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工业氟污染区家畜慢性氟中毒发病率高,损失大。探索家畜氟病的防治措施,乃是氟污染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课题。1980年我们在自然放牧发病和人工投氟致病实验中发现,5只中毒山羊倒场到氟安全区放牧5个月后,骨氟有明显下降,初步看出倒场放牧对防治家畜氟病有一定效果。但是,骨氟下降幅度随季节波动。为了寻找倒场放牧的最佳季节,在1981年7月到1982年8月,进行了氟中毒山羊倒场放牧后,骨氟、尿氟、粪氟与牧草氟相关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发病情况 县外贸良种场1981年有西德长毛兔25只,发病20只,发病率为80%,死亡15只,死亡率为60%,致死率为75%。1982年有西德长毛兔144只,发病93只,发病率为64%,死亡68只,死亡率为47%,致死率为73%。临床症状 本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1981年多数病例为慢性型,1982年多数病例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突然死亡,有的病兔鼻孔流血。急性型,病程为0.5~3天,患兔粪便干硬,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粪表有白色  相似文献   

3.
1991年9月至10月,汝南县城关狼犬爆发流行胃肠炎。共有狼犬1238只,发病722只,发病率为58.3%,经采取综合措施,治疗672例,痊愈565例,总有效率为90.6%。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在发病的672只狼犬中,1~3月龄的471只,占70.1%,4~6月龄的160只,占23.8%,7月龄以上的占6.1%。从病型看,可分为慢性型、亚急性型和急性型。①慢性型病犬发病缓慢,病程中患犬精神尚好,但可见食欲减少或不食,偶有呕吐白色带泡沫的粘液,大便呈糊状或呈暗黄色稀便,潜血试验阳性。小便淡黄,结膜潮红。体温39℃~39.5℃,脉搏125~135次/分钟,呼吸20~25次/分钟,持续4~5天。②亚急性型,  相似文献   

4.
兰州兽医研究所和额济纳旗畜牧兽医站协作,确定了额济纳旗流行多年的山羊“黄病”为边虫病,证明山羊边虫病主要流行于吉日嘎朗图、苏古淖尔两个乡和巴彦桃来农场的沿沟草场上,有的羊群发病率高达40%~50%,严重发病羊群死亡可达17%,危害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5.
1989年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发生牛的皮癣病。主要见犊牛感染,其中五泉奶牛场有犊牛28头,发病5头,发病率为18%。段家滩奶牛场有犊牛61头,患皮癣病3头,发病率为62%。采取病料直接镜检时发现大量感染的真菌孢子。将病料接种于SGA、DTM和STIY培养基,分别置于30℃和37℃进行培养,结果分得D_1、D_2、D_3三株真菌。这三株真菌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认为是毛癣菌属的疣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verrucosum)。该菌在室温(18~25℃)或液氮中可较长时间保存。用该菌实验感染家兔2只,结果2/2发病。从而证明所分得的疣状毛癣菌是此次牛发生皮癣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6.
马的反胃吐草,发病虽然不高,但是一种比较难诊治的慢性疾病。可延数月不愈,影响牲畜的健康和使役。 临床症状 病畜毛焦肷吊,耳鼻具凉,咀嚼无力,口津滑利,口色与舌色青白,口含多量的涎液,粪便时稀时干,脉沉细无,水草迟细。  相似文献   

7.
国产盐酸土霉素按30mg/kg剂量,肌肉注射1~2次,对实验感染的绵山羊边虫病具有明显疗效,治愈率为80%。未治疗的对照羊4只,全部死于急性边虫病。贫血是绵山羊边虫病主特征之一。治疗羊只在红细胞染虫率降到带虫水平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再下降,但贫血恢复缓慢。未治疗的对照羊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一直下降,终于以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在山羊边虫病流行区内蒙古额济纳旗对36例自然发病的山羊边虫病进行治疗,疗效100%。  相似文献   

