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时期,是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阶级斗争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情况,认识和研究这些新特点和新情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主要有三个特点: 1、从斗争的形态来看,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不是阶级斗争的完整形态,而是改我矛盾与人民內部矛盾的交叉,党內矛盾与党外矛盾的交叉,国內矛盾与国际矛盾的交  相似文献   

2.
一种意见认为,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从阶级斗争的规模上看,过去,在夺取政权以及夺取政权后一个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以前)为了巩固政权,在党的领导下,大都采取了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性阶级斗争。现在已不需要也不应该进行这样的阶级斗争了。对于阶级斗争问题,应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去处理解决。阶级敌人一旦出现,即时给予法律制裁。第二、从阶级斗争的对象上看,过去是同整个敌对阶级,同地主、富农、资本家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阶级对抗基础上的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斗争,阶级斗争成为各种社会矛盾斗争的中心,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具有全社会的性质和规模,因而,这时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已结不同了。现在我国地主阶级、富农阶级已被消灭,资产阶级作为阶级也经不存在了。社会基本矛盾不再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矛盾不再是支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再具有全社会的性质和规模。大量的社会矛盾不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因而就不能说阶级斗争仍然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4.
第一,阶级斗争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领域成为阶级斗争的主战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已经被剥夺,他们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已被摧毁,因而在经济领域内的斗争已经不那么突出。而在上层建筑领域内,剥削制度的残余影响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清除,意识形态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得剥削阶级残余势力在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能够凭借剥削阶级思想的影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在我国剥削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呢;十二大报告指出:“这不但因力历史上的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在各方面的遗毒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清除干净,而且因为我们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最后完成,因为我们还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资本主义势力以及某些敌视我国社会主义的势力述会对我国进行侵蚀和破坏。我国的经济和文化还比效落后,年轻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不可能完全防止某些社会成员以及我们党的某些党员发生腐化变质的现象,不能社绝极少数剥削分子和各种敌对分子的产生.”上述分析告诉我们,阶级斗争还会在一定范围长期存在,有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原因。从国内来看,虽然剥削阶级消灭了,但是剥削阶级残余分子还存在,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遗毒还长期存在,正如列宁所说:“旧社会  相似文献   

6.
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在如何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的问题上,过去曾发生过“左”的错误,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人们头脑里的阶级斗争之弦绷得太紧,这方面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但是,这几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完全不讲阶级斗争,不讲人民民主专政,人们的阶级斗争观念十分淡薄,甚至把过去所有的阶级斗争一概说成是人为的,似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阶级斗争的历史早就终结了,这显然也是错误的。今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严酷事实,却向我们敲起了警钟。它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一个重大的课题:今天在我们国家里究竟还有没有阶级斗争?如何看待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应该怎样掌握现阶段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阶段的就教育中应该提倡什么道德?一种意见认为, 还是坚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宜,不能以为现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就是要求过高。主要理由是:(1)共产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8.
一、阶级的消灭是一个历史过程 阶级的消灭和阶级的产生一样,都是同一定的生产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恩格斯指出: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9页)这一论点,是我们研究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第一种意见认为,目前我国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力,或者是发展水平还很低的生产力。其根据主要是:第一,从理论上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一般情况下,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通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已经  相似文献   

10.
既然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是以人民同各种敌对分子的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因此(?)真研究和掌握这些敌对分子活动的特点,对于正确处理这种阶级斗争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他们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呢?第一,这些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相比较,已是一种残余形态的阶级斗争。在我国大陆,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敌对分子已经失去了以往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所赖以存在的那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他们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阶级,而只能作为历史上的剥削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残余存在。从总的发展趋势来说,他们的数量和力量也将是逐渐削弱的。因此,我们对于他们的破坏活动,在任何情况下,既不能放松警惕和斗争,也不能主观随意地加以夸大。应当坚信,依靠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力量,经过坚持不懈的正确有效的斗争,我们一定能够最终彻底消灭这种阶级斗争现象。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对阶级斗争认识上的失误是从一九五七年初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判断失误开始的。当时由于受国际上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我党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提出阶级斗争大量表现为人  相似文献   

12.
13.
民主权利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认识现阶段人民民主权利实现的特点,对于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切实保障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现形式:“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科学性的根本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民主权利只能采取“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实现形式。我国现阶段民主权利的直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不可能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按劳分配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关系。因此,不可能实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呢?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呢? 第一、按劳分配的尺度不能以个别劳动时间为依据,而必须以实现了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依据。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每个人的劳动从一开始就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而不必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向社会劳动转化,因而每个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可以作为计量劳动量的依  相似文献   

15.
因为阶级斗争指的是敌对势力之间的根本的利害冲突。而阶级斗争的反映则是一种思想渗透现象。因此,对于存在于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反映,在其矛盾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时,不能直接看作是阶级斗争,更不能采取阶级斗争的方法来处理。(摘自《理论与实践》第四期犁原的文章(怎样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大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人民内部原来存在的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这种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的阶级斗争已结不存在了。但是,还存在着某些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在人民中间,经常进行的同封建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的斗争,有些就不同程度地带有阶级斗争的性质。例如,最近几年来,在我们的一些同志中,有的人由于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和影响,产生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他们羡慕和追求资产阶级的自由,并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讲话、作品中加以宣传,想把资产阶级的议会制、两党制、竞选制、资产阶级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资产阶级的金钱崇拜、唯利是图思想,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资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标准等等,“引进”到我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72页)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  相似文献   

19.
正"×××,你干过的这些事情以为没人知道,自己下载打开看看qwuoy.cn,传网上就不好了!"近两个月,记者和许多同事都收到了170开头的手机号码发来的这条"指名道姓"的恶意短信。发短信的人能准确无误地叫出自己的名字,总让人心里不免画魂儿,许多人也为是否该打开链接而纠结。俗话说得好,好奇害死猫。记者了解到,因为点击链接而"中招"  相似文献   

20.
一种意见认为,人民内部不存在阶级斗争。其理由:一,列宁曾明确指出:“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