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了十多年的记者,常常被人称为“老记”。初听时,是一种洋洋自得,甚至觉得当之无愧。然而,当夜深人静扪心自问,不免会惊出一身冷汗:记者不可“老”。记者不可“老”,一“老”就会放松“把关”的那根弦。政治家办报、办台,不仅是对报社总编,电台、电视台台长的要求,也是对每个记者、编辑的要求。但在平常工作中,当你匆匆完成采访任务交稿时,一些编辑常会冒出一句:你是“老记”了、你的稿不用看,直发吧。当时自己也觉得如此,然而就这么一念之差,差错就出现了。办报无小事,一放松就出事。回顾自己近年来报道中所出的差错,大多与此有关。记者不可“老”,一“老”就会没激情。平时到基层采访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是老记了,还要亲自出来采访,还要亲自写稿?让年轻人去做吧!”这种话听多了,而且自己又真的这样认为,其结果是工作的热情减了,创作激情退了。有时,明知某事是新闻,但碍于“老记”的面  相似文献   

2.
初识《兵团工运》是在十多年前我刚踏上宣传岗位之时,因为怯于手拙不知如何下笔,更担心写不出好的稿子。一天,在师新闻界已颇具名气的宣传科长李维爱递给我几本《兵团工运》并说:“这是咱兵团自己的杂志,看看别人咋写的。只要用心准能上稿。我的第一篇稿件就发表在这本杂志上。”当时的《兵团工运》,页码虽然不多,纸张  相似文献   

3.
不知不觉中我在宣传岗位上整整度过了16个春秋,如今已近不惑之年。在不少同行迷惑、后悔、叹息声不绝于耳的情景之下,我心平静,无怨无悔,守候着这方净土,坚守着这份清贫!这些年,写了多少材料,总结了多少经验,起草了多少文件,发表了多少稿件,我没有详细统计过。仅去年一年中,就在《内蒙古铁道报》等报刊上发表稿件58篇,其中还有一些文章和报道在不同层次级别的征文评比中获奖。记得在铁路建设安全标准线初期,我陪同段领导下到沿线头道桥火车站,得知该站副站长王玉祥自1971年参加工作,始终扎根沿线小站,不论干扳道员…  相似文献   

4.
当编辑多年,姓名老印在报上,一些通讯员来稿来信,常常在我名字的后面缀上编辑、主任、老师之类的字样,刚开始见到这样的称呼有几分窃喜,甚至有点飘飘乎乎的。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了,再往后倒觉得很愧对这些恭称。其实,每个人所处的位置环境,往往决定他的名气,这与人的自身素质挨得并不十分紧密。就如人的姓名与本性无关一样。人在报社,身为编辑、记者,只是社会的分工不同。自己写了稿件,给谁发了稿件,这是工作范围内的事,且不可太拿自个当回事。虽然这里有水平高低的差别,但是别人如果有机会、有条件同样从事  相似文献   

5.
兴安盟把“翻番致富达小康”作为农村牧区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农村牧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广泛宣传,大造声势 首先,年初,盟委宣传部联合报社、电台、电视台组成4个调查组,深入5个旗县市、27个乡(镇)苏木、35个村屯(嘎查)进行了摸底调查。其次,盟委宣传部又联合新闻单位先后两次深入农村牧区组织采写新闻稿件,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大造舆论。报纸、电台、电视天天有声有影有文,共发稿件600多篇,使“小康”深入人心。 二、开展讨论,更新观念 他们把翻番致富达小康的宣传重点放在更新观念上,通过开展…  相似文献   

6.
“爸,这2000块钱您快拿上,地里的活儿多雇几个人,别太累着……” “闺女,爸爸不能拿你的钱,你挣钱也不容易.” “爸,你不要这么说,你抚养我20年,你就是我的亲生父亲,我孝顺你是应该的……” 2014年10月16日,五师八十六团十连职工李兰平与养女李慧的一番对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闻之动容. 过去20年里,李兰平义务抚养3个孩子.如今,他们都长大了,跟父母特别贴心,比亲生的孩子还要亲.  相似文献   

