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终极性价值意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重要文化资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主要创造者.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态度,与其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心理密不可分。具体而言,它与近代中国国门被迫开启后既要学习西方又要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相关,也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条件和经济特点、与农耕文化的特点和影响等有关。分析近代中国认识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心理,以期关照当代中国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界对资本主义认识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陈北德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先必须弄清这一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十四大报告,在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后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今天探讨其历史必然性,既不应该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简单类比,也不应该生搬硬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个别论断,而只能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中寻求答案。一、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19世纪40年代,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从此,民族多难,人民痛苦,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中华民族并没有俯  相似文献   

5.
董少辉 《理论探讨》2005,1(1):122-124
伴随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冲击,近代中国变革思想不断演进,由器物层面认知而到制度层面实践再到文化精神层面反思,这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强国先强民,强民先强魂。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 现在许多同志都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也有的同志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提法。使用什么提法并不重要,问题在于,我们研究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切实搞清和准确把握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真实情况和具体特点。这一点如果把握不准甚至搞错了,我们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就失去了正确的前提,当然也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以建设和弘扬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为己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回顾和总结这一历程,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探讨这个理论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对于深刻领会这个理论指导的科学性,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总结经验,推动这个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4)
纵观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再到近代的黑格尔、马克思等,都对市民社会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但是我们对各个时代"市民社会"代表性的思想家的思想做一个比较的话不难发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中轴理念,社会主义运动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空想社会主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为前提,阐述了超越前人的发展理念。科学社会主义在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而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人间正道。列宁主义的发展理念强调对资本主义矛盾特殊性的分析,并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而推动社会发展。毛泽东思想强调与民族国家相适应的发展理念,把握中国化的革命和制度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制度替代为重心的发展,推进到以改革和创新促进发展的时代,更精彩地应对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发展不均衡等新课题,五大发展理念再一次展现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的引领。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516年他发表《乌托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诞生。莫尔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人类历史进入大航海时代,英国的政治、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社会矛盾深深触动了人文主义者莫尔。他参照柏拉图的《理想国》,借希斯拉德对乌托邦岛的描述阐释了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废除私有制,建立全民公有的经济制度;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用新型分工代替旧式分工;倡导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2.
李慧慧 《学理论》2013,(17):1-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努力抓好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1)
道路问题是关乎事业成败的核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着中国建设发展之路。70年来,经历了曲折艰辛,应对了风险挑战,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回望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开辟、发展的历史征程留给我们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财富。立足现实,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交汇口,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需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观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论断,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政治文明思想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观。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时代意义陈国权20世纪80年代,曾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近40年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后,又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奉献出一篇新的杰作──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哲学家由于脱离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把主体能动性简单地看作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抽象活动。马克思从多角度批判历史上对于主体能动性的解读,强调通过实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最基本的精神就是通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社会主义哲学,实现将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具体地历史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庞妍丽  符宇忠 《学理论》2012,(12):31-33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第一次的实践,到中国等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摸索发展,其中不乏很多片段可以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分享和历史借鉴。作为世界上成功实践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它的发展有弊病、有缺点,并且不可否认它的弊病大于作用,然而这些弊病缺点也是当今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些弊病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党更深刻地面对、处理这些类似问题的时候提供历史经验、教训和方法。因而从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入手,通过对苏联模式缺陷的反思与展望实现对我国国家权力制衡、国民财富的合理分配、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民主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选择,居然超出了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诞生,反而在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中脱胎。所以马克思发现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理所当然地被历史否定了,理论被实践否定了,似乎社会主义可以例外,不以资  相似文献   

19.
在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了涉含精神内核、道路认知和途径探寻三个方面的初步思想雏形,为改革开放后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实践创造了根本前提。改革开放后,小康社会思想经历了从"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升级飞跃,小康社会的规划蓝图在改革发展的加速中持续推进。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创新和发展了小康社会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成果,小康社会思想开始走向成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经历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布局与时俱进,不断演进,已经由"二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布局由"二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历史演进,遵循着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逻辑。"五位一体"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