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12年,陈寅恪先生第一次由欧洲回国,往见他父亲散原老人的老友夏曾佑先生。曾佑先生对他说:“你是我老友之子。我很高兴你懂得很多种文字,有很多书可看。我只能看中国书,可惜都看完了。”寅恪先生告别出来,心想此老真是荒唐,中国书籍浩如烟海,哪能都看完了?几十年后,他在七十岁左右时对后辈说:“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其他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也与夏先生同感了。  相似文献   

2.
苏子蘅先生是我父亲杨兆安1945年回国后遇到的第一位台湾同乡。父亲在张家口苏先生主持的实验室 ,开始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因为是台湾人 ,又都曾在日本留学 ,苏老自然成为我父亲无所不谈的师长和朋友。以后因工作关系 ,苏老去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任职 ,几年后又进京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而我父亲则先去了唐山 ,数年后又调到上海华东工业部。那时父亲每次去北京开会 ,一定会去中关村拜访苏老 ;苏老到南方考察 ,途经上海 ,也一定会到家中 ,与父亲叙旧。直到文革 ,我父亲被下放 ,同苏老还保持着书信往来。在那个年代 ,我父亲还可以从苏老那里…  相似文献   

3.
王云涛 《友声》2006,(4):42-44
2005年9月19日我们尊敬的日本老朋友、日中友好会馆名誉会长后藤田正晴先生溘然长逝。我闻悉这个噩耗十分悲痛。记得是2002年的夏天,我结束了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的工作准备回国,偶遇后藤田先生,我向他老人家简短话别。当时先生虽已是88岁的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未曾料到那竟是与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先生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铿锵有力的话语萦绕在我的耳边,我为中国人民失去一位好朋友而惋惜、痛心。后藤田先生为官30余年,从政20余载。先后出任过自治省的官房长、警察厅长官、内阁官房副长官等职。1976年弃官从政,连续7…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10日,乔晓光同志走完86年的人生路,远离我们而去了。晓光同志一生献给革命,于1951年、1961年两入广西,以半生的时间和精力为广西各族人民服务。广西人民永远怀念晓光同志。我在晓光同志直接和间接领导下工作多年,深受他好学、严谨、与人为善的作风的教育和影响,留下难忘的印象。晓光同志作为自治区党委的主要领导人,对广西建设的贡献和影响是有目共睹的。我在清点晓光同志给我留下的一些纪念品中,深情地看到一些珍贵的照片。其中一幅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动人场面。那是1985年4月12日,乔晓光同志率领广西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我…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初,我赴德国波恩考察一家园艺公司。回国前夕,为答谢这家园艺公司部门经理施密勒先生的不吝赐教,我特地邀请他到一家中国餐厅用午餐,施密勒先生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邀请。  相似文献   

6.
十年以前我就认识溥杰先生了。当时他告诉很多人他正在写《自传》,他的《自传》的出版是大家普遍关心的。有位李老先生正在协助他整理,因为整理者也已年老,进度比较迟缓。不久李老先生不幸车祸丧生,整理《自传》的工作就搁置起来了,溥杰先生想亲自动手,他实在公务繁忙,抽不出空来。1990年溥杰先生回到日本探亲,一位日本作家知道溥杰先生的《自传》尚没有写成,提出要给他写《自传》。溥杰先生回答他:“我有我的祖国,这件事我要请示我的国家。”回国后  相似文献   

7.
杜恒 《黄埔》2009,(2):57-57
我的父亲尤广才年近90。最近,他的喜事接踵而来,先是晏欢先生从潘裕昆将军珍藏的照片中发现了我父母亲的结婚照片,接着潘将军的女婿晏伟权先生又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发现了我父亲在缅甸西保战役的立功受奖战报,更令人激动的是近期又联系到了父亲在台湾的黄埔军校十六期同学曹英哲老先生。  相似文献   

8.
丹麦春卷大王范岁九祝裕范岁久先生在工厂。年过八旬的丹麦著名华人实业家、闻名于世界的“春卷大王”范岁九先生于1993年10月来华访问时,笔者拜访了这位健谈的老人。范老首先谈到了他只身闯丹麦的初衷:“我的父亲是律师兼小企业家,他主张实业救国。父亲希望我学...  相似文献   

9.
苗淑菊 《春秋》2009,(3):23-26
我们苗家是个大家庭,毹放后,我的父亲苗海南先生在党的培养下,作为山东省工商界的代表人士之一,他的事情知道的人还有一些。但是作为家族企业的创业人—我的二伯父苗星垣先生,他的事情人们却知之甚少。正是二伯父和我父亲兄弟联手引领苗氏企业取得了成功。并共同培养了我家后辈。二伯父同样是一位我永志不忘的长辈,  相似文献   

10.
陈焜 《北京观察》2002,(3):47-49
周海婴先生: 我愿意向你证实,关于鲁迅,毛主席的确说了他对罗稷南说过的那些话. 罗稷南是我的伯父.你可能不会记得我.我父亲早年为革命牺牲后,我1945年到上海,由伯父抚养.伯父和伯母有时也带我去霞飞坊看你们.  相似文献   