7.
一纸调令,我便成了报人。早年曾做过报人的梦,而且是极其绚丽的梦。做记者、做编辑,多气派、多骄傲、多叫人羡慕。如今真的做了报人,而且是在过了不惑之年以后才真正做的,心里居然就忐忑不安起来,不知道感觉好还是不好?更不知道前景光明还是黯谈?于是心里想,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了,就大胆试试吧! 本来就对报社有好感,本来就对做报人憧憬过,再加之自己在宣传战线工作多年,所以来到报社时并没有那种初来乍到的陌生感,反而觉得有缕缕亲切的情结萦绕于心,就像一个离家多年的浪子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一样。报社有许多老朋友,老同学,老熟人,他们也像接待兄弟一样热情地接纳了我,让我真正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其实我明白,仅有一种憧憬和激情是不够的。回了家,就要操持这个家,建设这  相似文献   

8.
正1981年底,《北京日报》内参部记者张志华和北京市经委宣传干部、报社通讯员阎星共同采访撰写了一篇题为《先进人物招架不住"一窝蜂"式的采访》的内参稿件。此稿引起了胡耀邦、习仲勋两位中央领导的重视,他们先后做出重要批示。这篇内参稿件的主要内容是:北京无线电元件三厂车间副主任燕军,全市自学成才的最年轻的工程师,先后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技术革新能手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尽管他的事迹已先后在《工人日报》《北京日报》《支部生活》等多家报刊上登载,电台、电视台也进行了播放,但某种"宣传精神"所致,一段时间内,又有许多新闻单位蜂拥而至。这种"一窝蜂"式的采访,让燕军和他所在的单位应接不暇,甚至有些招架不住的难言之苦。  相似文献   

9.
我是1991年调敦煌市委宣传部工作的。宣传工作特殊的性质,要求宣传干部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我刚开始写新闻稿时,由于综合能力不强,写出的稿件与实际结合不够,主题挖掘不深,见报率很低。后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刻苦学习,钻研业务,注重深入实际发现鲜活题材,随时了解市上的工作重点,弘扬主旋律,聚焦新亮点,稿件见报率不断提高。1992年,我全年上报稿件仅40多篇,1993年达到80篇以上,到  相似文献   

10.
媒界链接     
抗击非典宣传先进获表彰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7月23日在京隆重集会,表彰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宣传工作的先进集体、优秀记者和优秀新闻作品。人民日报教科文部等150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新华社记者王思海等298名记者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的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的系列报道《非典日记——来自隔离病区的报道》等498部作品被评选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党的宣传舆论工具的报社,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它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纯事业单位,在许多方面,它已具有了企业的性质,也在一步步走进竞争激烈的市场。可以说,每一家报社都面临着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挑战。改革,已成为报界同仁不争的现实。人们的共识是:改革才能发展;不改革,国企的今天就是报社的明天。怎样改革?因各家报社状况不同,改革的思路与举措也有所区别。在此,我们谨以两年多来的实践,谈谈对报业改革的浅见。老报社面临新挑战丹东日报是个“老字号”的地市级党报,1945年创刊,如今已走过了55  相似文献   

12.
聂红琴 《世纪风采》2007,(11):37-39
浦熙修,江苏嘉定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是中国有名的进步记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重庆和南京任《新民报》记者、采访部主任。在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为宣传中共坚持抗战和揭露国民党反动面目,浦熙修写了大量的新闻和特写,被称为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界内部有一种说法,就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意思是说报纸上的有些报道,特别是工作性的报道,只有写稿的本人看和被写的人看,写稿人要看我的稿子发得怎样,被写的人要看看往自己脸上贴了多少金,至于其他读者是不会看这类报道的。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这应是没有争议的。但有时候,我们的记者和编辑往往会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读者,所以就出现了这种“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怪现象。笔者曾在一家党报的一版,看到过一篇关于写某市领导在新年春节期间看望金融系统职工的消息,消息的导语是:  相似文献   

