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完善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教育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自由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薛亮 《理论月刊》2013,(8):37-41
文化是人的创造,是人的自我确证的重要载体。但是,从文化的产生到文化自觉的出现却是一个长久的历史过程,比如,对文化的探讨并非马克思及其同时代思想家的研究重点。20世纪初中西方以不同的原因共同达至文化重要性的认识。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文化热、人的现代化的热烈讨论,以及文化自觉概念的提出,使得探讨文化自觉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成为可能和必要。高度的文化自觉有利于人的现代化的提升,人的现代化也对文化自觉有积极的作用。在追求人的现代化的过程中,还应保持对人的现代化的批判空间,以铲除妨碍人的现代化的因素,拓展人的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为马     
马的命运像狗的命运猫的命运一样,区别是很大的。军马的一生是豪迈的;赛马的一生是荣耀的;野马的一生是自由奔放的;役马的一生如牛,注定了是辛劳的。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卓越作家布封,写过大量的动物素描式的散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文化?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从哲学的角度对文化可以下这样的定义:文化是表现人的精神特征的人的活动及其作品,是在人的活动及其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精神特征。文化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文化是贯穿于社会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人的潜在的和显现的、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精神的表现。文化概念,就其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标志,是社会制度完善化和理想化的尺度。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生活的质量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使生活质量的问题凸显出来。在社会的生活质量中,心理生活的质量是核心的方面。人的心理生活是人所创造的,是人所体验的,是人所拥有的。涉及到人的心理生活,就要涉及到心理生活的质量。所谓心理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是指有无内心的冲突、矛盾的认识和痛苦的体验等,而且是指有无心理的扩展、心理的成长和境界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要的问题不但是要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而且是要着重提高心理生活的质量。心理生活的质量涉及到心理生活的健康,心理生活的成长,心理生活的环境,心理生活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公益广告:一道新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有人间:现代都市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许多人的答案会是“广告”。很久以前,中国人通过电影、图片等看西方的花花世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半空里五颜六色的霓虹招牌和街头花花绿绿、令人头晕目眩的广告画面,使人以为那是西方世界独有的景象。 而今,国内市场经济大潮一起,这种景色很快就四处“蔓延”——国内外的各种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揿开收音机,粗嗓门的尖细嗓的嗲声嗲气的配乐的清唱的对活的“单吹的”卖家具的卖药的卖服装的卖卫生巾的……听得你只觉生活的乏味;打开电视,真人的动画的男的女的胖的瘦的高的矮  相似文献   

7.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与历史起点。从人的需要来规定人的本质和审视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独特视角。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断产生并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从人的需要来考察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姚泽南 《湖湘论坛》2002,15(2):54-55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人的素质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弄清楚现代市场经济与人的素质的内在联系,无论是对发展市场经济,还是对人的素质的提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现代市场经济的合理因素会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同时,人的素质的提高也会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素质与社会环境、教育、人的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改变过去旧的社会环境,产生新的社会环境;改革旧的教育方式,提供新的教育方式;人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灵石县王家大院堪称华夏民居瑰宝,这不仅是因为王家大院规模的宏大、气势的壮观、装饰的精微、构思的巧妙,更主要的是在于王家大院散发出的那种华夏民族文化的精气神,那积淀着的厚重历史文化内涵,未讲千家大院,便走近了儒家文化的谨严秩序、佛家文化的空灵境界和道家文化自然无为,便走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艺术殿堂。那凝重的建筑唤起的是理性的反思,活泼的装饰激发的是创造的灵感,精美的艺术留下的是醉人的愉悦,宏伟的气势引发的是豪壮的气概,广博的文化牵连的是无尽的逻思。王家大院地…  相似文献   

