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20,(11)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味着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人民在发展中的主体性以及重要作用,提出了绿色发展观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充分地体现了民本性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三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观民本性的形成缘由。其绿色发展观的民本性基本内容展现为"两山论""生态扶贫""绿色发展合作",营造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全面小康社会整体格局的形成,贡献了全球绿色发展合作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生态文明理念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发展目标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关系,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破解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方法。我国在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实践中,随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深入认识,生态理念的发展经历了从微观局部层面的生态保护意识到具有宏观全局视野的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系统成熟的绿色发展理念的不同阶段。其中,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标志性论断的系统性绿色发展理念,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又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和新发展,还是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3.
"绿色奥运"建设的同时,也提升了国人的生态观和发展观 "这是我们给奥运献上的一份绿色厚礼。"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林区,北京丰台区副区长张建国告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观体现了新常态下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的认知和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正式提出后,国内主流媒体都发表了系列文章,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了全面的宣传和  相似文献   

5.
要论摘登     
《求知》2017,(6)
<正>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就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议之中。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加深理解和把握:一是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念的新飞跃;二是绿色发展理念是从根源上解决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思路;三是绿色发展理念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扶贫"是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当代扶贫开发战略中深度凝合的产物。当前,这一融入了环境机制要素的现代性扶贫方略,面临生态"脱钩"式建构困境。消解绿色扶贫困境,应注重把握顶层生态扶贫设计与底层绿色脱贫落实有效贯通、传统扶贫方略合理扬弃与现代绿色扶贫科学倡导有机结合、生态扶贫参与意识培育与绿色扶贫环境构建深度融合、区域内绿色扶贫安置与区域外生态扶贫移民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
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一思想包含了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以及共赢全球观,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严密的系统思维,为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7,(9)
<正>环境保护合作和环境治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今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讲到"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  相似文献   

10.
从诞生之日起,人类就生活在人为与自然的张力之中。这种张力一直在积攒,原始社会延续最长,积攒得最慢;农业文明积攒得较快,但张力仍远离极限;工业文明在较短时间内就把这种张力推近极限。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缓解人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以谋求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三个方面诊断工业文明之不可持续的弊病:一是大量使用矿石燃料,造成污染;二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物质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横贯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从而使物质主义发展观成为世界性信仰;三是主流世界观和价值观宣称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这一切决定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快速增强人为的力量,即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但这一方向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论为扭转文明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要求文明各维度联动变革的整体性方案:以改变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为根本,以改变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为关键。只有扭转了文明发展方向,人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才可能恢复到无损地球生物圈健康的适度。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的改变就是哲学范式的改变。生态哲学作为哲学的新范式,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之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消费和生产是一对辩证关系,马克思坚持以生产逻辑为主导,在生产过程中来解释经济,生产多少已然成了这对关系中突出的矛盾,随着大工业生产流水线的普及,企业为了获得规模效益,不断提高产量,攫取产品的剩余价值,产能过剩的现象尤其突出。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绿色经济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标杆和主流,因此消费含义也发生了时代性嬗变,消费作为产品得以"最后完成"和"实现"的规定动作,其主体是人,因此,消费的志愿原则即"愿意与否"在现阶段已经向道德调节即"应该不应该"进行了转变。所以,消费伦理对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支撑,其在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成了使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相统一的发展伦理观。  相似文献   

12.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论坛》2017,(3):124-128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生态"问题,只有厘清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才能采取正确的实践行动。中国在经济发展、工业化过程中,生态压力呈现,像雾霾、水质恶化之类的生态问题不断。"生态现代化"理论源于西方,中国人选择了一条继承西方优秀思想又不同于西方的生态道路,我们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它是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之路。依生态逻辑,中国生态治理从新法律法规方面迈向绿色发展,从多元主体共治上着力绿色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8,(11)
"绿色发展观"既是当今时代命题,又具有现实意义,它的提出绝不是空穴来风,既有现实依据,同时又兼顾理论依据。历史证明,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才有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绿色发展是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因,这毋庸置疑。原因在于它既能形成一种价值观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积极践行;又能协调生态环境起到互利共赢的成效,具有非凡的时代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14.
绿色发展理念主要包括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社会发展五个方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对正在兴起的世界绿色技术革命潮流的理性回应,是对人民美好期待的庄严承诺,是对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这一阶段性特征的精准把握,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清醒认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需要筑牢绿色屏障,为绿色发展奠定自然前提;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为绿色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完善绿色制度和体制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培育绿色文化,为绿色发展提供精神支撑;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新型国际合作发展观以"和平、开放、平等"为基础和前提,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发展"为合作导向,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为价值引领。新型国际合作发展观具有继承性、创新性、突破性和实践性的主要特征。在以新型国际合作发展观为指导,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和发展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要把握"五通"建设主线,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要以"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合作发展实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人类应对环境问题三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发展方式。它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第二种是环保主义的方式。它要的是一种停滞发展、保护环境的方式。第三种是绿色发展方式,是要求环境保护和发展要共赢。这三种发展观对发展的内涵理解是各异的。首先看一下国内专家对于"绿色发展"是怎么定义的。从收集到的一些资料看,基本上是以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本质条件的经济发展模式。包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11)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成果,对当前中国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势在必行:一是以创新发展为契机,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载体;二是以协调发展为关键,创建主客体平等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三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践行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四是以开放发展为平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五是以共享发展为目标,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丛大川 《理论探讨》2005,1(1):42-45
最近我重新研读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资本论手稿》,这是我十几年来提出“实践人道主义”所依据的主要文本,也是我同时提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信息·生态·人道新文明观的主要哲学思想来源。同时,我又重新研读了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这也是我新文明观创意的思想来源之一。比较马克思和佩鲁,我认为,二者极为相通。本文拟从七个方面漫谈佩鲁新发展观的哲学思想。  一、佩鲁新发展观的新研究方法———以人的“自由个性”和人的“丰富潜能”为中心的国际人道主义的“新人文方法”  对人类和社…  相似文献   

19.
自近代开始的工业化发展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大的非线性转向,由此提出了人类发展观的整体转换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这一转换的最重要成果。当代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作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应有自己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逻辑架构,并在基本的自然观、社会观、和谐观、代价观、人本观等方面作出全面的正本清源,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特别是当代发展观演变的积极成果,同时在研究范式上作出时代性的转换。构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应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新的伟大觉醒为主题;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关系及其两大和谐取向为逻辑中轴线;以科学发展的三大世界观基础、四大价值观建构、三大方法论创新为范式结构,形成"一主题三层次"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现实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崭新生态哲学思想。它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生态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生命价值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态整体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正义观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审美观。它对于牢固树立科学的生态意识、保障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