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丰华 《法制与社会》2011,(25):181-182
涉枪涉弹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影响恶劣,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对枪支、弹药要严格管理,也加强了对涉枪涉弹打击力度,但涉枪涉弹犯罪仍然时有发生,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花都区近两年涉案涉弹犯罪情况为例,分析了涉枪涉弹犯罪的特点、成因,并提出了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犯罪分子运用的手段及使用的犯罪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枪支在各种犯罪活动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颁布实施后,认定“私藏枪支弹药罪”必须对枪支弹药性能作鉴定,因此在打击涉枪犯罪的过程中,枪支弹药性能的鉴定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底火击发检验认定枪支发射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文 《刑事技术》2005,(1):54-55
历史上 ,物证鉴定领域内枪支检验的对象主要是军用与民用制式枪支 ,并且集中在弹道轨迹、枪与弹同一认定两个方向。而当前与今后 ,随着黑社会犯罪、暴力犯罪增多、经济利益矛盾的尖锐 ,涉枪涉爆犯罪 ,涉及物证检验的非法制作、持有枪支案件 ,除了常见的土铳 ,还有电发射的钢珠枪、改制枪、仿制枪、仿真枪等等。另一方面 ,由于法律对证据的科学性要求逐步提高 ,要追究涉枪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必须鉴定涉案的“枪”是否法律意义上的枪 ,这也是刑事技术学中枪弹检验专业的新课题。1 统一枪支检验标准势在必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相似文献   

4.
枪支,由于战争从制造国扩散到交战国;由于跨国的贸易、走私活动,又从制造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涉枪犯罪分子,有的持本国生产的枪支作案,有的持外国生产的枪支作案;有的在本国作案,有的跨国犯罪。因此,加强国际合作是有效控制涉枪犯罪的客观需要。近几年来,我国涉枪犯罪突出,并呈国际化趋势,加强控制涉枪犯罪的国际合作成为我国警方面临的课题。1995年,我国涉枪案件立案6231起,(其中持枪犯罪案件3908起,盗抢枪支案件457起,走私制贩枪支案件1866起,比上年增加14%。在办理涉枪案件中,经常发现从我国周边一些国家,特别是西南边境邻国走私入境的枪支。1994年,广西、云南两省区查获走私贩卖军用枪621支,其中从越南走私入境的550支。1995年,广  相似文献   

5.
1996年7月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下简称《枪支管理法》).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全面涉及枪支管理的法律.为了掌握好《枪支管理法》的内容,明确刑法当中涉枪犯罪的规定,完善刑事法律责任,笔者就《枪支管理法》的内容,谈谈其对刑法涉枪犯罪的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涉枪犯罪是一种严重暴力犯罪,它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而且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涉枪犯罪历来都是各级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涉枪犯罪案件开始在沿海一带出现,并逐步向内散延,且愈演愈烈。95年南昌市开始出现了涉枪犯罪案件,但规模和危害程度远不如现在,近几年,南昌市公安局通过打击专项斗争,先后摧毁了一大批涉枪犯罪团伙,收缴了数千支各类非法枪支和上  相似文献   

7.
李刚 《刑事技术》2003,(3):57-58
1概述在涉枪犯罪的案件中,有大量使用的是自制的非制式枪。这些枪支是否是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应该受到处罚的枪支,需要进行技术鉴定。本文提供一种较为简约的鉴定方式,以引起国内同行的兴趣和商榷。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应该受到处罚的枪支,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5月15日颁布的《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这类枪支定义为: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公安部2001年公通字犤2001犦68号文件发布的《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中对这类枪支虽然没有明确定…  相似文献   

8.
就侦破涉枪案件而言,如何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破涉枪案件中的作用,是打击涉枪犯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枪击案件中可利用的痕迹物证比较多。如根据枪击案件现场射击痕迹(弹孔、弹道、射击残留物等)及现场的其他物证(弹头、弹壳),经过分析、检验,可确定枪种,发射枪支,判断是几支枪发射,并据此枪种的特征参数和条件(如弹重、弹径、弹形、初速、落角及气象条件等)进行弹头诸元计算,以划定侦查范围或解决证实犯罪所需要的诸种问题。实践证明,公安机关只有高度重视利用刑事技术在涉枪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充实技术力量,不断培养技术队伍,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涉枪犯罪。  相似文献   

9.
当前,涉枪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分子除利用制式枪支作案外,相当一部分表现为利用非制式枪支(土枪)犯罪(约占40%以上),这里的非制式枪支是指:射击运动枪支、猎枪、麻醉注射枪、气枪、钢珠枪、催泪枪、电击枪以及其他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使人丧失知觉的枪支。新刑法和《枪支管理法》对打击涉枪犯罪都作了严格规定,实践中,对于利用制式枪支犯罪,一般来说,认定较容易,打击也较严厉。但对于非制式枪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公安部发布了《枪支致伤力的法庭科学鉴定判据》(GA/T718—2007)并从2008年3月开始实施、执行。2008年2月,公安部又下发了《公安部关于印发〈仿真枪认定标准〉的通知》(公通字[2008]8号)。这两个准则连同2001年下发的《公安机关涉案枪支弹药性能鉴定工作规定》(公通字[2001]68号)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目前形势下各种涉枪违法、犯罪的枪支(弹药)检验、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枪支控制十分严格的国家之一,与枪支控制有关的法律较多。主要有《火器与刀剑类管理法》、《枪械制造法》、《海关关税法》、《爆炸物管理法》、《惩治暴力犯罪法》及《惩治威胁航空器和少年犯罪法》。在日本,除执法人员、自卫队员和射击运动员外,禁止公民持有枪支,也不允许进口手枪。日本只有一家公司在获得政策签发特别许可证的情况下为警察和自卫队生产枪支。枪支零部件的拥有或进口也是禁止的。因此,守法的公民没有机会接触到枪支。日本警方认为,禁止公民拥有枪支,是减少暴力犯罪的一条主要措施。由于严格控制枪支,1994年日本仅发生280起涉枪案件。但是,自1991年以来,日本警方缴获枪支的数量在不断  相似文献   