10.
浮华的、虚假的、搞笑的、轻飘的、怪异的、低俗的,反倒是好的,会受到举国的热捧和追风。而那些高尚的、纯净的、正直的、典雅的,反倒是背时的、保守的,最后成了“不怎么”的了。整个社会的浮躁,尤其是精神世界的浮躁,成了当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特别严重的问题。中央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有所指的,也是“对症下药”的。当然,价值观的扭曲,正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常见病。在惟利是图的社会价值认同下,又有多少人会下功夫去“修身养性”,提高音乐素养呢?所以,时下的音乐堕落到仅仅是人的“情绪宣泄”、“个性张扬”的需求的境地,便也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1.
陈平 《岭南学刊》2011,(2):127-130
马克思恩格斯最早论及人的社会化问题并明确了人的社会化的依据、被加速的动因、理想目标三个基本问题。人的社会本质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在依据和必然要求,劳动、生产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加速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社会化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内涵是由党的先进性的内涵、特点和党所处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党的先进性是由党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是在特定的历史坐标上显现出来的特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即指为提高党的先进性而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建设性工作的总称;又是个时空概念, 即指在一定时期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而进行的党的建设活动。因此,揭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内涵,应从多维的视角来把握。  相似文献   

13.
孟庆东 《人民论坛》2010,(7):208-209
人的本质的丰富和完善决定了人的素质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有赖于人的本质的完善和丰富。通过对人的本质与人的素质之间关系的探讨,认为提高人的素质根本上就是完善和丰富人的本质,要把社会实践做为人才素质提高的动力,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别青春     
天际的颜色,释放黎明的惆怅 伴随着辽阔的迷惘 作别青春,作别畅想 心跳的频率,解读温暖的忧伤 夹杂着悸动的交响 作别青春,作别璀璨的篇章……前进的重量,诠释信仰的彷徨 眷恋着沿途的风光 作别青春,作别昔日的流浪 祈祷的跪拜,透露守候的期望 留不住前世的沧桑 作别青春,作别无数轮同的你的模样……  相似文献   

15.
赵辉 《台声》2006,(1):92-93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如约来到著名影视广告导演刘是的工作室。作为国内最优秀的影视导演之一,他的工作室会是如何,一直在我心中充满诺大的悬念。刘是是绝对化的色彩玩主儿,他的工作室如同他的性格一样,充满了浓烈的色彩。刘是的性格像个十足的孩子,在他的空间里,他任性地使用缤纷的色彩,表达着他工作和他的自我。刘是的工作室色彩张扬而不失和谐。随意协调的设计让来访者从容而亲切。不论是令人惊讶的玄关红色的大门,橙色的墙纸或是近乎黑色的地板。还是柠檬黄的主卫,艳绿的客卫,淡黄的厨房。在这个充满创意的空间里,刘是用他的智慧,使得这些强…  相似文献   

16.
温世明 《前沿》2006,42(2):213-218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社会关系、人的需要、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小康社会建设是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来的崭新概念,也是实实在在的伟大实践。只有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小康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发展具有一致性。社会的发展进步实质上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全面发展的结果。小康社会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包括良好的政治氛围、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及物质、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可靠保障等。  相似文献   

17.
革命,是庄严的,但它很容易被毁灭于儿戏之中。当我们注目于列宁的头像,他的宽大、凸起的额头,他的深深凹陷进去的眼睛,他的自然抿合着的嘴唇.都使我们油然升起一种崇高、庄严、深沉、肃穆的感觉。他是革命的象征,智慧的化身。在他的头峰中,在他的思想里,在他的半身买像上,润发出智慧的光,圣灵的光,在头像的周围晕成了一个光圈。但围绕这个光圈的却是一个荒诞不经、混乱无序的场面,它占了整个画面的绝大部分的空间,与中间列宁的头像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这是庄严与滑稽的对立,智慧与愚昧的对立,圣洁与污秽的对立,崇高与庸俗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范畴的伦理学维度是双向的:横向伦理学维度与纵向伦理学维度.横向伦理学维度是指人的全面发展范畴所包含的道德人格的发展完善方面以及道德人格的发展完善与其他内涵之间的关系;纵向伦理学维度是就人的道德人格的发展完善的历程来说的.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处理原则的日益至善与人的道德人格的发展完善的相辅相成集中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纵向伦理学维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有着丰富的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的描绘中,可以了解他们关于和谐的哲学思想:和谐的本质是矛盾的和谐,和谐的机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和谐的内涵是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和谐的理想境界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