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严密的逻辑结构。从问题导向看,这一重要论述应对了涉及宗教因素的三大挑战,即安全挑战、团结挑战和治理挑战。从理论体系看,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宗教规律和宗教工作规律。宗教规律方面,在宗教本质问题上,强调了社会历史现象论;在宗教根源问题上,提出了社会矛盾反映论;在宗教价值问题上,深化了宗教价值两重论。宗教工作规律方面,在宗教关系问题上,创新了引导宗教适应论;在宗教工作重点问题上,提出了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在宗教工作路径问题上,提出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这些论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形成,体现中国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正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结构正逐步蜕变,新的个体与组织在农村涌现,新的社会关系不断形成,新的利益诉求持续高涨。转型时期,农村治理深陷于两委工作泛行政化、集体行动无意识化、多元主体缺位化、公共服务碎片化和腐败行为多频化的困境之中。探索以村民自治为制度保障,以"四化"转变为改革方向,以"互联网+"应用平台为技术依托,以多中心治理为执行机制,重塑我国农村治理路径,全方位提高我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乡镇基层政权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良性互动的逻辑基点。我国税费制度改革后,基层政权"悬浮"问题凸显,表现为"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下的权责倒挂、基层自治空间被"瘦身"下的治理合法性内卷化、治理资源配置"失调"下乡镇可持续治理动力不足等。协同治理对于推进"悬浮"化乡镇基层政权"着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通过厘清乡镇政权运作逻辑、健全地方公共财政体系、优化乡村治理结构等协同治理实践来实现"悬浮"化基层政权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的公共治理体系,提升反腐倡廉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存在治理主体"虚化弱化"、治理手段"路径依赖"、治理机制"激励弱化"三大"统治"与"管理"路径下的内生困境。因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需要走向"公共治理",建立健全"中心-多元-立体"的公共治理结构,全面强化预防、监督、惩治和保障四大功能,重点优化"控制-协同-激励"为内核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层治理中的文化调控是指根据对象的文化背景,采取适当的、能被其认同并接受的弹性化、柔性化社会管理手段。文化调控以其个性化、差别化、柔性化灵活处理和低成本等特质,能更加有效处理基层公共事务,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创新。当前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文化调控的作用方式主要有:正确引导"治理主体"有序参与;有效把控"治理客体"平稳运作;促进"治理规则"不断完善。要完善文化调控手段,首先要求基层干部了解当地民情风俗;其次是要搭建更多的基层事务多元参与平台;最后还需要有法律、政策等刚性调控机制作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宗教规律和宗教工作规律的理论揭示和经验总结。从宗教规律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创新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宗教本质问题上,由"政治论"提升为"历史论";二是在宗教根源问题上,由"线性论"发展为"系统论";三是在宗教价值问题上,由"一点论"改变为"两点论";四是在宗教历史问题上,由"时间论"调整为"形态论";五是在宗教关系问题上,由"适应论"扩充为"和谐论"。这些理论贡献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生动运用和卓越创造,开启了宗教规律认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对包含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的宗教理论的提炼概括,包含了党对宗教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等宗教属性的系统认识,体现了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判断、原因,揭示和处理原则等的科学分析,阐释了党关于宗教工作本质要求、方针政策、组织保证及其价值目标等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党认识宗教属性、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加快现代化转型,更好适应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新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转型,大的背景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要求工作的理念、方式、机制等各方面与时代发展的新趋向相对接、与自身发展规律相一致,主要体现于"信息化、法治化、分众化、社会化、科学化"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福柯的宗教权力分析框架进行了论述归纳和分析研究。秉承马克思的理论进路,福柯对宗教及宗教权力持批判态度;经由对宗教话语运行建构的解构,福柯揭示了宗教与权力之间被长期遮蔽的内在联系及宗教权力的潜在运作方式,认为宗教是一种个体化的权力技术和治理技术,宗教权力使被支配的个体进入了总体化的权力结构之中,这一分析框架最终导向了一种生命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0.
