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4,(4):4-4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历经五百年的演进,具有多种时空和形态的涵义。社会主义致力于批判、改造和变革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现象和制度性弊病,其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两制关系日益显示出多样性和世界性的特点。从历时性和共时性来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两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又以不同形式和演变态势而长期共存、相互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两制关系注入了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自1516年《乌托邦》发表以来,社会主义已经经历了整整五百年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首先从空想社会主义开始。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公有的经济制度和民主的政治制度两方面,构建了未来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制度的预测,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并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从19世纪30年代以后,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把自己的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参与实际斗争,总结革命运动的经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1917年10月,列宁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这是它在发展过程中的两次大的飞跃。从世界上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已发展到十多个,人口十多亿,形成了一股强大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本世纪的最后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建国五十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喜庆之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 七十八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又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过去那个积贫积弱、外忧内患、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旧中国一去不复返了,一个社会制度优越、经济持续发展、政治社会稳定、民族紧密团结、人民凝聚力不断增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6.
于幼军、黎元江同志合著的三卷本《社会主义五百年》近日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收到书后,我通读了一遍,很受启发,很有收获。这部著作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全景式的社会主义史书。这部多卷本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深入理解新时代的主要特征,需要联系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当前所面临的形势与条件,本文在此基础上,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大大加强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特征进行阐述,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政治、理论、实践、世界四个层面论述和阐明了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深化对新时代的认识,更有利于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中,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种力量共同促成了这一过程的实现:基于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的拉力;基于民营经济的贡献和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形成的内驱力;基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不断增强形成的张力。三种力量形成党领导和发展民营经济的三条逻辑线索。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能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其他经济成分的包容力和融合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正向作用力也不断凸显。未来,要继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严重挫折.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性的十年.在严峻的形势下,在繁重艰巨的任务面前,我们如何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我觉得必须以极清醒的头脑,全面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正确认识与处理好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改革、政治与开放、政治与稳定等诸方面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一、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确定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中,这是中国近20年来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或要经历的自然过程。它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整个利益结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调整和变动。但是,应该看到,当中国处在这一重大转型期的时候,世界(国际社会)也正处于一个更大的转型期──由工业化社会(时代)向信息社会(时代)的转型。也就是说,中国将实现空前的大变革,世界将经历一场历史性大变动,中国的转型期恰好与世界的转型期相交叉。同时,中国人在经过两次思想大解放、大转换之后,在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1.
张立慧 《理论探讨》2007,3(4):12-15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评价标准的确立和完善,从其思想脉络发展的正趋向看,经历了提出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具体化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升为社会和谐标准的历史变迁。这一过程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轨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的不断自觉和深刻,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绿色通道”留给世界五百强。今年上半年,广西一中心城市对外发布招商引资政策,其中一条优惠政策是对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投资达到一定额度的项目,在办理落户手续等方面给予“绿色通道”待遇。这一政策经当地媒体报道后,社会议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当下中国的改革处于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转型在经济领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政治领域是政党、国家、社会不断分离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转型主要体现为国家与社会由一体逐渐分离。当下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关系的调整,我们要通过政党、国家、社会三个层面的改革来增强政治制度对现代化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戴维·麦克莱伦教授在访谈中提出全球化的三个层面的含义:世界金融市场的活动容量的增大;世界贸易一体性的增强;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过程,它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还谈到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与宗教、未来社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献生  吴茜 《民主》2009,(3):10-11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社会主义宪政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崭新课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崭新课题。特别是宪政作为舶来品,如何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衔接,与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相一致,不断夯实社会主义宪政的理论基础,努力增强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真正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战略任务。当前,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深入探讨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枝繁叶茂的“文化大家族”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实现温饱直逼小康、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更高的水平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品位、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就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原因就在于"三个倡导"来自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思想和凝聚力量,从而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民族凝聚力李军改革开放十多来年,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已经成国世界多极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这一切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既有过凯歌行进的辉煌胜利,也曾遭到令人震惊的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世界社会主义在不断向前发展,在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后,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变得更加成熟。在20世纪初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最突出的两件大事是第二国际的破产和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国际作为当时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和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曾是一支巨大的政治力量,代表了24个国家的800多万有组织的工人,其中包括340万社会主义政党的党员。第二国际早期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进行组织工作和开展社会主义启蒙…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呢?从世界历史范围来看,这是几百年来许多志士仁人不断探索的老而常新的大问题,也是人们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大问题。概括地说,社会主义应该是既继承资本主义的精华,又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同时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这种新型的社会制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