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保全请求在客观上考验着法庭的审判能力。在快速审理的压力下,法庭必须依据有限的事实迅速裁定。由于这种裁定是在权利义务关系尚未明确甚至诉讼尚未提出之前作出的,因此,容易忽略被申请人的利益,但完全不考虑被申请人的利益是违背法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原则的。保全命令,实质上是法庭在对申请人、被申请人和公共利益等各方利益进行权衡之后做出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
利益保障目的论解说──论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祖军 《现代法学》2000,22(2):29-33
文章认为,利益保障民事诉讼目的论中的利益是融诉讼中的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于一体的,此两种利益在民事诉讼中相互独立而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民事诉讼目的内容,文章通过对审判权与诉权关系的分析还认为,国家设置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应当且只能通过实现程序利用者的目的来达成,因而民事诉讼目的论所要研究的目的应当主要围绕程序利用者的目的,即利益保障,否则难以发挥诉讼目的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民事保全程序中的程序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福华 《法律科学》2002,(6):93-104
民事保全程序中的程序保障由多种因素致成 ,包括法院和当事人各自在民事保全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是单方参与审理结构还是对审结构 ;是否适用口头辩论和提供上诉救济等等。在民事保全结构上 ,混合结构较简易结构、“本案化”审理结构更能适应程序保障的需要。一般来讲 ,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请求保全的性质、法院保全的措施决定所采用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赫喆  初杭 《法制与社会》2010,(36):140-140
本文立足于在保全程序中当事人的程序参与和法官的裁量自由这一对矛盾,试展示"法定"与"裁量"的互相作用在保全程序中的特殊表现和该种表征背后的正当性原理,也就是通过法定分担风险的制度来消解裁量中利益衡量的风险,并以此原理初步解释我国保全程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的实现是通过法的适用结果和产生结果的程序起一定作用完成的。一般说来,虽然结果和程序有所不同,程序并非属于结果且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但二者总的来说是和谐统一的,也就是说正当程序是产生合法结果的前提条件;但二者有时也存在冲突。从司法实务的现状来看,重实体轻程序已成为一个不忽视的现实问题,这就为讨论程序正义的保障提供了现实的动力基础。基于此,通过揭示产生程序正义的保障问题,以追溯正义、公正、公平等法律价值的实现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程序利益是当事人通过程序得到的对其尊严、平等和自由的维护,以及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节省,包括精神程序利益和物质程序利益。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首先是宪法的要求,同时也是诉权保障和解决纠纷的需要。程序利益和实体利益之间、精神程序利益和物质程序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合理的程序制度必须建立在平衡上述冲突的基础之上。精神程序利益的充分保障,关键在于提高程序公正的水平;而对物质程序利益的充分保障,则需要诸如构建小额诉讼程序、改造督促程序、扩大程序选择权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或改良。  相似文献   

7.
《诉讼法大辞典》将违法证据解释为“不符合法定来源和形式的或者违反诉讼程序取得的证据资料”。可以说,凡是不符合证据合法性要求的证据或者说是违法取得的证据,都是违法证据。  相似文献   

8.
9.
行为保全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已纳入我国民事诉讼法,但由于是在民诉法整体大修的背景下被确立,与财产保全简单等同化,没有强调行为保全在程序上的运用,存在诸多漏洞.本文遵循最低程序保障的要求,正视法院在行为保全程序中的衡平作用,从保障双方当事人,尤其是被申请人利益的角度,探析行为保全制度运行中的各个环节该如何设计和安排.  相似文献   

10.
研讨民事诉讼程序的多样化应以外部的眼光和系统的视野关注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民事诉讼程序问题.仲裁保全程序中的权力配置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事保全程序的体系合理性与功能实效性.从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处理、促进仲裁发展以及确保完成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的主要任务与增进民事诉讼正当品质的角度看,应在仲裁保全程序中实行诉讼谦抑,让民事裁判权的作用力退出仲裁保全裁定的作出程序.  相似文献   

11.
案外人异议之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通过赋予案外人以提起诉讼的方式对执行行为可能侵犯其实体权益的情形予以救济,确立了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独立性,恢复了案外人异议的实体性本质。为了实现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价值,有必要在当事人、诉讼请求、管辖法院等诉讼构造以及当事人诉权的限制上实行与一般民事诉讼不相一致的独特制度。  相似文献   