8.
氟是动物组织的正常成分,但需要量很微小,当食入过量会引起中毒。我国由于“三废”污染,已有20多省市发生慢性氟中毒病,其危害相当严重。为防治本病流行,我们选择了氟的拮抗药物,对人工复制病例作了防治试验。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料材与方法 (一)氟的拮抗药物 沸石:产地浙江宁海县,经光谱分析含:SiO_2 65.39%,Al_2O_3 13.82%,H_2O 12.07% CaO 4.64%,MgO 1.17%,Fe_2O_3 1.01%以及钾、钠、钛、锰、钡、铜、锶等元素。蛇纹石:产地四川彭县,经光谱分析含:MgO 43%,SiO_2 40.1%,H_2O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场羔羊食毛现象严重、毛球滞溜于四胃,堵塞幽门,羔羊呈慢性消化病,发病率约2.53%,致死率高,影响繁殖存活率。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975~1983年共治疗273例,治愈率达97.07%。 症状 各群发病数差异较大,病程较缓慢。病羔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停止,喜饮水,磨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80年3月至1982年8月在人畜地方性氟中毒的重病区,对猪氟中毒进行了诊断与治疗试验,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一)发病情况 主要见于产后母猪和新生成窝仔猪。三年中在2524头猪中有95头发病,占3.8%;其中母猪46头,占母猪总数195头的23.6%,仔猪49头,占仔猪总数985头的5%。95头病猪中,治前致死率母猪为2.2%,仔猪为48.9%。发病率伴随胎次增加而有升高趋势,1胎次发病头数占发病母猪数的6.5%,2胎  相似文献   

11.
1986年3月,我们在西安市兽医院工作期间遇到了以呕吐、腹泻、发热、发病急、死亡率较高为特征的猫病。经实验室综合诊断为猫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西安地区526例猫的病例调查表明:本病冬未至春季多发,12~4月份的发病率占全年的58.4%以上,其中尤以3月份的发病率最高,达11.9%;各种年龄、性别的猫都有发生,但以幼龄猫多发,发病率达73.2%,成年猫占26.8%。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内外资料报道,仔猪贫血是诱发仔猪白痢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仔猪缺铁则是导致贫血症的主要原因。1980年,我们在镇海县畜牧场对同期746头仔猪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感染白痢病的计29O头,发病率达38.9%,其中出生后5~2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占发病总数的84.8%。  相似文献   

13.
嗜皮菌病(Dermatophil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皮肤传染病,此病最早由Van saceghem于1915年从刚果发现。之后,相继在尼日利亚、英国、澳大利亚、阿根廷、肯尼亚、美国、加拿大、印度流行。我国于198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在甘肃甘南地区发现牦牛嗜皮菌病以来,又在四川甘孜地区、青海黄南州、贵州铜仁地区、云南曲靖地区发现嗜皮菌病。笔者于1983年9月对云南丽江地区进行了嗜皮菌病流行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地点 作者从云南丽江地区丽江县、永胜县部分社队采取病料,分离鉴定。结果从丽江县南口骡马交易市场和永胜县金官公社西湖大队的马及水牛病料中分离获得嗜皮菌,其中马的发病率为2.28%(4/175),水牛发病率为5.12%(3/49)。  相似文献   

