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政府采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公开竞争。政府采购制度能够强化财政职能,减少腐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本文从行政信息不对称理论入手,分析我国政府采购现状,透析其成因并提出矫正这种现状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QFII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让合格的海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限制之下进入国内证券市场,以推动市场的成熟发展与逐步开放。然而QFII的进入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本文通过对QFII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引起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分析,指出只有强化信息监管制度,才能有效缓和信息不对称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独立董事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公司法》明确了独立董事制度,其公开对公司进行信息披露,保障公司财务及业务披露更加公正透明。然而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信息披露的障碍,本文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中的相关内容,拟构建不对称条件下的独立董事信息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本质是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对立、冲突。解决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矛盾需要民法从权利的创设和合同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时 ,解决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对立和冲突需要经济法中的市场规制法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研究中经常涉及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交易各方对信息掌握的情况存在差异,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占有优势,掌握信息少的一方处于劣势,严重阻碍了交易公平的实现。本文指出保险市场中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所在,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保险标的、保险知识、保险技术和保险监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信息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政府的治理活动。这种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给政府治理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为其治理活动带来挑战。市场监管作为一种传统政府治理活动,也同样面临着挑战——这种挑战表现为各市场监管法律主体间信息的不对称。为了消除信息不均衡,有必要构建信息交流法律机制,促进各监管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形成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协同共治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保险契约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投保人与保险人对风险信息占有的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 ,因此需要法律制度激励真实信息披露 ,以实现契约最优。这主要包括立法规制和司法规制 :前者如说明义务、告知义务和通知义务、特别约定条款的拟定和解除权的行使等 ;后者如司法审判中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医疗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是社会普遍各界关注的问题,其实质是诊治风险在医患双方之间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医患关系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双方地位的失衡、尤其是在信息占有上的不对称性可以证明对其科以严格责任的正当性,从而在学理上对医疗纠纷中的法律适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严厉打击的现状下,腐败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以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模型来简单分析了政府官员腐败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消除信息不对称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了产品的网上交易。虽然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加快捷,但由于买卖双方的身份无法确定,使得网络交易变得更加困难。网络产品提供商比用户拥有更多的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这样便会出现"劣品驱逐良品"的"柠檬"现象,从而带来日益严重的网络侵权问题,严重妨碍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情权是金融消费者进行金融消费的前提,也是金融消费者实现其他权益的基础。但是,当今金融市场日益复杂化、专业化、多样化,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金融消费者在金融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其知情权经常受到各种侵害,由此引发了诸多金融机构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事件。然而,目前我国在维护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相关金融立法、行政监管、司法救济等方面的改革,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2.
大力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补充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之不足,是进一步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从法律上探索和规范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是使其良性循环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凤琴 《时代法学》2011,9(2):106-115
比较欧美有关合同冲突立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可以发现,两者都将意思自治作为法律选择的首要方法,并且对于意思自治的限度呈现出在普通合同领域逐渐放松,在特殊合同领域渐趋加强的共同趋势。此种共同趋势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可以从经济效率角度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立法歧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伟 《河北法学》2006,24(6):6-13
中国高等学校实施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几年中,恰逢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与再就业工程,国家机关精简行政编制和事业单位裁员的人事制度改革.各地为了缓解应届高等院校毕业生进入本地就业市场的压力,制定规范性文件设置毕业院校、学习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合格证书和入学前生源地等条件的方式来限制这部分就业群体.然而,这些限制措施与宪法劳动权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权利相抵触.分析和研究这些地方规范性文件,有助于我们认识目前劳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歧视劳动者的现象,并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上加以解决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黄蕾 《行政与法》2010,(9):108-110
《劳动合同法》首次明确了在合同订立阶段劳动者的知情权和用人单位的如实告知义务。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的知情权仍然受到用人单位的侵犯。因此,保护他们的知情权,对于改变劳动力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促进劳动就业权的实现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高校毕业生应通过《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的学习,增强自我维权意识,通过社会和法律救济手段切实保护他们在就业中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技术转让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占有方未进行信息披露、披露不充分以及虚假披露等主要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应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立法为主要路径,强制信息占有方披露重要信息并规范其披露行为,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市场配套机制,这样方能减少信息披露引发的技术交易纠纷。  相似文献   

17.
引入量刑比例原则是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刑罚裁量的难题,探求刑事司法的正义,还给多数人公平。司法实践中,因为量刑幅度的存在,加之法官个体素质的差异,致使同罪异罚、量刑不当的现象大量存在。因此,制定一个统一的量刑规范,特别是设定具体的量刑基准和确立针对不同的量刑因素出现时如何换算的量刑比例就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就业弹性、产业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己成为劳动力净流出的部门,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GDP弹性、对就业增长的贡献份额均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趋缓,发展水平不高;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3)第三产业中传统的商贸餐饮业、房地产业及新兴的服务业将成为吸纳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管理法制化是法治社会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从健全立法体系、规范管理行为、强化司法监督等方面做好学生管理法制化建设。然而,当前的学生管理还存在着法律观念淡漠、法律关系不明确、制约机制软弱等问题,不但有悖于法制精神,并且严重影响学生受教育权以及其他合法权利的实现。因此,必须确立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建立尊重学生权益的学生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We show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apprehension and punishment is usually reduced in a framework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leading to more offenses being commit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rime and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in the enforcement process is established. Som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e efficiency of private versus public enforcement are dra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