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的最强烈信息,是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改革进行到底,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作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实现国家"权力体系"的现代化、"依法治国"体系的现代化、"民主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只有真正实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真正保持权力的人民性和纯洁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权威性"政府,真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反腐倡廉、确保权力的纯洁性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在经历了前半程"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探索后,已然进入了十九大报告要求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后半程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基本实现乃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我们从理论的高度、用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要求进行逻辑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表现在公民参与由"被动型"管理客体向"主动型"治理主体,由"人治型"管理客体向"法治型"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型。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民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关键。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来探讨公民有序参与角色转型及其路径,通过制度安排来提升公民制度参与的权利意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实现公民参与角色现代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4,(8)
国家腐败治理体系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子系统,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腐败治理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维护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腐败治理体系的目标定位是推动国家治理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当前要建立完善"政党主导共治型"腐败治理结构,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主体性作用、纪委的监督性作用、政府及其他公共权力机构的能动性作用、司法机关的保障性作用、民众的参与性作用,共同推进国家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求实》2021,(4)
半正式治理是理解我国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视角。当前,学界对半正式治理的解释呈现出"资源内生论"与"国家构建论"两条脉络,后者以治理主体变化为基点,认为半正式治理已无法实现"简约治理"的效果。然而,我国当前乡村社会仍存在丰富的非正式治理资源,半正式治理对于缓解乡村治理问题、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构建"有效性—合法性"的分析路径发现,"资源内生论"代表"高有效性—高合法性"承载,"国家构建论"代表"低有效性—低合法性"承载,导致承载变化的原因在于现代化国家构建中的过密治理、压力治理与规范治理。以主体与资源为内容的治理有效性再造和以认同与参与为内容的治理合法性再造,在互动中重建了半正式治理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上海市Q村的实践为该分析路径提供了现实的例证,不过,半正式治理仍面临着治理体系边界与时空发展差异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解决"稳定与效率"这个根本问题,体现"民主治理"和"科学治理"两大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华 《新长征》2021,(4):20-2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举措。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城市更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先进的理念、精准的方法来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8.
王希鹏 《求实》2014,(8):29-34
国家腐败治理体系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子系统,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腐败治理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维护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腐败治理体系的目标定位是推动国家治理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当前要建立完善"政党主导共治型"腐败治理结构,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主体性作用、纪委的监督性作用、政府及其他公共权力机构的能动性作用、司法机关的保障性作用、民众的参与性作用,共同推进国家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表现在公民参与由"被动型"管理客体向"主动型"治理主体,由"人治型"管理客体向"法治型"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型。公民有序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公民参与角色的现代转型,制度现代化是一个关键。因此,从制度建设角度来探讨公民有序参与角色转型及其路径,通过制度安排来提升公民制度参与的权利意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实现公民参与角色现代转型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社会化生活方式必然导致公共事务的产生,并由此产生对公共治理的需要。公共事务就是跟所有人都有利害关系的事情,而公共治理则是管理公共事务的集体行动,以使结成社会共同体而生活的人们能够互惠互利、共同受益和最终幸福,这种集体行动被组织起来就形成公共治理体系。从目的和体系特征来看,人类的公共治理经历了由前国家时代的无政府治理和半政府治理,到国家时代的政府治理和泛政府治理等几次重大变革。其中国家时代的公共治理就是国家治理,亦即政府治理,至少包括权贵时代和平民时代两个阶段,分别采取权贵统治和共和治理的形式,今天的泛政府治理则可视为共和治理的扩展形式。历史上从权贵统治到共和治理的变革发生于现代化洪流之中,这就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变革。而权贵统治是对公共治理的扭曲和变异,共和治理则是对权贵统治的扭转和公共治理本质的回归,这就指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内容。在现代化洪流中,正是广大平民获得解放和壮大且大量平等地参与国家治理的体系和过程,才使得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变革成为可能,这就揭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人类的公共治理变革史中考察国家治理现代化,明确其历史定位、实质内容和必要条件,有助于彰显国家治理现代化命题普遍而深远的意义,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找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这一进程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到多个研究维度。从政治学维度去研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从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政治制度和政治变迁层面进行阐释,以此推进我国"第五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势必要求基层治理实现现代化.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着放权赋能未能充分落实、治理主体责任义务不明确、现代科技利用不充分等难题,因此,应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全面治理,完善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运行体系;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提...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结构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鸣政  郭晟豪 《前线》2014,(4):21-2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其中治理体系设计是基础、治理能力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4,(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在中共文献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是首次。科学把握这一论断,可以从五个维度进行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中共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变化;从中国共产党转型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共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重要标志;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国家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从中国改革历程的角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还存在治理体制不健全、治理能力待提高、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智能应用挖掘不够等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党的领导,完善治理体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治理能力;"五治"融合助力,创新治理体系;强化智能支撑,打造智慧城市。从而实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到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危机"治理"是一种根本的跨进。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来理解公共危机治理问题,至少包含治理结构的协同性、治理内容的整体性、治理工具的科学性、治理过程的法治性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本刊开设了"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浙江现象与经验""社会治理""经济与治理""法与治理"等固定栏目,并根据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设置一些灵活栏目。在持续做好"数字政府与数字治理""共同富裕建设"等重大选题的基础上,2022年本刊重点关注的选题如下(包括但不限于):1.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现代化国家建设2.数字党建与基层治理现代化3.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化4.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5,(4)
中国能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首先厘清理国家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视角来看,提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逻辑必然是为了回应传统公共管理范式与时代的不适、促使国家职能回归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与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要始终坚持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必须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到当代中国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是治理主体共识的缺失、既得利益集团的危害、精英的共谋,应对困境的基本路径是要重构政府、社会、公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戴木才 《前线》2021,(2):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重大创新,具体表现在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把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突出国家治理效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主体关系的科学化,确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政务信息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路径,通过制定政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战略,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潮流。用政务信息化解决国家治理中的三大痛点:"资源共享难、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用政务信息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篇大文章,一是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思维,二是要敢于对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三是要为政务信息化提供安全、法律、标准、政策等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