12.
庞岩 《法制与社会》2013,(30):249-250
涉枪犯罪是对社会危害性极大的一类犯罪。当前形势下,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涉枪犯罪率却在急剧上升,值得相关部门的引起重视。纵观当前形势下,上海涉枪犯罪的基本特点,从犯罪主体上讲具有主体多样化、集团性等特点;从犯罪行为上讲具有犯罪类型多样性、通过网络贩枪和枪毒同源等特点;从涉案枪支的来源上讲则具有渠道多样化,类型繁杂等特点。因此,公安部门必须加大对涉枪犯罪的惩处,清查收缴社会的流散枪支,加大对枪支运输途径的截留查处,并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彻底清除涉枪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一些地方公安机关为完成业务考核指标将大量情节显著轻微的非法持有枪支行为作犯罪处理,破坏了法治,为社会治安埋下了安全隐患。督促公安机关依法办案的业务考核制度形成了制度性风险。为此,应通过完善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认定方法,改革现有司法业务考核制度,加强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法律监督,加大非法持有枪支行为的社会治理力度以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治安形势的变化,涉枪、涉爆犯罪活动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对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我国现行《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至第一百三十条对涉枪涉爆犯罪进行了规定。为正确适用法律,依法惩处这类犯罪活动,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5月10日通过了  相似文献   

15.
处在边境口岸的云南省瑞丽市,近几年来跨境犯罪案件出现增多趋势,加强对跨境犯罪的打击,是当地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瑞丽实际,通过分析跨境犯罪的特征,提出打击对策。当前跨境犯罪的基本状况跨境犯罪是指境外(国外)的犯罪分子和犯罪组织或境内犯罪分子与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乘我对外开放之机,通过各种渠道潜入进行走私、贩毒、诈骗、绑架、杀人等犯罪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边贸日趋活跃,外来人员增多,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一些境外违法犯罪分子以合法掩盖非法,打着投资经商的名誉,潜入境内进行违法犯罪,而且发展越来越严重。走私活动从初期走私香烟、化妆品、手表、电视机入境,到后来走私摩托车、汽车、大宗货物,数额高达  相似文献   

16.
运输型犯罪 (不包括走私罪等涉及运输行为的犯罪 ) ,依犯罪对象的不同 ,主要散见在《刑法》以下条文中 :第 1 2 5条 (非法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非法运输核材料罪 )、第 1 71条 (运输假币罪 )、第 3 41条 (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 )、第 3 47条 (运输毒品罪 )、第3 52条 (非法运输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对运输型犯罪的刑事立法由来已久 ,原《刑法》中就有非法运输枪支、弹药罪、运输毒品罪等规定。由于前几年这类犯罪的发案率不高 ,所以 ,未引起各界的太多关注。然而 ,近几年这类犯罪呈直线上升的…  相似文献   

17.
自制小口径手枪的检验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颁布实施以及近年来公安机关对枪支、管制刀具管理力度的加大,使持枪暴力犯罪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自行制造小口径手枪进行贩卖,牟取暴利,导致非法携带该类枪支、弹药进入公共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用于商务活动,持枪作案的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仅我地区近年来就在进站上车的旅客中查获此类枪支百余支,对社会治安构成了极大威胁.我国《刑法》第125条,第30条规定对非法制造,携带枪支、弹药进入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应追究刑事责任.据此,对自制小口径手枪的击发及杀伤性能进行检验鉴定,就成为法律诉讼活动中的关键依据.笔者就近年来对此类枪支进行检验鉴定中的一些作法和体会作以下介绍,以求有所裨益.1 自制小口径手枪的构造及特点1.1 送检的自制口径手枪外形多采用仿照国产“五四”、“六四”式手枪制造,亦有少数为仿照国外“转轮”式及“毛瑟枪”外形制造,其形状各异,种类各不相同,外观颜色多为金属材质本色,少数表面涂抹有黑色油漆,其外形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枪支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的诒安基础工作。为加强对枪支的从严控制和管理,正确实施新的《枪支管理法》,本文从枪支管理的范围、主管机关的职责权限,枪支的配置、制造、配售管理及违反枪支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四个方面,对新旧枪支管理法规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公安机关在适用新《枪支管理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对原合法持枪公民上缴枪支的经济补偿;二是枪支配置、配备的信息传递;三是枪支使用人员的专门培训。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1 2月 9日 ,中国政府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所附的《关于打击非法制造和贩运枪支及其零部件和弹药的补充议定书》(简称《枪支议定书》) ,从而成为第 46个签署该议定书的国家。本文从《枪支议定书》与《公约》的关系、《枪支议定书》的内容、我国签署《枪支议定书》的背景及其对中国刑法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着手 ,分析国际刑法对中国刑法的影响以及中国刑法与《枪支议定书》的协调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依法惩治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物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并结合审判实践情况,现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作如下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