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学者研究“引咎辞职”的非常多。众多学者对“引咎辞职”的研究从时间纵向角度看,它是紧密和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引咎辞职”理论在我国学界的研究是不断深入的,研究的角度是不断拓展的,研究的思维是越趋理性的。  相似文献   

2.
贺大新 《共产党人》2004,(15):14-14
一是主管部门的认识难到位。所谓“引咎辞职”,按照《辞海》的解释,是指“由自己承担错误的责任而辞职。”《条例》把“引咎辞职”列入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改变了权力定位。然而,在一些干部主管部门,由于认识不到位,对引咎辞职制度落实不力。认为引咎辞职是“软的”,没有“硬指标”,干部犯了错误,可以按党纪、政纪、法规处理,实施引咎辞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效、服务、法治的责任政府是世界行政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委托代理理论为引咎辞职制度的发展找到了理论契合点对于我国来说,其具体运作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实现“引咎辞职”本土化,应使行政性引咎辞职向程序性引咎辞职转化;完善绩效考评和追踪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日回乡下老家,遇见一件新鲜事:村里的群众见到熟 悉的乡村干部,多称他们为“某某老师”、“某某师傅”,这 些干部也习惯群众这样的称呼。而以前在农村,群众见到乡 村干部总是称呼“某某书记”、“某某长”。群众对乡村干部 称呼的细微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崔亮 《廉政瞭望》2004,(5):16-16
国务院刚刚处理了三起特大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先后引咎辞职。一时间,“引咎辞职”、“官员问责”等成了舆论关注热点。余响犹在耳,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和江西油脂化工厂又分别于15日、20日发生氯气泄漏事故。这两起事故是不是责任事故?会不会又有人要引咎辞职了?人们在分析,在思考,在关注。  相似文献   

6.
顾威  轩勇 《党建文汇》2004,(7):36-36
从今年4月14日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引咎辞职”以来,“引咎辞职”首度成为中国官场的“正式用语”。吉林市市长刚占标,海宁市市长张仁贵,川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谢木喜,密云县县长张文,成都公交集团公司董事长李祥生、总经理朱纪常等纷纷使用了这一用语。虽然迄今只有数百名官员卷入其中,但对逾4000万名干部来说,仕途风险似乎自此突然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关人事调整的传闻:“某某要动”,“某某要升”,“某某要到某某单位当‘一把手’”等等。过不多久,其中不少传闻果真成了事实。故此有人说:“传言不可不信。”这涉及组织人事工作“跑风漏气”问题。这些“风”、“气”的源头何在呢?仔细分析,大概源于四个方面:其一是对上级党委研究的初步意见,有些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尤其  相似文献   

8.
近来,我们从报刊、电台常常看到或听到这类消息:某某领导拒礼价值多少万元;某某长退出超占住房面积多少平方米;某某单位放弃购豪华型轿车而购置普通轿车,为国家节约了多少经费等等,统统作为了不起的“政绩”大加渲染。乍一听,这确使庶民百姓受鼓舞,也为这些“公仆”的政绩肃然起敬,可是细一想似乎又觉得不是个味儿。本来的“!”号变成大大的“?”号。“政”何有?“绩”何在?  相似文献   

9.
靳敏行在《南方月刊》(广东)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2005年底一场让哈尔滨全城停水近5天的水污染事件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解振华的请辞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一个正部级官员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而引咎辞职,解振华可以说是第一人。而这样的高级领导干部引咎辞职,也使我国政府“行政问责”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些年来,他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到了环保事业上。”解振华辞职获准的第二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对媒体称,“但中国政府对官员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工作出现了重大失误,在去留问题上,功不能抵过。”当…  相似文献   

10.
症状经历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年代的人也许记忆犹新,当年的“大炼钢铁工程”曾使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然而,让人不解的是,在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的今天,一些地方种种不切实际的“工程”不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越来越有市场。“民心工程”伤民心。某市政府贷款3000万法郎,从法国引进了一套先进的管道煤气设备,但由于管理跟不上,使这一“民心工程”被闲置了两年半,差点变成一堆废铁。“官赏工程”民不赏。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彰显个人功德,以利于自己今后升迁,于是,“某某领导示范基地”、“某某示范区”纷…  相似文献   

11.
时常听到“某某真年轻”、“某某是否这么年轻”、“某某去年40岁,今年怎么变成了38岁”的议论和疑问。言下之意不难明白:就是某些人为了个人的工资仕途等一己之利虚报年龄,这也可称之为“年龄上的腐败”。  相似文献   

