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宁》的文化意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本文试从文化学的视角,对其蕴含的深层意义作一番探讨。 一 每一个时代的艺术总是或多或少的浸透着它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那么,《婴宁》又反映了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什么文化精神呢?这是我们理解《婴宁》文化意涵的起点。 作品的主人公婴宁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笑,婴宁善笑,“笑声嫣然,狂而不损其媚”。她想笑就笑,任其内心的情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  相似文献   

2.
《身体之重》是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继提出性别述行理论的成名作《性别麻烦》之后,继续探讨生理性别与身体在物质维度上如何述行建构这一问题的力作。一方面,她借助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身体的物质性建构进行了考察;另一方面,她力图在精神分析理论的菲勒斯中心主义框架内揭示性别认同的幻象。通过批判齐泽克的称谓述行理论,巴特勒提出称谓的再赋义功能,认为主体在话语的掌控当中依然具有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身体之重》是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继提出性别述行理论的成名作《性别麻烦》之后,继续探讨生理性别与身体在物质维度上如何述行建构这一问题的力作。一方面,她借助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身体的物质性建构进行了考察;另一方面,她力图在精神分析理论的菲勒斯中心主义框架内揭示性别认同的幻象。通过批判齐泽克的称谓述行理论,巴特勒提出称谓的再赋义功能,认为主体在话语的掌控当中依然具有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王棋 《理论月刊》2012,(10):63-66
阴阳概念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传统文化从形而下的现象直感上升到形而上的抽象运思离不开这对概念。先秦诸子当中,《周易》侧重于在阴阳观念系统中建构它的哲学思想。用这套话语系统阐释阴阳,探究宇宙与人生的终极依据,是易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在对"易"之义理解的脉络下汉末著名象数易学家荀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阴阳观。其《易》注通卷阐述了阴阳交易、阴阳合居、阳升阴降、阳命阴成的阴阳之义。荀爽透过象数体例的发明挖掘了阴阳变化的深层哲学意涵,在象数易学语境中对传统阴阳观念作出了合乎时代需求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16)
正从1921年到2021年,百年风云激荡。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时代之问,那些挺身而出、勇于回答并引领时代前行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不少人重温了那个风云激荡的热血年代。"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在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上的这篇《青春》,再度激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与向往。  相似文献   

6.
媒体,包括报纸、刊物、广播、广告等形式,都是交织着各种不同话语的场域。对一定范围内媒体内容的解读和分析,有助于理解媒介语言背后的文化意识和潜在话语力量的相互关系。本文的写作,便是基于这一基本观点的实践和尝试———选取广州《新快报》2004年5月出版的母亲节专题文章为分析对象,力图厘清其中不同话语的存在以及叙述策略;并通过分析表明,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广州”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下,《新快报》以怎样的方式切入“母亲节”这一主题设定,又以怎样的方式对该主题进行书写,塑造着“母亲”的角色内涵———更重要的是,文本话语当中的权力关系所呈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能否启示着另一种或者多种的阅读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显示女性外在身体特征的"美丽"或"丑陋"与代表女性内在思想境界的"纯洁"或"淫荡"四个元素及其内涵外延的变异体认,可以清晰地考察出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经历的巨大话语变迁.1976年之前女性的"美丽"与"纯洁"有着政治一体化年代特有的鲜明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开放之后"美丽"的突围与在暧昧境地中挣扎的"纯洁"则越来越表现出了消费时代女性话语的新症候.女性话语五十多年来的沧桑流变既是时代观念变动的结果,也有女性主义思潮崛起后的文化原因,更是在不同流通机制运行下文学艺术的不同"叙述"方式使然.  相似文献   

8.
小说《水》是丁玲以崭新的姿态,由自由的个性主义话语跨向革命话语宏大题材写作的艰难成长、嬗变。这一嬗变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丁玲小说《水》等文本心理驱力有着作家极为复杂的情感心理投射和主观意图的纠结。在历史情境中,冯雪峰《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对丁玲小说《水》的批评是其用笃信的革命话语对个性话语的规训与引导。其中,革命话语具有双刃作用:革命话语在引导"小资作家"坚定革命信念的方面,无疑有着强大的助推之功;但此一批评理路亦不乏偏颇之见,它排斥了个性话语的言说空间,忽视了作家极为丰富的写作情感内涵,对作家个人情感、心灵的深层开掘方面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允 《求索》2012,(4):144-146
《讽赋》与《登徒子好色赋》在结构、内容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在题旨与艺术追求方面也存在重大差异:两篇作品主要的相同点在于均以"好色"为谗言,而在申辩中都强调"以礼自防"。《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章华大夫形象及其表现出的"目欲其颜,心顾其义"的情欲观,表现出更高的审美境界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真实记录了他们父子在那个特殊时代对"大事要事"的应对和处理;书信中涉及他们父子在那个特殊时代对周围人物悲欢、世态炎凉及其当时的社会动向、思  相似文献   

