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乌托邦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对立赵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曾经提出,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囿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对资本主义只是进行道德的抨击,把社会主义仍看做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将社会主义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走出了乌托邦的荒原。  相似文献   

3.
徐久刚 《理论探索》2007,4(6):70-72
不久前,有人公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乌托邦".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据",而这些"根据"都是站不住脚的.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学说时从空想社会主义中汲取有价值的因素;另一方面,则又使自己的学说同空想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不制造任何形式的"乌托邦".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也在不断证明着共产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从1516年《乌托邦》发表到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乌托邦社会主义历经300多年的发展,其内容越来越丰富,理论越来越完善,对现实制度的观察与批判越来越深刻,对理想社会的构建也越来越接近科学的形态。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发展到科学的过程,是一个空想色彩日渐淡化、糟粕成分不断被剔除、科学内涵越来越充实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批判、扬弃与超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生形态,促成了社会主义由乌托邦到科学的飞跃。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1847年6月刚刚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雪明  程书强 《理论导刊》2012,(3):38-39,51
理性与乌托邦既相矛盾,又辩证地统一于现代化实践中。工具理性是乌托邦理想形成的根据,乌托邦理想体现了理性主义与人文关怀的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应当在理性与乌托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贡献李元书伟大的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又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者。我们认真研究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变化和发展,并根据恩格斯思想的启迪,反思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这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发展新时...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发表一百周年。这部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一百年过去了,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许多论点和他的远见卓识,丝毫也没有过时。尽管社会主义的实践比一百年前是大大向前发展了,但它对当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今天,我们纪念恩格斯这部光辉论著发表一百周年,就是要认真学习它,积极宣传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4)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革,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理念发展的根本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伟大创建者,立足于当今时代,结合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再认识十分必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时间,明确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国外毛泽东研究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提出了毛泽东主义的乌托邦思想,本文对莫里斯·迈斯纳的这一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后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而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乌托邦主义没有本质上的相同点,毛泽东不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但我们应该重视莫里斯·迈斯纳指出的社会贫富悬虚扩大、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社会主义理想丧失的倾向等社会问题,坚持改革,高举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廖卢琴 《学理论》2012,(33):25-27
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是两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概念,现代性关照现实,乌托邦精神指向未来,要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去构建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何以可能?从检讨现代性的角度着手,深入分析现代性的特征及其困境,并探讨"乌托邦"精神的内在价值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的意义。提出在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张力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一方面既保持现代性的优势,又能发挥"乌托邦"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 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没有为它设计过现成的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恩格斯讲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条件时指出:“只有英国和法国所造成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恩格斯和马克思一道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批判资本主义,阐发社会主义理论的。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就是这种批判研究的伟大成果。学习恩格斯这一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根本的原则性问题,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进行发展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时期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式有什么特点?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他们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可能具体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而是留给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去摸索和总结。列宁进一步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15.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它的奠基人是16世纪初英国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莫尔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就是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全称:《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乌邦托”一词后来就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特定代名词。一定的恩想不仅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而且也是前人创造的思想资料的继承者。抽掉历史的继承性和现实基础,即使是空想社会主义也不可能产生。因此,深入研究“乌托邦”思想的来源,对于全面把握“乌托邦”思想体系乃至整个空想社会主义的特征,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必然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八世纪法国摩莱里、马布里和巴贝夫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较高的评价。恩格斯指出:马布里和摩莱里是社会主义的最初代表。对于巴贝夫,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他的学说代表了当时无产阶级的要求。这三位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虽然是空想的,但它们也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有价值的思想材料。那么,这三位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在哪些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材料呢?本文对这个问题加以简明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举肖国安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两大思路。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论述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和中期,他们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始终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曾经设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必须既要把它当作一门科学,也要把它当作一门学科,同时也要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为依据,并按照他们的思路和逻辑加以展开。科学社会主义应当以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进而展开其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方觉 《瞭望》1990,(48)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于是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失败了;也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发生了怀疑。形势要求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一个突出点便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民族特点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理论”上的社会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有很大差距,因而使一些同志对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怀疑,有一种对青年影响较大的观点认为,我们的现实社会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是所瞩“封建社会主义”。这个观点前几年曾有人提出过,近期又重新提出来,因此,有必要再谈谈这个问题。原则是伟大的,但实践是真正的学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都是不断发展论者,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唯物辨证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深知未来社会历史变化将是十分复杂的,因此,他们并没有束缚未来社会主义革命活动家的手脚(列宁语)。由于后来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主义实践面临的情况比马克思、恩格斯当初设想的要复杂得多,其艰巨性也是始料未及的,加上各国国情的不同及其实践的多样性,因此,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不可能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