12.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100-101
和一个专门给时尚报刊搞书评的“80后”聊天,聊了一会儿,快乐大叔就有点儿发懵,听对方嘴里说某某很“唧唧”,说某某属于“蛋白质”,说某某某家里肯定有个“穷爸爸”,说谁没有一只叫“麦兜”的小猪……快乐大叔听得一脸茫然,突然间觉得自己十分的弱智。  相似文献   

13.
4月20日,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县委书记王邦兴、县长吴建华因对该县仁爱乡在退耕还林中存在政策不落实等问题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引咎辞职。这是近年来鲜见的领导干部因安全事故领域以外之“咎”而“辞职”的。如果说,马富才、刚占标、张文的辞职掀起了湖面的惊涛骇浪,那么,王邦兴和吴建华的辞职则搅动了湖底的更深层。  相似文献   

14.
一时间,“非典”病魔无端朝国人袭来,“疫情就是命令”!可在此紧要关头,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顿显其昏官本色,纷纷丢官下台。如此,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千呼万唤并期待已久的“引咎辞职”以及“高官问责制”等等类似昏官倒台的出口,眨眼间訇然洞开了。那么,为什么如此难办的官员“能上能下”机制,这么多年来久建不见其效,结果“非典”病魔一到,立即就“病”到“口”开了呢?这里,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疫情通报机制”,它不仅充分保障了全体公民的知情权,也及时挑破了这些昏官平时用于遮掩其丑的“障眼法”。“障眼法”一下子失去了效用,这些个昏官拉…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而“自觉”引咎辞职 ,体现了领导干部对权力、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是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觉醒的结果 ,也代表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自 2 0 0 2年中央正式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行引咎辞职制度以来 ,中央和地方的多名领导干部因为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中负有重要领导责任或未完成上级下达的专项任务而相继引咎辞职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说明引咎辞职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效果。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 ,这一制度尚处于初始阶段 ,一…  相似文献   

16.
在国外,引咎辞职可谓“家常便饭”,从发生重大事故到政绩平平,从金融危机到各种丑闻,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政界要人引咎辞职。然而在国内,引咎辞职却是十分鲜见。不过,这种状况已被打破,近两年来引咎辞职现象已渐渐升温,这标志着中国的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又朝前迈进了可贵的一步。 2001年,中国的引咎辞职年? 说到引咎辞职,江苏省泗洪县恐怕是第一个吃“螃蟹”的。1999年12月,该县委发布《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暂行规定》,率先提出领号干部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或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不宜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将…  相似文献   

17.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4,(24):13-13
“彻底崩溃了,每天要带孩子读这个’明白卡’,一直到月底,还要和孩子一起背过。孩子连字都还认不全,可怜我一把年纪了还要背如此多的东西……” 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在一个微信群里抱怨。从她上传的照片可以看到,一张4A纸上,写明是某某省会城市(为创建某项先进荣誉)推出的“某某工作明白卡”,卡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将会怎样检查。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07,(4):30-30
去年下半年以来,温县制定了农村“两委”干部引咎辞职办法,明确提出了具体标准,使村级干部“下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推动了村级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引咎辞职”制度给人最大的启示在于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退出机制”的思考。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和淘汰,就像一条铁链上紧密相扣的几个环节,而我国缺少的恰恰是最后一环。按照公务员制度的原则,像那些个人能力平庸,工作成绩平平,却一直占着位子不做事的人就应该予以淘汰,没有必要以“引咎辞职”的名义进行岗位调换,更没有必要让他们继续留在公务员队伍里。从目前情况看,“引咎辞职”制度无疑有其积极意义,但更需要清楚的是,要想使领导干部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和锐意进取的心态,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国家公务员制度和…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中国政坛,由于“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发生重大事故后,往往只是处理直接责任人,相关领导干部没有人主动承担责任,常常以“集体负责”、“交个学费”不了了之,官位照坐,乌纱照戴。如今实行了引咎辞职制度,使那些“太平官”们不再享受太平,让那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官”们再也混不下去了。然而,引咎辞职的推行并非一蹴而就。“问责风暴”虽然摇撼了官场陋习,但也可能遮蔽了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乌纱难摘。“问责风暴”所涉及的引咎辞职的官员往往都是震惊全国的重大责任事故中的主要责任人,这些官员官帽不摘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