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武昌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八十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首先在这里发动了武装起义,并成为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封建制度,推进了社会民主发展的进程,而且创造了灿烂丰富的辛亥革命文化。如果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先驱们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那么,辛亥革命文化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文化又是整个辛亥革命文化中生动  相似文献   

2.
王树华 《世纪行》2011,(10):29-30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纵观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体现在多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政治的发展进步。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就是要铭记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吴会蓉 《前沿》2010,(6):167-170
四川留日教育兴起于晚清,持续到辛亥革命前后。它的兴起与中日的留学政策、四川官方和社会人士的推动以及中日两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接近有关。与近代中国留美教育相比,四川留日教育有其独特性。它的勃兴,为辛亥革命、四川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培养了新式人才,从整体上推动了四川社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上海支部生活》2011,(3):46-47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民革上海市委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递交了一份书面发言。提出上海是中国近代历史名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重地”,建议有关部门以弘扬辛亥志士振兴中华的革命精神以及爱国.民主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理念为契机。加强两岸交流,增强两岸互信,促进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5.
严昌洪 《学习与实践》2012,(12):118-127
1912年初至1914年底,台湾地区学者连横游历大陆近三年时间。连横的《大陆游记》记载了民国初年的政局与社会变迁实况,展现了一幅当年中国南与北相争,新与旧并存,进步与落后较量,光明与黑暗搏杀的生动场景。其中,对民国建都之争的过程及其结果、政党政治的表现及其失败原因、民主共和观念是否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的各种新气象与仍然存在的社会阴暗面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剖析,反映了日据时代台湾地区知识界爱国人士对祖国与辛亥革命的认同,以及对改造社会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一百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把封建君主政体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建立了顺应世界潮流的民主共和之国。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涵有发人深思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予以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刘云静  彭顺勇 《求索》2012,(3):252-253
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湖南自治运动"是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民主宪政运动之合力的结果,是两派变革社会、实现政治主张的历史必然选择。"湖南自治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的关系看似无奇,实则密切:一定程度上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人才基础;辛亥革命后,这场运动又在其推动下经历了发展、高潮,又迅速走向消亡。"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是清末民初各派政治军事力量博弈的结果,是对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追求民主宪政的承重打击,也暴露出运动自身的诸多历史局限。反思中国民主宪政发展路径中的这段重要历史,我们或可发现,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自治运动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的民主宪政只有在维护中央权威,提升大多数公民政治素质,具备足够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1,(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典型的江南水乡,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上海在中国率先形成一个经济、技术、文化、教育都比较发达的城市区域,并成为全国近代化的先驱,逐渐形成了富有浓郁江南气息的生活方式。消费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大量新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以明确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为指导,以革命手段推翻延续两千余年的帝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民主共和制取代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王树华 《政策》2011,(11):28-30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纵观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体现在多方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政治的发展进步。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就是要铭记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从广义的文化而言,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又是新文化运动的新起点。辛亥革命以后的二三十年代,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人才辈出,思想活跃。民主与科学——新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上海市社联、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上海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于9月28日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近100位学者,围绕辛亥革命与近代化、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新媒体与辛亥革命等主题展开研讨交流.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世伟,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8月26日至28日,由上海市政协、民革上海市委联合主办的“辛亥革命与上海”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海内外9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提交论文60余篇共60余万字,探讨上海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辛亥革命对上海发展的影响。在60多篇论文中,多位学者不约而同谈到了在辛亥革命前后,媒体尤其是上海媒体对鼓吹、宣传革命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一段讲话。辛亥革命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命运?其根本原因是领导辛亥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毕耕  马岚 《学习与实践》2015,(3):129-134
在辛亥革命之后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把《新青年》作为宣传平台,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有力促进了中国思想启蒙、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青年》的启蒙思想一直都认为是民主与科学,但实际上其内容相当丰富,包括探讨青年文化、东西文明、反孔非儒、文学革命、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等多方面。《新青年》以思想启蒙为旨归,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辩论、批判,宣传启蒙思想及民主、科学的理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启蒙主题,呈现出"多元变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上海青少年文化选择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少年肩负着建设新世纪的重任,他们既是推动社会文化不断前进的中坚力量,同时又是受外来文化猛烈冲击的最大群体。青少年的社会参与状况、认识水平和评价体系如何,始终是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所等机构,于2000年11月至2001年5月联手对上海2600余名大、中学生的文化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外来文化的认识与评价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了量化分析和理论探讨。一、上海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生活现状1、青少年学生对印刷传媒的选择与需求…  相似文献   

17.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08,(10):16-17
人物简介:杨雄:社会学博士,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上海社会报告书》(年度)执行主编、上海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等。  相似文献   

18.
李明 《传承》2011,(10):14-15
20世纪早期文化界中,发起了一次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中国的前途究竞在哪里。是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于是许多有识之士提倡民主与科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变化探究中国命运之发展,从而引发新的思考,激荡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9.
正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后,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不断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它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将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推向了纵深,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民主、共和等文化价值观念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新青年》创刊为起点,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承上启下,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层面巩固并拓展了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因此,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先进分  相似文献   

20.
为缅怀与纪念费孝通先生为上海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为上海社会学的成长壮大所给予的鼎力支持,也为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他的学术思想与理论贡献,上海社会学会于2005年5月11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上海社会学界追思费孝通先生学术理论研讨会。来自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老、中、青社会学界同仁参加了会议。会议以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平为主线,集中对其“志在富民”与“文化自觉”两大命题展开了讨论。“志在富民”:“乡土中国”的“行行重行行”上海大学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