14.
翁淮南 《党建》2011,(3):22-24
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从1月下旬开始,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纷纷推出"新春走基层"栏目,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1000多名记者走进基层一线近万个采访点,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截至2月10日,对内外共播发文字稿件近万条。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当前和今后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坚持以求实的精神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迎接西部大开发的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以求实的态度统一认识 宣传好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对贵州日报是个新课题。报社编委会对此高度重视,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宣传报道领导小组。为掌握报道的主动权,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唱响宣传西部大开发的主旋律,编委会首先组织全体编采人员特别是各业务部副主任以上干部学习文件、研究精神、吃透省情、明确任务。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从三个方面深化了对基本省情的认识:第一,贵州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6.
记者要“记”,编辑要“编”,这似乎是一个根本用不着议论的问题。可如今,竟出现了这样不该有的怪事:当记者的不“记”,当编辑的不“编”。这不是我故意给我们某些同行头上泼脏水。记者“不记”,编辑“不编”的现象存在已久。具体表现在:有些记者参加会议,笔记本上不记一字,只到会议签名处挂个号,领取一袋子文件,就算参加了会议,回来后将领导同志的讲话材料摘出几段,文前加个“本报讯”,一篇文章就“写”成了。而编辑拿着记者的文章也不进行加工整理,只要算准字数,就算完成了编辑任务,堂而皇之推上报纸的版面,推给广大读者。记者“不记”,编辑“不编”的现象,不但引起了新闻界的警觉,也引起了有些领导同志的关注。笔者就曾听到,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大会上公开批评我们的某些记者、编辑。他很不客气地说:“我们的有些记者开会连笔记本都没带,照抄照转领导的讲话;我们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5月17日至24日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曾登临黄山。对这条新闻,报纸、电视等媒体都有报道。而碰巧的是,山东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南行考察的11名记者在江总书记登黄山时也正好在此山旅游,并欣逢总书记一行,还和总书记简短对话。这么多记者遇到这样的事本身在地市级报社同行中就不多,在淄博市更算得上是新闻了。他们回来后激动地向报社总编做了汇报,总编敏锐地觉察到,对这种难得的新闻既要珍惜又要做大,要写好发好。于是他要求11名记者每人分头写好一篇记叙性文章。最后,由日报总编室赴黄山的记者苗麓同志汇总执笔,写成后又经总编辑修改审定。怎样发好这篇文章呢?报社领导又颇费一番脑筋。恰在此时,5月28日新华社传来电稿,全文发表江泽民《登黄山偶感》的诗一首。此诗写得诗味盎然、颇  相似文献   

18.
曾榛 《廉政瞭望》2004,(9):14-15
今年4月20日,《中国食品质量报》驻四川记者站的两名记者舒航和陈云涛接到线人报料,专程从成都驱车来到达县,暗访一个生猪定点屠宰场非法收购死猪一事:可如今4个月过去了,他们不但没能完成采访任务,反而成了达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对象:堂堂同家级报社的记者,为何会沦为阶下囚呢?  相似文献   

19.
<正>你参与的领导小组有多少个?这个简单的问题似乎把某地级市市委副书记老于问住了,他迟疑半晌后回答记者,应该有20多个吧,因为有的领导小组成立以后一次会都没开过,具体也记不清了。这还只是领导小组,要把议事协调机构都算上,老于心里更没数了。"我参与的还不多,我们的一把手,担任牵头人的议事协调机构有100多个。"  相似文献   

20.
我和陆慧年同志相识是在 1946年初。那时她为中国民主同盟筹办的 《民主报》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同 ▲ 陆 慧年 同志 遗 像志亲赴重庆举行了国共会谈,大大推动了重庆和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新闻界也活跃起来。那时,我在中共中央代表团工作,负责同新闻界联系,并以新华社记者名义活动。国共谈判和停止内战问题成了新闻焦点。特别是一批进步记者,如曾敏之、浦熙修、彭子冈、高集、高汾,还有陆慧年等是很活跃的记者。在这之前,我只知道她写过不少妇女工作的文章,好像有的也在 《新华日报》妇女版上发表过。中共代表团迁到南京后,她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