12.
Vetting those who work with children and vulnerable adults is an emotive topic and one which can prove a challenging area for employers. The legitimate interest that parents, carers and employers have in screening those charged with the care of others can be in direct conflict with the most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economic freedom and employees’ human rights. The desire to balance these conflicting objectives is at the heart of the Safeguarding Vulnerable Groups Act 2006, which introduces what is being heralded as the most inclusive and comprehensive vetting and barring system to date. The changes dramatically widen the scope of workers who are subject to vetting and barring processes, covering employees, volunteers and contractors in the education, care and health industries, and affecting some 11.3 million people in the UK. This new scheme is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and importance to schools and ot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ho will be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s. This article will examine the practical employment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regime and the new obligations that the Vetting and Barring Scheme creates for both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国际法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得以形成。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在人权评判标准的确立和保护机制的完善上还面临较大的困境。这些困境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既有必要从理论上解决国际人权标准的分歧,采用一种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人权评判标准,也有必要从制度上完善国际人权保护的运行机制,建立对话协商和动态审查机制,采用“对情况作恰度评估”原则,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摆脱困境、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当利益条款为纷繁复杂的价值及利益冲突留下必要的缓和空间,这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抖音案"的请求权规范链条可以发现,《民法典》及《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合法性基础的直接规定难以容纳个体性商业利益,有必要确立正当利益条款。作为对侵害非物质性人格权责任认定的一般规定,《民法典》第998条与正当利益条款在功能上具有一致性,而且在内容上互为补充,由此即可形成我国的正当利益条款。落实到个案裁判,应区分价值及利益冲突与具体考量因素两个层次,并注重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权衡方法达致更为合乎理性的结论。借此,不仅能重构和修正"抖音案"的裁判理由,而且能完整呈现正当利益条款的中国法构造。  相似文献   

15.
李全文 《行政与法》2007,(2):112-113
笔者认为,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权利人是能够在形式上或实质上证明自己为合法持票人的人,义务人在通常情况下为出票人或承兑人,在特殊情况下也包括背书人和保证人;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行使地点与一般金钱债权不同,应为义务人的营业地或住所;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行使方式虽不以提示票据为必要,但应预先通知票据义务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在立法层面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其中包含的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诸多配套性的程序规则和单行立法均有待完善。推行诉前鉴定机制,对于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又需要以诉前鉴定程序的完善和规范为前提。因此,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明确诉前鉴定程序启动的决定主体;规范诉前鉴定意见之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判断程序;明确诉前鉴定费用的负担规则。  相似文献   

17.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患者要求查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第五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的,人民法院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病历资料作为医疗损害案件诉讼的核心证据,对病历资料保全自然就成为医患双方诉前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病历资料规定的不一致,导致医患双方对病历资料的范围、保全的方式方法、封存病历资料期限、保全病历资料主体等诸多问题认识极不一致,争议颇多。造成医患双方在发生医疗纠纷的基础上进而引发次生纠纷,导致医患矛盾进一步加深,不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笔者不揣简陋,试对病历资料保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相关问题提出规制建议,希望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筛选机制,其实质体现了法官在决定是否给予司法裁判时的利益衡量,因此利益衡量方法是界定原告资格的根本方法。原告资格的核心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包括合法权益和因果关系两个主要构成要件,界定原告资格需要对这两者运用利益衡量方法进行分析。利益衡量标准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个案中法官进行衡量时需要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社会整体的道德情感以及公共政策等社会需求因素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
从行政合同的契约本质考虑,诚实信用原则当然可以适用于行政合同;从行政合同的行政性来看,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行政合同有利于规制行政特权的恣意行使。对于历来强调国家的优越地位,缺乏对个人权利保护和平等地位尊重传统的我国,在行政合同理论和实践中倡导诚信原则更具意义。具体适用时,一方面要借鉴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合同中的适用,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诚信原则对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中进行公益裁量、行使行政特权时的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20.
美国广播管制中的公共利益标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美国广播管制史上 ,公共利益标准是左右广播业准入管制和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核心概念。事实上 ,公共利益标准是实行管制的授权标准 ,蕴涵着对政策决定过程中相互竞争的诸价值和利益的衡量 ,有相当的弹性和延展性 ;在司法和管制实践中 ,则要结合具体情境 ,将形式上的公共利益标准转化为具有实质内容的方案 ,实现对裁量权的导控。在我国许可制度改革、放松管制以及公用事业民营化实践的背景下 ,如何发展出可操作的许可标准和精巧的利益衡量技术 ,保障“公共利益”不因民营化进程而侵蚀和消解 ,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