11.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孙亭玉班固《两都赋》在六朝时极受重视,范晔《后汉书》、萧统《文选》均全文刊载。皇甫谧、刘勰对其予以赞扬。可他们对《两都赋》主旨的认识还有所欠缺。范晔所言极是而不鲜明,萧统更重其“文”;刘勰、皇甫谧仅将其视为名赋,不谈其主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取材于《圣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再创造,尤其是其中对撒旦形象的再创,使之比《圣经》中的"原型"复杂生动且更具艺术魅力,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魔鬼形象。评论界对《失乐园》中撒旦形象有几种不同的认识,这几种认识之间有一定的张力,理解这些不同观点的关键在于分析弥尔顿对原素材的再创作、对神话史诗的传承发扬所体现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及深刻的基督教思想,从而认识这一文学史上的经典魔鬼形象。  相似文献   

13.
《垓下歌》与《大风歌》均见于《史记》。究其深意,似可看作对楚汉相争的成败根源的正确回答。这两首歌从正反两面提出了两条重要的结论:一条是"时利";一条是"得士"。《垓下歌》是记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乃夜饮帐中,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肯定项羽勇武过人,曾经取得盖世的胜利。词中的骓是借以比喻项羽。他经历了由胜到败的多年征战,终于认识到后来的败是由于"时不利",他虽"不逝"也无可如何。  相似文献   

14.
1930年,由于历史语境的剧烈变化,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遭遇冷落的局面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张天翼的小人物题材小说通过对新语境中国民性改造主题的观照与书写,以及在"向上爬"小人物形象身上实现的社会和文化批判,宣示了20世纪30年代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在场,这既是一种独立的姿态,又是一种给予民间大众话语的善意警示。  相似文献   

15.
张春梅  邵龙宝 《人民论坛》2011,(12):166-167
在《论语》中,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是靠以"仁"为内容的精神内核、以道为内容的思想依托以及奉行"一以贯之"之道的君子的外在形象共同体现的。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和民族精神传承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为当今时代塑造公民健全人格、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范可 《思想战线》2015,(3):40-47
民族国家理念隐含着内在的紧张。这一紧张在境内不同于主流人群进入"自为"状态之后体现出来。今天,这一紧张与全球化时代的条件结合,使民族国家处于困境之中。对此,不同的国家有其自身的应对策略。总体而言,弱化各类涉及民族、族群的话语已经在许多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生活中成为主流,这符合当今不同文化或者民族背景者的往来前所未有地增加的全球化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大家好,我叫赵旭,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教书15年了。我所带的学生当中,虽不敢说桃李满天下,也算是学霸辈出。这帮学霸,不仅有知识,而且有文化!说到文化,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也有过困惑。那是几年前,在市里的一堂公开课上,我讲的正是《诗经》文化。课堂上,我引领着学生进入了那个"风雅颂,赋比兴"无比灿烂浪漫的诗歌世界。课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中国青年形象研究多关注西方媒体对该群体形象的“他者叙述”,本研究站在“我者建构”的角度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国际新闻媒体对外传播出的中国青年形象。通过采用语料库驱动的话语历史分析法分析《中国日报》2013—2020年中国青年新闻报道的议题设置特点和话语使用策略,发现《中国日报》向国际社会呈现的是一个具有多重社会身份和社会责任、在个人成长中优缺点并存、自身发展需要外界帮助的中国青年群体形象,由此揭示出了与西方学界不同的青年媒体形象,在青年形象研究中发出了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9.
项羽坑杀秦降卒20万的历史事件,自古以来震撼人心。我来河南省义马市工作后,才了解到这一历史事件就发生在义马这块土地上。当地群众称那个坑杀生灵的万人坑为"楚坑"。"楚坑"位于义马市区西南3公里处二十里铺村的李杏湾。两千多年来,虽经世事变迁,但这个坑杀了20余万生命的大土坑之规模仍依稀可辨。关于这次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前行至新安,吏卒窃言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矣,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缚于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于新安城南"。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05,(1):23-23
最近,《小康》记者邀请了100位泉州市民来描述他们眼中现任市委书记的职业形象,以期对泉州的城市形象特别是官员形象作一番把握。官员关注自己职业形象的细节,认识自身职业形象的价值,这是政治和文化上进步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