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东南亚民族国家共同体集体身份建构的角度来探讨东南亚华人身份政治问题。笔者认为东南亚华人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 ,需要对居住国的民族身份进行认同 ,也需要当地社会对其认同的承认。这就要求社会能提供一种能进行互相对话的公共交往领域 ,使共同体的成员可以通过集体性商讨和互相调和来确立互相认可和团结一致的关系。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 ,使得华人在参与东南亚民族共同体集体身份建构的过程中充满了曲折与困难。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族的身份认同问题是二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东南亚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过程中,华族的身份由"华侨"、"海外华人"转变为"华人",这不仅仅是称谓的改变,其中包含了对他们政治身份、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本文描述了华人身份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并从民族国家建构的理念来分析其中的原因;结合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华族身份认同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钟小鑫 《东南亚研究》2023,(5):119-133+157
在传统缅甸华人社会中,“在商言商”、“远离政治”的诤言与理念成为其族群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准则。缅甸老一辈华人一直向后辈灌输参与政治的危险性,以及华人曾经卷入政治运动的惨痛记忆与深刻教训。这种角色定位与缅甸华人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然而,在近年来缅甸云谲波诡的政治变幻中,缅甸新生代华人表现出与其父辈完全不同的政治风貌与政治姿态。特别是在2021年缅甸军人再次接管国家政权的背景下,许多新生代华人纷纷涌向街头,积极表达民主诉求。新生代华人的身份认同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探讨缅甸华人身份认同和政治参与的变迁,是理解缅甸华人社会以及缅甸政治发展趋势的重要维度,并为进一步探究缅甸民族国家建构中新生代华人的身份与角色提供了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制度主义下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探析了东南亚华人身份认同从华侨向华人转变的路径锁定,以及在住在国排华环境下族群认同强化的路径依赖,揭示了其中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偶然性事件等各种历史因素的作用机理。同时,结合制度变迁理论,根据制度供给主体的不同,就增强东南亚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提出路径突破的方法,以期对东南亚华人身份认同的建构和演进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华人与东南亚诸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西方殖民者的鼓励下,大量华人移民东南亚并大大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东南亚国民经济所取得的诸方面成就与华人的存在密不可分.本文认为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华人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有关,并阐释了东南亚地区和马来西亚各州华人人口比重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本文还从华人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并将简单论及这一现象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焦蓓蓓  夏泉 《东南亚研究》2011,(4):80-85,96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为聚集的地区,不少华人有宗教信仰。东南亚地区华人按其宗教信仰大致可分为:华人穆斯林、华人基督徒、华人传统宗教信仰者。研究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宗教教育,有利于了解这一地区华人的宗教信仰与发展趋势。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宗教教育这一概念,然后对宗教教育学术史进行简要回顾,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东南亚华人的宗教教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战后东南亚诸国政府对华侨华人经济几乎都实施过严厉的限制和打击 ,然而 ,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发展依然比较成功 ,如何解释这一矛盾现象 ?本文认为 ,东南亚政府对华侨华人经济限制和打击的局部性和时间性 ,以及东南亚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战后华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是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东南亚各国 ,华人属于少数民族 (新加坡除外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 ,东南亚华人处在十分特殊的地位 ,不论是在东南亚各国的国内事务中 ,还是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 ,都是如此。东南亚华人问题的实质 ,是处于少数民族地位的华人与当地主体民族的关系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主要探了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华人企业进行重构行为及其特点 ,并分析了此次重构行为给东南亚华人企业的跨国投资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简单地描述了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成长历程 ,对其有效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比较细致地分析。在此基础上 ,本文比较客观地评价了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 ,并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程希 《东南亚研究》2007,26(5):64-71
本文对2001-2006年间中国大陆出版的华侨华人学术著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着重对有关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东南亚华人文化与当地主流文化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华人因深远的中华文化背景而长期保留其民族特征 ,但因与当地居民杂居混血 ,以及当地文化的巨大冲击 ,其文化正日益接纳当地成份 ,从而形成传统性与当地化交融并存的局面。另一方面 ,以融汇外来文化著称的东南亚文化 ,也正经历着适应与涵化华人文化的过程。华人文化与东南亚当地文化的双向互动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华人在中国软实力提升中的推动作用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有日渐增强之势.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他们不仅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经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无形中也推动了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中国发展模式和先进经验的介绍和引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对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行为的支持与解释等方式,在促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同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未来如何更有效地借用这一资源,减少并消除相关制约因素,促进中国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赢,是值得进一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东南亚与西欧闽籍华人群体的不同特点,两地的闽籍华人地缘性社团在创建的时代背景、面对的社会 环境、结社宗旨与目的、组织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通过两者的比较,我们能更深刻、全面地认识海外华人 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东南亚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接着席卷了亚洲地区,使整个地区遭受严重的损失。金融风暴中,东南亚华人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广东经济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在困难中寻找机遇,增创广东新优势,值得人们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闽粤侨乡制度的创新和变迁早于中国其他许多地区,这是与侨乡的特点相关联的.闽粤侨乡由于邻近东南亚地区,与外界联系密切,信息的获得比中国其他许多地区来得方便、快捷.当中国的国门向世界敞开时,一些新的思想、经营理念便随着东南亚华侨华人对故乡的投资或探亲被带入了当地.可以说,在当代闽粤侨乡制度的创新和变迁过程中,东南亚华侨华人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翟韬 《东南亚研究》2020,(1):134-151,158
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是冷战国际史学界最新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美国对外宣传史、华侨华人史、中美关系史三个领域交叉的产物。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经历了从中国政策向东南亚政策的转变,以香港美国新闻处为核心宣传机构实行遥控指挥,并把《今日世界》杂志为代表的书刊纸媒作为主要传媒手段。美国对华侨华人文化冷战的主题和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台湾声誉,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反共宣传,用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宣传美国价值观,和台湾合作与中国大陆争夺侨生教育。美国对华侨华人的宣传主要并不集中在对政治、外交事件和美国政策的报道和阐释上,而是把重点投注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情感的塑造上,其根本观念以及核心的宣传思路是直接诉诸塑造华人身份认同,把冷战意识形态建构为华侨华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此举于今仍有影响。研究美国对华侨华人的文化冷战,对认识和理解当前的中美关系和大国竞争态势可以提供一定的镜鉴。  相似文献   

19.
华人宗教是东南亚华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受到自身特性与研究范式的深刻影响.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视角考察马来西亚华人宗教,分析了宗教与移民网络的关系、宗教作为文化内核在华人族群整合中的功能以及华人同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中国的崛起对东南亚区域以及当地的华侨华人社会造成哪些影响?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之下,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些变化的学术与政策意涵?具体来说,这些问题涉及三个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主体: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自身,东南亚华侨华人所在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国的角度和立场。本文认为,中国的崛起及其与东南亚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成为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变迁重要的外在因素,并通过国内政策而内化。当今及未来的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既面临众多的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