14.
海狸鼠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毛万俊(河北省滦平县畜牧局068250)(一)发病情况海狸鼠对巴氏杆菌较为敏感。通过对滦平镇2个养殖场,8个饲养专业户的调查统计,1992年饲养成年及育成海狸鼠548只,患巴氏杆菌病病鼠57只,死亡41只,发病率10.4%,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一)流行情况 据调查,本病是在1975年2月16日朱王堡乡三沟九队的马车去金昌市拉粪时发生的,翌日返回途中有一匹马发病死亡,将其马皮和一条马腿带回生产队饲养场,于7天之后,该队的8匹马、骡先后发生“拉稀”病,死亡5匹,治愈3匹,其中1匹病骡,在去朱王堡乡兽医站就医时,途径梅南九队死亡,当地群众剥皮吃肉,又引起梅南九队和八队的马、骡发病。 据该乡的新堡、汤宁、三沟、梅南、梅北和朱王堡六个大队十三个生产队的重点调查。1975年有马34匹,发病20匹;骡22头,发病12头;驴87头,发病3头;发病率分别为59%,55%和3.4%。1983年,共有马18匹,发病5匹;骡15头,发病6头;驴231头,发病73头;发病率分别为28%、40%和32%。发病牲畜以3~9岁的占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2、3月份为发病高潮;并有明显的地方性,呈散发性流行,根据基层兽医和老农反映;饮涝池水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经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了用热油治疗马骡裂蹄的方法,有较好的效果。近4年来,共治疗裂蹄病马164例,治愈率达97.6%,保障了军马的健壮,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发病情况:裂蹄是军马的一种常见病,乘、挽、驮马(骡)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据我们观察:春季多发;前蹄多于后蹄;马多于骡;老龄多于年轻马;内侧多于外侧。发病率约占总马数10%左右。当马匹患严重裂蹄时,裂口出血,破行,失去使役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仔猪白痢的发病诱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简阳某国营养猪场仔猪白痢病严重流行,常年发病率达60~80%,死亡率在20~50%之间。笔者选定该场的358窝2894头仔猪进行了观察,其中发生白痢病的有302窝1952头(发病率为67.45%)。现根据其发病情况,对仔猪白痢病的发病诱因和防治方法探讨如下: (一)发病诱因 1.气候因素:据三年的观察,日温差骤然下降5℃以上、相对湿度增加10~20%以上,又遇大风大雨,本病可增加1~8倍。据对2317头次病例统计,晚上发病的1744头次,占75.27%,较白天多50.54%。  相似文献   

18.
1983年11月~1984年6月,在贵州省镇宁县内,发现一种呈地方性流行的牛马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方诊断,为牛马皮肤真菌病。 (一)流行情况 对镇宁县5个区,9个公社,29个生产队的827头家畜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关区水椆木寨发病严重,黄牛发病率为52.63%(其中2岁以下黄牛发病率为90.9%);2岁以下的马发病3匹,发病率为12.5%;其他家畜未见发病。经调查发病数与年龄呈负相关,1日龄~6月龄发病18头(匹),7月龄~12月龄的发病9头(匹),13月龄~18月龄发病6头(匹),19月龄~24月龄发病4头(匹),25月龄以上发病3头(匹)。本病以接触感染为主,有明显的季节性,1~4月份发病率较高。该地区以舍饲为主,厩舍多潮湿,易于真菌繁殖。  相似文献   

19.
马、骡牙痛病在兽医临床治疗中病例较少,所以常不被人重视,且又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或牙齿不正,以致往往达不到治愈的目的。笔者经过反复观察和诊断,发现马、骡患畜有饥饿感、咀嚼困难、口内有粘条、草食入口中稍加咀嚼随又吐出草团等特征,即可确定为牙痛症。经治数十例,疗效显著,简介如下: (一)治疗方法 1.0.25%普兽卡因注射液30毫升,在患侧咬肌部封闭注射,隔日一次,一般两次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20.
青海巴隆滩和卜朗沟的牲畜,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牙病”(当地蒙族群众称为“包登”病),病因病性不明,牛、羊和骆驼都可发病(群众反映马也患病)。主要特点是病畜牙齿过早磨损和脱落,咀嚼困难,营养不良,乏弱身疲,发育缓慢,未老先衰,在春季乏草期易于死亡。发病率很高。严重危害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和改良,当地广大牧民迫切要求解决这一问题。海西州畜牧站于1966年曾派人进行过调查,并作了初步的动物试验,也曾考虑到可能是某种微量元素引起的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