同危机,增强当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就必须全面认识当代中国文化的多维特性,树立文化自觉;持续增强当代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培育文化自信;理性选择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传播语境中,如何维系本国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从而达到一种文化和谐状态是攸关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中国当下的文化认同,存在着多民族文化认同与传统文化认同的双重危机。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途径;必须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性相统一,在重新审视现代生活中传统文化元素意义的同时,通过具有创新精神的大众传媒以正确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受众。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交叠、融合甚至趋同愈演愈烈,中华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文化认同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如何在全球化趋势下加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民族国家走向世界必然的和客观的现象,是人类生存和生活实践的一次伟大变革。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进程,加强主导性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以及每一个民族国家在这一进程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面临很大机遇,同时挑战也一并存在,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文化的建构与路径选择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成为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生存环境的重要术语,也成为中国发展现代性的“场域”,思考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离不开“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全球化本质上是“现代性”的全球扩张,现代性是文明面对现代化时的一种态度,是个人—群体应对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文化心性结构,所以中国的发展要建构中国的现代性,呼唤文化认同的重构。全球化时代创造了一个差异相遇的场域,需要在文化对话中寻求文化认同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体现了工具价值理性与目的价值理性的统一。在生发经济、政治、社会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引致了负面影响,网络文化加剧了文化的认同危机:降解着政治权威,瓦解着社会公序良俗,消解着现实文化秩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备受冲击。坚持自律与他律、技术与制度、监管与预防、国内监控与国际合作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的引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与实施,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完善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国际合作,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网民自律三位一体的网络文化建构体系,在道德、制度和技术诸层面实现网络文化的科学建构。  相似文献   

10.
民族凝聚力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国家凝聚力认同的基础是政治认同。从民族凝聚力提升到国家凝聚力,就是要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达到政治认同。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强化政治认同,就要注重文化认同的力量,因为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日益紧密,其中政治文化是联结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中介。要获得较为持久的政治认同,需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寻找政治认同的现实因素,这些现实因素主要有文化经济、共同利益、价值观认同等。  相似文献   

11.
价值认同从本质上说涉及到如何认同这一方法论问题,即价值认同的方式问题,这其中又涉及到该思考问题的角度或立场问题。当我们谈论价值认同的时候,总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去谈论问题的,而根本不会去理会那些与我(们)的利益无关的作为"他(者)"的价值认同。所以,这种角度或立场也就是一种从"我"出发去谈论价值认同的表述,它包括主动认同与被动认同、同质认同与差异认同、事实认同与建构认同等认同方式。  相似文献   

12.
提高政治认同对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文化的力量增进民主党派的政治认同,主要应在加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文化理念、民主党派优良传统的认同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本质上就是争取认同,文化认同是一切认同的基础,文化统战工作就是要增进广大统战成员的中华文化认同夯实共同价值基础,推进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最广泛联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盘王祭祀的历史和当下意义表明:盘王祭祀是构建瑶族文化认同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瑶族文化认同在建构过程中要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在反分裂斗争中,文化认同因素影响深远,需要予以积极掌控.一方面,需要在不同文化间建立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的氛围与制度支持,以国家主体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应对分裂势力制造的文化隔离;另一方面,要防止以不当的政策和措施刺激国家主体文化建设中的逆向因素.既要在文化间的交流中强调域外文化的内化即中国化,也要慎重处理地方文化中的原生地认同与本土化中的外向问题.此外,如何在加强文化交流的同时建构文化价值共识,也是国家文化认同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网络政治文化是网络政治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和价值支撑,网络政治行为往往直接映射到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并对政治认同产生深刻影响。政治认同是政治认同主体对政治体系进行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支持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国家在主导政治文化的引导下相互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网络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碎片性、不稳定性等特性对政治认同主体、客体产生了分化、挑战与解构。网络政治文化视阈下政治认同的建构主要从培育理性的政治认同主体、构建适应型政治认同客体以及规范自治型网络媒介三个维度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是多元的和动态的,忽视少数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选择权将导致强制同化或者强制反同化,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国家认同感的维系。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构建文化认同、国家认同,都必须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选择权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既定的客观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是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沟通、融合、对话的过程,其中有交融也有冲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既适应文化全球化又具有鲜明民族化个性特征的先进文化,是我们面对的历史性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几个过程才能逐步建立起对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建构的关键是利益共享。以利益共享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不仅具有理论和实践依据,还具有现实条件。以利益共享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保障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祖国尊严、世界和平、人类福祉的历史过程。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核心价值的个体化(价值载体),文化表述的政治性(根本内涵),跨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机制创新)内在关联的三个方面开展,以求对由文化互鉴而文化认同的思路及方法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