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孙中山“权能分治”与“五权分立”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从事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他在宪政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权能分治”与“五权分立”思想便是其宪政理论的精华。一、“权能分治”孙中山先生第一次表述“权能分治”思想,是在他1922年发表的《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一文中:“政治主权在于人民,或者直接以行使之,或间接以行使之。其在间接行使之时,为人民之代表或者受人民之委托者,只尽其能,不窃其权。予夺之自由仍在人民。”[1]孙中山先生把国家的政治权力分为“政权”(或者“民权”)和“治…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春秋》2016,(1):1-1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起共和而终帝制”,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本期重点刊发了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孙中山应是最受海内外全体华裔敬仰和爱戴的领袖之一。尽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政治信仰不同,社会制度各异,但对孙中山的无比崇敬则同。孙中山之所以会受到全体中国人的敬仰和爱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原因就在于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国;在于他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在于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一生追求进步,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于他热爱和平,主持正义,光明磊落,天下为…  相似文献   

4.
刘一曙 《黄埔》2007,(1):24-26
96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第一枪;95年前,孙中山先生亲临武汉,为武汉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88年前,率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孙中山先生,以一名革命家和实业者的眼光和战略,精心撰著了《建国方略》,为中国的振兴与发展绘制了宏伟的蓝图。然而,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武汉仍和其他各地一样,山河依旧,无所建树,孙先生之设想及其宏伟计划,终成泡影。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策群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突飞猛进。武汉也同全国一样,迅猛发展。沧桑巨变,孙先生之遗愿,不仅得以实现,而且有了新的超越。我已年逾88岁,乃新旧社会亲历者,且是地道武汉人。抚今追昔,仅以亲眼所见,举其要例,以励今后,藉慰先生英灵。  相似文献   

5.
五四之前 ,青年毛泽东为了寻求社会改造的“大本大源” ,而研究哲学、伦理学 ;因为揉合中西哲学思想而形成独具风格的社会改造思想。哲学、伦理改造只是社会改造的手段和路径。哲学、伦理学是人们“言动之准” ,“范人之行” ,是发挥“心力”的必由之路。唯有如此 ,才能“动天下之心”。“天下之心皆动 ,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天下之事可为 ,国容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1 ] 我们认为早年毛泽东这一探索成果对于后来他一生注重哲学研究 ,强调思想改造的作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等等有许多内在的联系。研究它有助于进一步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6.
韩超 《现代领导》2004,(6):31-31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涵义: 一是民为邦本。《尚书》中日:“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本体,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贡献,我们永远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产生于他那个特定的年代,又给了他那个特定的时代以深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最重要的“国之大者”。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也是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保障。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也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标志。国家富、民族兴,人民才有可能幸福;国家强、民族强,人民幸福才有保障。在新发展阶段,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充分把握“国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几乎妇孺皆知的简单道理,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古代君王经常用以告诫各级官吏的训条。然而,过去,有多少统治者却倒在这一哲言面前,被人民所抛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先生当年这“一顺一逆”之言恰为后来历史所验证。  相似文献   

11.
读吏与明智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先生有句名言:读史可以明智。“明智”者,心明眼亮之谓也。他所说的“史”不知是否包括中国的历史。唐初著名的政治家魏徵先生则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他所说的“古”,大概指的就是文字留存的中国历史了;千古兴亡事,过眼似烟云,倘不凭借寿于金石的文字,又怎么能够以之“为鉴”呢?这么说来,读读中国的历史,也是“可以明智”的。  相似文献   