对南京栖霞区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组织运行成效和主要问题进行考察。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与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契合性阐释,指出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取向应从区域化走向脱域化、从边缘化走向中心化、从粗放化走向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应立足整体性治理的理论高度与实践取向,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技术和制度建设等层面进行总体布局与战略设计。具体而言,需要重塑政府治理理念,推进"软治理";调整网格治理结构,形成"稳治理";强化城市制度建设,增强"硬治理";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巧治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关事务管理变革工作经历了初步探索、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三个时期。我国机关事务管理经不断改革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仍面临管理职能分散化、部门利益分割化等碎片化困境,因此我们应树立机关事务整体性治理理念,构建跨部门协同的集中统一治理体系。调研湖北省、山西省、江西省等地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实践发现,集中统一管理具有优势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机关事务管理应增强保障与服务职能,打造服务型组织;提高管理与运营能力,打造高效型组织;健全监督与问责机制,打造责任型组织。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社会话语秩序的自由张力影响,网络话语失序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必然结果。在突发事件的强力冲击下,话语主体"集群化"、话语内容"失真化"、话语伦理"消解化"成为网络舆情中话语失序的集中呈现形式。结合突发事件和网络话语的结构性特点,话语失序的原因可归结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不同话语群体的身份焦虑与错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对话与表达机制尚不健全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背后的多元利益诉求与抗争。以问题倒逼改革,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话语失序现象进行治理,要求切实做好健全突发事件网络对话沟通机制、规范突发事件网络话语建构秩序以及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话语生态治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黏合"在社会学术语中意为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在社会保障适度化、社会工作专业化、志工服务全岛化、市民社会建设日常化及社会治理制度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这些举指直接推动了台湾成熟的社会治理。台湾地区的社会治理就是在人们价值观多元化与唯我意识中找到了一种"黏合剂"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中国边境线较长的省份,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云南边境县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未满足发展需要、境内外流入人口加大治理难度、跨境非法婚姻问题解决较困难、社会治安和"禁毒防艾"形势严峻、非法宗教渗透与反渗透的任务艰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方面。面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社会治理长效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控机制、建立健全跨境婚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非法宗教渗透管控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5.
风险防控思维是应急治理重要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要求应急治理工作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本文用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强化"两个根本"、用应急治理制度安排的法制化和权威性推动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用应急治理方法手段的专业化和系统性来支撑保障集约化和高效性、用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等几个观点引导,提出实施风险防控思维下的新时代应急治理策略:扭住关键将风险防控思维贯穿应急治理各领域和全过程,前移关口强化应急治理中的风险管控,以预防为主完善风险防控思维下的预防性应急管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理实践中的多元主体并未出现"共治"格局,而是呈现主辅关系。主辅结构及其协作关系是对中国传统基层治理中的简约主义原则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当下社区简约治理运作机制的基础。社区简约治理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模糊化运作",包括模糊化分工、人情化动员、梯度化资源配置与柔性化权力运用等主要策略,是社区主辅结构在简约治理中的主要运作逻辑。陌生人社会和去政治化动员是社区简约治理演变的主要特点,并由此形成社区风险规避、选择性应付和去群众化的困境。其根源在于基层组织脱嵌化,这将透支简约治理赖以维系的社会性资源,社区治理演变成少数人的游戏,简约治理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17.
"内卷化"已经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障碍。"内卷化"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基层自治培育的不断努力与自治性功能弱化之间的悖论;二是基层治理中权力的弥散化与权威弱化及功能性不足之间的悖论。"内卷化"微观运行的基础是权力共生网络,依凭权力共生网络可以建构三种权力行动逻辑。支配—适应、协同—合作治理理念下的权力运行逻辑虽然迎合了开放、互动、共生、民主的治理主旨,然而行政权的主导色彩与自治权的功能性不足导致其难以避免陷入"内卷化"的制度困境。基层治理中,亟须培育协调—整合的权力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党的乡村治理理念、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基层组织建设,强化金融支持保障,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构筑起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保障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动能和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15,(3):93-97
作为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机制,"项目进村"中的技术治理凸显事本主义导向、权威主导、程式化线性控制与经营理性等运行逻辑。这种技术治理长于简化与可测量,但却陋于通盘权衡与整体治理。如何有效平衡"整体与碎片"、"权威主导与参与表象"、"公益与效益"和"发动与自动"构成了技术治理的悖论性难题。这些难题与技术理性过度放大引发的整体性理念缺失、主体性参与价值被削弱、公共性增长受损、发展性评价缺乏等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整体性治理分析框架,对"宁海36条"政策的施行背景、动态演进和实现机制进行观察.研究显示,政策施行之前宁海县域治理呈现"碎片化",具体表现为政策出台分散化、政策执行碎片化、乡村公共服务缺失化、法治机制低效化和社会治理行政化.宁海县域治理的碎片化直接导致了宁海县乡村治理的濒临"失控",宁海县域治理重心下移至乡村".宁海36条"政策施行之后,通过县域层面对政策目标和执行手段的整合与调整,宁海县域内的治理层级、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技术五方面均发生变革,宁海县域治理模式从"碎片化政府"转向"整体性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