11.
施祥鹏要让香港与内地多沟通徐晓燕施祥鹏先生虽高大魁梧,却是道地的南方人。施祥鹏今年57岁,祖籍福建晋江。他的父亲是一位菲律宾华侨,1966年回国。晋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几乎家家都有人在海外。施祥鹏在家乡生活了10年,深深体会到家乡父老兄妹们思念骨...  相似文献   

12.
李云鹏 《台声》2003,(3):38-40
是一个秋日下午的清凉天,我欣得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之子、曾任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张枭先生应诺,在他的客厅,听取他印象中的父亲。张枭先生口中的父亲,除了一身古典式的、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气质,更多的是充满情趣和理趣的生活轶事。张枭说,幼时,父亲已成名,卖画收入应不菲,家中生活却过得非常一般,仅是饱肚而已。“记得小时,我就没穿过什么好衣服。”张枭笑说。张枭还透露:弟兄们告诉他:跟父亲住一起累得很,盖因大千先生太多“兴来之笔”,令家人忙活不息。张枭先生由此谈到富有又相对清贫的父亲;谈到父亲“爱尚与人异”…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协公报》2014,(8):45-46
<正>马志良,马三立先生最小的儿子,一直和父亲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说他脸上"没买卖",所以不准他说相声。结果,由于父亲的阻止,已经被某部队文工团录取的马志良没能入行。马三立认为,志良如果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从小里说,是糟踏了马家的相声;往大里说,是糟踏了相声艺术。志良说,"我不怨父亲,他是对的,我能理解。""他太爱相声了!"耿直的父亲在马志良的眼中,父亲是一个耿直的人。他老派、传统、不谙世事,志良说,他甚至有些固执。但是,这也正是志良钦佩父亲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天,收到父亲的一条信息:“孩子,我爱你。”我流泪了,很久。在我的印象中,与父亲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少的。因为他总是非常非常忙,早出晚归。我已经习惯了他经常不在家。偶尔在家的时候,我们之间仅限于简单的对话。他从来没有向我表达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爱我的,正如我爱他一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全部都是父亲的影子。开始记事认人的时候,妈妈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给我穿衣,做饭,送我上幼儿园,每天中午给我买一个水果做零食。整整3年时间,我都是和父亲  相似文献   

15.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进城的。当时无人在家 ,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 ,楼上的张婆告诉我 ,她下楼撞见父亲 ,以为是盲流 ,喝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 :“这是我儿家呢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 ,父亲正在厨房择菜 ,他像了错的孩子 ,局促地站起来 ,搓着双手 ,目光游移 ,嗫嚅着说 :“下次 ,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 ,欲安慰他一番的 ,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 ,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 ,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家里不宽敞 ,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 ,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  相似文献   

16.
去年九月,影片《廖仲恺》开拍之前,扮演廖仲恺的演员、最近去世的董行佶同志前来找我,要我介绍一下父亲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生活中的趣事.我曾告诉他,一次,孙中山先生和父亲闲谈时说:“两只香蕉的营养价值等于一块牛排.”父亲风趣地回答:“那么,中国的牛排便长在树上了!”这个小插曲,已出现在影片之中.董行佶同志还去见过我的弟弟承志.承志也对他谈了父亲的为人,并要求他把父亲演得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父亲     
人们常用伟大来赞美母亲然而,父亲与母亲一样有着宽博的胸襟人们常用崇高来形容母爱然而,父爱与母爱同样价值千金我要袒露心扉歌唱父亲不仅为的是我们骨肉相连,父子情深我要放开歌喉礼赞父亲更因为父亲这称谓犹如日月星辰在我眼里,父亲像一棵参天大树顶天立地的雄姿与沧海共存他支撑起家庭那片恬静的港湾他带来了生活中无尽的幸福、欢快和温馨在我眼里,父亲又像一棵无名小草他信奉,追求人生就是默默耕耘于是他为喜爱的工作毫不保留地支付年华于是他向钟爱的事业义无反顾地贡献青春在我成长的旅途上,父亲是最知心的朋友他善用生活哲理和知识…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父亲生前为他自己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险,并指定了受益人是我。今年夏天,我父亲去赣江游泳,因体力不支,不幸溺水身亡。后保险公司履行了保险合同,将两万元保险金支付给了我。上个月,我父亲的一位朋友说我父亲生前欠了他人民币1万元,向法院起诉,要求我从两万元的保险金中偿还这笔欠款。请问:他的做法是否合法?这笔保险金能归我所有吗? 南昌读者:叶茜  相似文献   

19.
我父亲高平章先生是一位老工商业者,1949年在重庆南林学院读书期间,他接受了民主进步的爱国思想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业待兴。那时,祖父因为年事已高,便召唤父亲回到内江承袭家业。作为年轻的工商业者,父亲一方面积极参加党举办的政  相似文献   

20.
寻亲记     
今年的4月16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侯镜如先生之子侯伯文先生(全国政协委员)从香港给永城市委统战部长吴冬梅发函,请求帮助查找其一个永城亲属的下落。他在信中说:"我父亲侯镜如(侯心朗)是永城县(现为永城市)侯楼村人,他的一个外甥李介仁,解放前加入中共,在华北地下党刘仁同志带领下,和我父亲秘密接头策划国民党92军北平起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