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书信息     
《小康》2019,(31)
正《走近钱学森》作者:叶永烈定价:68.00元天地出版社《走近钱学森》既是钱学森的个人传记,也为"两弹一星"群体画像,它是一部记录了共和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历程的史著,它充满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昂扬格调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年轻人蓬勃向上,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我和我的祖国》作者:陈凯歌定价:98.00元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也是我国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从已有的相关著作、文章、报道可见,近年来学界对钱学森的生平事迹、钱学森的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钱学森之问"、钱学森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2012年2月5日,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在北京逝世。蒋英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儿,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她还是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表姐。  相似文献   

4.
1956年10月6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但是,几年之后,钱学森却"降职"为五院副院长。这绝不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对他不信任,或对他任院长期间的工作不满意。恰恰相反,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具体分管国防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元帅、陈赓大将等对他是充分信任的。让他担任"副院长",为了更好地发挥钱学森的  相似文献   

5.
2011年12月1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新落成的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对公众开放。15000余件展品,生动地勾勒出钱学森这位伟大科学家既质朴又传奇的一生和他崇高、丰盈的精神世界。从一份手稿起步的航天伟业在"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展区,钱学森回国后起草的第一份报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重视读书,认为读书是做好科研的基础。他从知识体系自身要求出发,认为读书要注重博览,读书要沟通理工,实现理工文的融合。钱学森虽是理工科出身,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马克思主义原著也深有研究。钱氏认为这对其价值观选择和科研工作都有深刻影响。同时要求读书"无止境",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钱学森注重品德修养,注重民族气节与个人操守,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科技事业,实现了"三不朽"的价值追求。钱学森的读书与科研经验对于后学者有深刻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大火无心云外流,望楼几见月当头。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冲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从兹十二年间事,跨箭相期星际游。"——这是郭沫若在"十二年科学规划"会议上赠给钱学森的一首诗,道出了钱学森"冲破藩篱,回归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回国受阻震惊新中国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 10年后,他成为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因发表"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的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大教授在二战期间,随其导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的仪式。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学森同志表示祝贺。并借此机会,向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应该说,人之将去,其言也真;人之将逝,其言也勇。已经膝盖上被毛毯的钱学森老人,就曾经当面向总理提问:当今中国为什么老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实在是不给中国学官们面子。中国的学官们,也实在是觉得没面子。所以,由"我们先前……阔的多啦"外延而来的"我们其它……出的多啦",便成了中国一些学官们的抵挡钱学森之箭的盾牌。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工委丁衡高同志转钱学森同志: 首先,我向钱学森同志荣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表示热烈祝贺。新中国建立初期,学森同志和许许多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冲破重重阻挠,返回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为发展我国科学  相似文献   

12.
科坛三钱     
蔡恩泽 《政策》2003,(10):52-53
一提到"三钱"--这个最初由毛泽东同志喊出的"别号",人们便会肃然起敬地想到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三人。三钱是中国科坛的杰出人物。为给祖国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他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实力决定地位"的国际背景下,他们在给我们国家带来更多安全感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一个时代的自豪感。 钱学森是用美军战俘换回来的。美国人一时疏忽放走了他们曾经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也是我国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从已有的相关著作、文章、报道可见,近年来学界对钱学森的生平事迹、钱学森的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钱学森之问”、钱学森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紧跟紧追钱学森 在钱学森的青年时代,有一个对他“紧跟紧追”、如影随形的人物,名叫钱学榘。从钱学粲身上,折射出钱学森家族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25至26日,由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办、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大学文化与育人为本"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顾问王翼生、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眭依凡教授主持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50余位学者、大学管理者就求解"钱学森之问"、培养杰出人才以及大学去行政化等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今年12月11日,是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百年诞辰。1月30日,记者专访62岁的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他讲起了钱学森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纠正了坊间关于钱学森的一些误传。  相似文献   

17.
案例 报载,妻子不堪丈夫沉迷赌博,离家打工却遭拐卖,被拐卖之后,妻子却逐渐对新"丈夫"产生了感情.妻子是否构成重婚罪?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近日在一起离婚诉讼中,认定涉案的妻子不构成重婚罪.  相似文献   

18.
博览文汇     
不要工具型人才温家宝去看钱学森,谈到科研创新。钱学森说:"你说的我都很赞成,但有一点,我们的大学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然后他说了句很含蓄的话:"应该让学科学的学点艺术。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艺术素养。"其实也就是说,不要工具型人才。问题是——学点艺术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工具是只会服从,而不会创新的。  相似文献   

19.
策划人语: 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深知: 身为妻子,就必须热爱丈夫的崇高事业,发扬献身精神,甘心做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身为妻子,就必须要永远把自信和微笑写在脸上,让烦恼和怅惘甚至痛苦深埋在心底。身为妻子,就必须要默默地独自承受很多委屈和困难,把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牢记心间。身为妻子,就必须承担起子女、父母及整个家庭的重担,将其看作是今生幸福而骄傲的责任。身为妻子,就必须要分享丈夫成功时的快乐,更要分担丈夫失败时的痛苦,最终携手走向辉煌的明天!……她们是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是"牺牲、付出、坚韧"等字眼的代名词,好像很久以来,她们的故事便与眼泪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她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或幸福?或辛酸?或快乐?或忧伤?……她们在忙碌和思念之间度过,她们在理想和现实过道穿梭,她们最终还是选择落脚和歇息在一名保安员的温馨心房里。因为一种叫做"爱"的东西,让她们执着,让她们坚强,让她们宁愿这样痛并快乐的走下去。她们是"保安员妻子"。自去年本刊推出"走进保安妻子的生活"专题,受到广大读者喜爱,反响热烈。今年起,为进一步探究保安妻子生活,从而深入了解、关注保安员及其家庭,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我们将继续带您走进保安员妻子的生活,为您捕捉她们美丽而闪光的瞬间!挖掘她们平凡而又伟大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仙逝后,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钱老的生平和事迹。在众多的报道中,做了26年秘书和学术助手的涂元季讲述钱老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读来也十分感人。涂元季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