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有较大影响的陕西安康市汉滨区公开拘留村民事件、杭州拱墅区祥符派出所向发廊女家属发告知信事件、广州市海珠区公告小偷资料事件、武昌警方实名公告卖淫嫖娼人员事件、陕西富平上访女子万人大会公审事件等等,都是典型的公开示众事件。这些公开示众事件是对依法治国精神的背离,是对宪法和宪政精神的背离,是对社会主义基本法理价值精神的背离。从法理学视角审视,公开示众是政治运动方式的遗毒、是对公民人格尊严的侮辱、是打着普法幌子的违法行为、是违背法治精神的人治行为。  相似文献   

2.
公开搜查作为一种侦查措施,在案件侦查的各个环节均可应用,是公开侦查措施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从侦查思维的角度研究公开搜查这一侦查措施,着力探讨公开搜查思维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4.
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5.
如今,“公开”是一个被叫得炽热滚烫的词,诸如:“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司法公开”、“医务公开”、“校务公开”、“公开账务”、“公开竞争上岗”……等等。  相似文献   

6.
每一时代,都会产生打上自己印记的语词。就当今而言,能够称为时代标志的语词不胜枚举。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公开”一词,就是其中之一。常见有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等等,也就相应地有了公开栏、监控录像、电子眼等新玩意儿。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公开与监督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开是监督行政的前提,只有行政公开才能防止公共权力的异化和权力腐败,也才能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行政公开是民众参与政治的前提,是民主权力的体现.行政公开包括行政程序公开和与行政权相关的公务人员的职位、主要的社会关系、财产状况的公开.  相似文献   

8.
宋健敏 《团结》2010,(3):36-38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起步较晚。1970年代。受欧美国家纷纷建立这一制度的外在影响以及1976年“田中角荣事件”的内在冲击,日本学术界掀起了一轮有关制定信息公开法的学术讨论热潮:到了1980年代,从地方政府层面才开始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公开条例,但日本早期各地方政府在信息公开的内容上步调不尽一致,针对市民信息公开要求的态度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9.
李婧怡 《学理论》2009,(10):42-43
突发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报道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在2008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相比以前的一些灾难报道,大众传播媒介对此次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是比较成功的,信息比较客观、公开,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积极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国际、国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制定实质就是利益的平衡与分配。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如何妥善平衡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界定公开与不公开的范围,是各国立法的一个难点。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利益冲突源于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各利益主体对利益的追求。这些冲突包括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公共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信息公开中的利益冲突直接表现为信息主体因权利享有和限制不同而导致相应各方利益的冲突。在信息公开制度中,对不同的利益进行平衡,主要依据的原则和方法是:权利平衡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和正当程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反腐的新阶段:推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包含三层含义:结果公开、过程公开和逻辑公开。公开透明在不同权力的运行中有着不同的要求:结构性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不仅应实现结果和逻辑的公开,而且应实现运行过程的公开,并创造条件让群众或代表参与其中;职能性或功能性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应以结果公开和逻辑公开为主、以让群众参与其中为辅,并在重大社会问题上积极推动运行过程的公开。无论何种形式的公开,群众的积极回应是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与防治腐败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4)
政府信息公开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起着重要作用。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完善,问责机制也有所发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视角下,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当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配套政策,建立更加全面的预警机制,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同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搭建大数据信息平台,从而创建更加透明的服务型政府、数字化政府。  相似文献   

13.
警务公开是公安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公安执法环境中推进我国的警务公开化进程,必须从具体策略上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树立正确的行政观念(包括树立服务行政的观念,树立警务公开是公安机关的义务而不是恩赐的观念,树立警务公开是达到行政公平、公正前提的观念),二是必须使警务公开制度化与法制化,三是必须要有方便灵活的程序与手段,四是必须充分重视互联网对警察行政公开的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公开包括行政机关及其活动过程公开、行政机关制定或决定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开.WTO中的透明度原则对各国行政公开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面对WTO,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举措,以适应WTO对行政公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推进党务公开,一是要制定《党务公开条例》,这包括:关于党务公开的内容,党务公开的方式,党务公开的程序。二是要完善各项具体制度,这包括: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党员信息质询制度。三是要加强对党务公开的保障监督,这包括:明确党委各部门在党务公开中的职责,强化责任追究,完善检查考核,拓宽监督渠道。  相似文献   

16.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而信息公开无疑应该成为建设的重点.政府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公开已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障碍,也是导致民众社会心理失衡和利益失衡,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助燃剂;因此,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落实基层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已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县权公开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但要真正实现县权公开透明运行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需要以系统思维理清多重关系,不断完善监督方式,树立制度权威,把握改革中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使得环境信息的公开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起步较晚,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些成果,但由于其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实际操作凸显不足,导致环境信息并未按照法律规定得到切实公开。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对策,以期对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健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周光凡 《理论导刊》2007,(12):49-51
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中国要和平崛起,就必须争夺信息资源的战略优势.为此,我国今后还应进一步推进党务信息公开、防务信息公开、立法信息公开和司法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20.
论文明确指出政务公开,对党的建设、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乃至对一个单位的业务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公共权力的监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论文阐述了当前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政务公开的内容和途径,以及当前推进政务公开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