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标和行动指南.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主要呈现了重视厘清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重视扩大事业单位的自主权、重视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重视加强事业单位的公益性、重视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等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发展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切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也还存在着政策制定的系统性较为缺乏、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绩效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和法治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未来我国应从强化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强改革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重点推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清单的建设、健全改革政策的绩效评估机制、重视改革政策的法律保障等方面来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2.
李永晟 《学理论》2014,(4):69-71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变革时期,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政府的公共政策范式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进程而发生转变。过去政府高权下的政策范式已经逐渐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社会参与的公共政策范式。主要探讨了社会参与的政策范式的内涵、特征以及在这一政策范式指导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每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政策转化是衔接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的桥梁与纽带。地方政府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转化对创新行动的牵引、固化和扩展功能。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只有把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总结好,通过政策产出的形式转化好,才能在区域和全国层面形成良好的积聚和带动效应,最终为推进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奠定基础。当前,与实践层面上的改革和创新举措大量涌现相比,社会治理领域的政策跟进和转化能力不足,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改革的社会成效,也制约了制度供给的效能。基于对当前地方政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之主体结构、关系网络、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的考察,要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转化能力,必须充分吸纳政策转化的主体力量,持续优化政策创新的行动结构,不断激发政策创新的深层动力,积极完善政策创新的配套保障,努力构建科学的政策学习机制,注重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地区横向整合,进而科学地把握政策转化时机,不断提升政策产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以来,我国的学界、政界和广大基层群众对农村现代化进程从理论、政策和实践等层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验.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我国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农村社会,促进中国农村发展的有益尝试.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农村在农业基础社区的发展道路上经历过许多重大的变革,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的错误,农村经济体制开始改革并稳步发展.新世纪以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我国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6.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以及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政策与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且存在一些相对较为突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们伟大祖国,已经走过了四十周年的艰巨而光辉的里程,全国人民正在从各方面总结经验纪念建国四十周年。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又迈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处于巨大而复杂的变革过程之中,要使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关键在于真正能科学地认识过去、现在和将来,坚持采取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同志50多年前发表的著名哲学著作《实践论》,同当时相继发表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在进行公益事业的全面改革,尽管近年来在理念上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认知得到提升,在养老、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促进措施,但是梳理现行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可以看到在社会资本的进入、运营监管到税收激励等维度上,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仍然存在着系统性政策瓶颈。在改革方向上,需要从鼓励参与为主的现行促进政策,走向构建基于开放和公平性原则的政策框架,逐步实现开放入口、公平运营、税收激励、法治监管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社会政策的运行过程中正存在着一些制约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能促进自组织能力提升的专项社区政策,出现各种有悖既定社会政策的所谓策略行为,难以确立有利于自组织能力建设的评估体系,没能遏制不利于自组织能力建设的权力滥用,现有社会政策失去应有的灵活性以及创新性,等等.这些障碍问题的成因可以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在加强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视阈下,要有效克服上述障碍因素,必须选择切实可行的社会政策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20,(1):56-62
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建立,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实践表明,我国已具备建构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社会基础和实践基础。下一步应着眼于推动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实与长远需要,契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聚焦现阶段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加快构建我国绿色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目标,民族政策是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在社会治理视阈下,民族政策要在坚持公平正义和激发社会活力原则下进行创新,其路径是调整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做好民族政策的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框架是一种亲市场的经济政策与具有"剩余"特征的选择性社会救助,体现在生产性的开发式经济扶贫和处于"激活"程序中的农村五保与医疗救助政策.长期以来,旨在救助贫困者的社会政策成为经济政策的附属者角色,然而贫困者所面临的生计风险需要传统社会政策在扶贫框架中的转型.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在诸多方面的联系和差异比较,结合我国农村贫困的现实,以嵌入性要素来理解我国农村社会政策转型的方向.在这方面,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在反贫困战略中提供了可让我们选择的嵌入性要素.它们是:减少风险管理成本的社会资本、反社会排斥的劳动力政策、农村生计的保护与发展、健康与医疗政策的整合以及资产为本的个人账户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政策缝隙及其现实选择童中贤在我国政策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政策缝隙和在缝隙中滋生的政策活动。政策科学应当深入研究这种非常态的政策形式产生的条件、性质、运行规律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政策缝隙的表现和类型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之间非对称的财政供给体制导致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实际需求.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经济结构极不对称,这种不合理的农村金融制度导致了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无意向"三农"提供贷款或在这方面缺乏效率.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及政策、创新农村金融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多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5.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西方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反映了西方左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努力尝试,其理论观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众多领域。在社会政策领域,"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及其改革作出重新反思,提出"无责任即无权利",倡导积极的福利观和建立社会投资性国家,标志了西方社会政策新的转型。而西方社会政策转型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既是我国30年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背景。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新阶段社会建设的重点,以制度来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共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在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文化心理对政策执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既有对政策执行有利的一面,如有较强的认同和服从政策的文化心理传统;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人情关系经常导致政策执行走样。优化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提升我国政策执行力必须在政策制定上整合社会群体的心理需要,必须大力建设公众参与的执行文化,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政策执行态度和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迁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历程,经济环境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政策环境中仍占主导地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全面推进,有必要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重新界定。以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概念框架为视角,关注焦点转移至毕业生群体的利益诉求及其变迁与社会结构变迁上来,呼吁政策主体从劳动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视角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人们往往将国家建设看成是国家权力向社会渗透、取得对社会的控制力的过程。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将"国家建设"看成是"民主化"与"市场化"的对立面。西欧近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表明,"民主化"与"市场化"实际上内在于"国家建设"过程之中,三者呈现出互为条件的因果制约关系。由于中西历史背景的差异,西欧国家建设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向社会的渗透与扩张,而当前我国国家建设的核心政策则应当是推进市场化和民主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马力昉 《学理论》2010,(1):20-21
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漫长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并在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中贯彻始终。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建设的正确目标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