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成本可分为显性行政成本和隐性行政成本.着重从隐性行政成本角度出发,对隐性行政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降低隐性行政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从价格竞争到品种、质量竞争的转移后,现在的竞争模式已经转移到基于时间的竞争,时间成为取得竞争优势最有利的资源。然而,一些政府组织却没有正确地认识时间成本,不紧不慢、低速运转仍是其常态,时间被极大地浪费,行政时间成本居高不下。这不仅阻碍了政府自身的发展,也完全不符合当今经济社会的快节奏发展要求。研究当前我国政府机关行政时间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原因以及试图找出降低时间成本的相应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袁飞  戴忠义 《前沿》2008,(5):98-100
降低行政成本是各国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实践经验证明,降低行政成本的初衷往往与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我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较高的行政支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严重影响我国政府的国际形象。本文试图探析我国政府财政高支出的现状、产生原因,并提出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成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贻石 《前沿》2010,(18):90-92
现阶段我国过高的行政成本问题,已经日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中国行政管理费用进行横、纵向比较,发现中国的行政成本居世界第一。庞大、臃肿的机构,众多的公职人员;政府行为本身的垄断性;不科学的财政预算制度;行政系统中职务消费现象的长期存在,这些都是导致我国高额行政支出的原因。为了降低我国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旨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部门效率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取得经验:深化机构改革,切实有效的精简人员;将企业化的管理引入政府的工作中;重视绩效评估;引入零基预算,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制度;将法规和制度的运用落到实处,从而实现我围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北京中环广场是市委、市政府部分行政机关集中办公的场所,于2004年10月份正式启用。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树立新理念,建立新体制,引进新机制”科学发展观的工作要求,我们努力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初步建立起了集中统一管理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在财务工作中牢固树立“首都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中环办公楼财务管理为突破口,在创新机关行政资产管理和财务经费管理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资产管理为龙头,打破所有权界限,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为加强统…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近日就中央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建设一个廉洁、节俭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强调要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据相关媒体调查“三公”消费问题,已位居当前腐败现象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本人认为,要真正控制“三公”消费,须切实完善行政成本约束机制,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7.
降低乡镇行政成本的体制性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镇行政成本过高,是农民负担过重和乡镇投资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也是乡镇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行政成本是在一定的政府体制框架内发生的,其高低因行政体制的优劣而不同。导致我国乡镇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不仅取决于行政体制,还与我国的政治体制、党政领导体制、和财政体制相关。此外我国现行的农村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备程度也直接关系到乡镇机构人员分流的顺利与否,从而也与行政成本相关。  相似文献   

8.
武卫东 《山西政报》2006,(14):53-53
节约型政府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将节约确定为新的基本发展国策之后的重点工作目标之一。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空前发展,经济实力一年比一年雄厚,从国家的综合实力到政府的可支配资金,从机关的办公条件到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此也滋生了一些铺张浪费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越来越高,行政性浪费现象越来越突出,在财政支出中胡花钱、乱开支现象相对也比较严重。超标准会议、公款招待大吃大喝、公车消费已成为建设节约型政府的三大顽症。  相似文献   

9.
“中部崛起”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概念。湖北实现“中部崛起”,应该以降低行政成本为前提。现在各级政府行政成本高昂是一种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没有成本观念是首要原因。降低行政成本不仅是节约的问题,要从职能转变入手,树立责任意识,同时要实现管理法治化,要在内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还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10.
政府行政成本与绩效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的评价与管理日益成为行政管理改革的焦点问题,而对于政府行政成本的研究应该为其提供基础的理论框架.本文从确立政府行政成本基本概念的内涵入手,针对我国目前的行政成本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初步探讨了政府绩效与政府成本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通过相关制度框架的建立,结合政府绩效管理,研究控制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安行政成本包含显性可计量的公安行政物化成本和隐性不可计量的公安行政效益需求成本两部分内容。目前我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公安行政物化成本投入低、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滞碍了公安行政的有效实施,无形中加大了公安行政的效益需求成本。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应当以物化成本促效益,以效益保成本,对成本既敢于投入又防止滥用,以达到物化成本和效益需求成本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成本多年来始终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运行效能和政府的对外形象,也阻碍了宪政体制下法治政府建设的正常进程。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逐步推进,各级政府必须引入法治控权思维,从制度机制上寻求降低行政成本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标准成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标准成本是行政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是降低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径。行政标准成本不仅是确定财政拨款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控制行政实际成本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测定行政标准成本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机关后勤》2007,(6):18-18,40
大连市政府办公厅把建设节约型机关作为改进政风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确保人尽其责、财尽其力、物尽其用,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规模适度、收支规范、科学配置、高效利用为目标取向,以制度创新,整体联动,系统推进为践行方略,从多维视角入手,控制行政成本的路径是:深化行政成本的理论研究,制定科学的行政成本—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兵简政,推进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和政事分开;优化和稳定行政组织,构造扁平化政府;规范财政开支,强化预算约束,健全行政预算监控机制;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网上政府;借鉴企业精神,构建企业化政府。  相似文献   

16.
关于降低行政成本与建设我国节约型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机关存在着严重的资源、能源浪费现象,不仅表现在能耗上,同时也表现在物耗、财耗上。这些都是造成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建设节约型政府、降低行政成本的主要途径:1、树立“廉价政府”的理念,全力打造廉价政府。2、改革预算管理,逐步建立公共财政管理。3、提高公务员素质,力兴节约之风,增强公务员应有的“成本核算意识”和节约意识。4、改革官僚体制。5、建立并完善政府机关节能制度。  相似文献   

17.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从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做起,更要从降低行政成本、创建廉洁、廉价政府做起,为全社会树立节约典范,使政府真正成为执政为民的人民政府。这样说并非故作惊人之语。“两会期间”有委员披露:我国的行政开支逐年增加,到2005年,公车消费3000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款考察旅游1000亿元,三项合计高达6000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20%,相当于国防开支的3倍、全民教育投入的5倍!公车消费改革喊了很多年,至今不见实质性进展,前几年某些地方甚至出台了政策又收回。公车改革之所以很难推进,一…  相似文献   

18.
行政成本是政府及其行政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和开支,以及由其引发的现今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间接性负担。行政成本的高低对于评价政府效能的高低、素质的优劣和形象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对实现建立节约、高效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和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成本的要求。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对我们一个突出的要求就是低耗高效,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计划生育工作也小例外,如何较好地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作用,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要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和资源节约等内容做出了全面规范,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关事务工作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