12.
孟子认为,“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意思是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把天下给他;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给人。那么天子之位、诸侯之位、大夫之位应该由谁给呢?孟子认为,应当由“天”说了算,天喜欢谁就给谁,天意不可违。天虽然不说话,但天会“以行与事示之”,会告诉你应当用谁。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从国家到地方纷纷推出各种“幸福计划”,建设“幸福省(市县区)”正式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1年“两会”期间,建设“幸福中国”也成为国内外媒体的最强热词:认为“中国政府评判官员执政能力的标准是让人民幸福”。一份份有关幸福感、幸福指数、幸福计划的建设清单进入各地施政的承诺和责任,表明我国开始摆脱GDP崇拜,使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更加科学,更加以人为本,同时表明新形势下我国建设幸福生活的公共政策治理理念和实践已经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关于开发大西北的经济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他亲手起草的第一部中国经济建设专著《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开发大西北作为中国经济全面发展之基地“的经济方略。何谓“开发“?“开发“的意义何在?孙中山深入浅出地说:开发犹如“货弃异地,犹如珍宝在铁柜,若无钥匙,终亦死藏而已。广东俗语有所谓‘失匙夹万’者(夹万即铁柜之类),中国之贫,正坐此病。倘能用其聪明智识,从事开发,则吾人自身之幸福与子孙之幸福实夫涯矣。“而中国西部“包括西藏、青海、新疆之一部,与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方,……皆有最富之农产,最美之牧场。但此伟大之境域,外国多有未知者。“如何利用和开发这一片宝藏,就是孙中山开发大西北经济方略的核心。孙中山考虑到中国大西北的地理、交通、经济等方面的特定状况,主张开发大西北应该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第一,孙中山认为,开发大西北最重要的是建设铁路。他说“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西  相似文献   

15.
陈海波 《新东方》2009,(5):19-23
一、“三农”问题的历史和现实地位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自古就形成了视农业为安天下、稳民心之根本的农本观念和治国方略。西汉文景二帝指出“夫农,天下之本也”,南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写道,“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把农业生产与富民强国紧紧联在一起。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农民独立价值的发现与充分肯定以来,随着对中国社会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根本改造必须从农村开始。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中指出,“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  相似文献   

16.
政治者,天下之大事,人心之向背也。向来政治家之间的斗争就是天下之争,人心之争。孙中山说:“天下为公。”一个政治家总是以他为公的程度,以他对社会付出的多少来换取人民的支持度,换取社会的承认度。有人得天下,有人失天下。中国从有纪年的公元前841年算起,不知有多少数得上名的君臣、政客,他们也讲操守,也讲牺牲,以换取人心,换取天下。唐太宗爱玩鸽子,魏征来见,忙捏在手里背在身后,话谈完了,鸽子也死在手  相似文献   

17.
吕元礼 《同舟共进》2013,(10):10-12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誉满天下,毁满天下”,“虽然杰出,毕竟独裁;虽然独裁,究竟杰出”——大约是世人对他的客观评价。李光耀如此矛盾,他一手打造的新加坡也难免让人费解:有人称赞它干净,也有人认为它无趣;有人说它是“优质民主”,更有人说它是“威权国家”。一方面,它有引以为傲的GDP增长和世界最富裕国家、最廉洁地区、最宜居城市、最具竞争力经济体等一系列名列前茅的世界排名;另一方面,它也有在东南亚国家中幸福指数最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方可成 《传承》2012,(1):74-75
居庙堂之高者和处江湖之远者,都不再患有“社会恐惧症”,都在学会正视社会,并自觉组成参与社会建设的多方力量。从视社会为“原罪”,到告别“社会恐惧症”,无疑是巨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全国人民将隆重纪念这个日子的到来。孙中山先生生前以毕生精力,投入到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民主革命活动中。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家”,赞扬他“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政府的压迫,领导广大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斗争,百折不挠,再接再厉……。”孙中山先生“正确地寻找‘复兴’中国的道路”,他高举三民主义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晓玲 《今日广西》2008,(19):41-41
有人说,李阳是中国教育产业里的比尔·盖茨,因为“李阳疯狂英语”让世界语言教学界为之疯狂:也有人说,李阳现象是一种哲学,他的哲学就是让哈佛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海归派”匪夷所思;中国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则说他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