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邓小平在战场上是叱咤风云的将帅,在牌桌上则是精通牌艺的高手。1981年,世界桥牌记者协会给邓小平颁发了桥牌荣誉奖。1989年,世界桥牌联合会又向邓小平颁发该会最高荣誉奖——金奖。这些都是奖励他对世界桥牌事业的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对邓小平来说,打桥牌既是一项脑力劳动,也是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他说:"惟独打桥牌的时候,我才什么都不想,专注在牌上,头脑能充分休息。"他打桥牌是20世纪50年代初在四川学会的,后来桥牌就  相似文献   

2.
##正##无论如何,在纪念邓小平的各类文章中,四川都是少不了的一部分。不回到那个年代,或许无法充分理解那份情感。我们并非要浓墨重彩去展开邓小平在历史舞台上的大时代。而是尽可能找齐一切符号,还原邓小平和家乡之间的点点滴滴,并把这些韵味,沉淀在时间的河床里。四川是邓小平的家乡,也是他一生奋斗的起点。建国后,他也是从西南开始积累理政经验,并走向全国。离开广安的时候,邓小平15岁。他可能并没想过,自己一生都不会再回来。但其实不用纠结,因为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党建》2008,(9)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邓小平两次被打倒,但毛泽东两次都把邓小平的问题当做内部矛盾,对邓小平的处理都留有余地。其中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毛泽东看中了邓小平的才华。而且邓小平的性格又很像毛泽东,就是在原则问题上不肯让步。所以,毛泽东很欣赏邓小平。他不只一次地在公开场合下评论过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召开前夕,  相似文献   

4.
正邓小平同志生前曾12次视察辽宁。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2014年8月22日)来临之际,我们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回顾他12次视察辽宁的往事,对他为辽宁地区作出的卓越贡献深表敬意。辽宁是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在新中国版图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几代领导人对辽宁的发展都十分关心。邓小平同志生前曾12次视察辽宁,辽河两岸、千山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不是专门的历史学家,但他的特殊经历使他与中共党史有着不解之缘.他对党的历史十分熟悉,对党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重要事件和人物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论述,这些论述所蕴含的史学思想,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党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留给党史研究者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从来都是事先没有稿子 我给邓小平做翻译比较多,那些年邓小平与外国政要的会见大部分都是我做翻译。他从来都是事先没有稿子,不需要外交部给他准备,他脑子里都有。按惯例,中央首长会见外国客人前,接待单位和外交部要汇报一下客人的情况及可能涉及的问题。邓小平听汇报很简单的,见外宾以前会提前来,  相似文献   

7.
正天安门事件后,毛泽东出人意料地保留了邓小平的党籍。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特殊历史渊源,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都让毛泽东对其抱有好感,再加上毛泽东晚年对身后事的担忧,都在无形中推动着毛泽东做出保留邓小平党籍的决策。而从最直接的角度看,正是江青开除邓小平党籍的主张,引起了毛泽东的警惕,使他最终做出了在撤销邓小平党内外职务的同时,保留其党籍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投身革命以来的每一个脚步,都有力地扣击在爱国主义的琴弦上,他的一生就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  相似文献   

9.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世界 邓小平作为领袖人物,一生中接触的人数以万计。 邓小平的女儿邓林说:“不爱串门,不拉关系;除了 几个极个别的老战友、老邻居,他谁家都不去。”但这并 不影响邓小平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邓小平自有他做人处世的原则,有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独特魅力。 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邓小平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这在对待他的“上级” 毛泽东问题上表现得很鲜明。 在中国历史上,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大人物”的态度,往往看他对另一个人生前身后的评价有什么不同,是“鞭尸”还是始终如一,由此判断一个人的品质。 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号召学习海瑞精神时说,海瑞敢于进陈,不怕杀头,他被关到监牢里,但当海瑞听说嘉靖皇帝去世时,抱头大哭。这说明海瑞对嘉靖皇帝始终如一。毛泽东对海瑞这一点特别推崇,他号召学习海瑞精神。在毛泽东生前,邓小平对他十分尊敬。他关心毛泽东,尊重毛泽东,是毛泽东的优秀学生和得力部下。  相似文献   

10.
学习邓小平的乐观主义精神赵海谦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给我们留下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理论观点,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都很值得学习,同时他的乐观主义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众所周知,小平同志曾"三下三上",坎坷多难。"文化大革命"中,他作为党内第二号...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很多传记著作的人物之一,但这些著作很少涉及邓小平留法时期的内容。事实上,他在法国度过的五年时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就是在那里,他第一次变得政治上活跃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一时期,这些著作只是作了简短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与党的八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往往是和伟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八大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伟人的名字不可分离。邓小平和党的八大有着特殊的关系,他为党的八大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八大是他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重要标志,也为他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作了重要的政治准备。研究邓小平与党的八大的关系,对于深化对八大和邓小平理论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认为:“邓是一个卓越的人,他将作为本世纪所产生的一位伟人而名垂青史。”譹安南在悼念邓小平逝世的声明中这样说:“邓小平在中国最令人振奋的一段历史中,打下了自己永不磨灭的烙印,在他的卓越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这一成就无疑是他留给后人的最伟大遗产。”譺……等等,这些都是邓小平人格力量的一种证明。邓小平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威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及重要的历史地位,可以说直接取决于他人格的力量。是什么造就了他的伟大人格呢?应该说他的人格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爱戴邓小平同志,感谢邓小平同志,哀悼邓小平同志,怀念邓小平同志,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刘悦 《求实》2001,(9):8-11
在物质利益观上毛泽东、邓小平有许多丰富深刻的思想 ,他们都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在实践上没有能够把他的思想坚持贯彻下去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物质利益问题提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和价值层面。邓小平在精神驱动力和物质驱动力、限制消费与鼓励消费、公平与效率、计划实现与市场实现的关系上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经济问题的政治分析董铁军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他在经济问题上的讲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后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经济问题处于各国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政治家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邓小平的信上批示: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很得力的,有战功;他没有屈服于苏修…… 触景生情,邓小平说:‘毛主席当年也是受排挤的!’ 四个月后,邓小平以副总理身份突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  相似文献   

18.
陈晋 《当代贵州》2014,(28):56-57
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他政治生涯后半程,开启中国市场化和现代化变革。在政治舞台上,他雷厉风行,敢为天下先。在生活中,他平实谦逊,待人温和,人们亲切称呼他为小平同志。他待人处事的方式、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对个人和对国家而言都值得再三思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涵养极好,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自制力极强,为人和蔼可亲。虽然寡言少语,但难见动怒。可是有两次他是发了大火的。 一次是1975年12月30日下干,邓小平接到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的电话,请他过目一下元旦社论的清样。清样他已看过,已不是原来政治局讨论过的社论。邓小平发火了,他在电话中愤怒地说:“谁搞的?前几天  相似文献   

20.
正邓小平可称为幽默大师。他话语不多,说起来简短几句,却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听起来可以使人涤荡烦恼,化解压力,开阔心胸。下面摘取几则邓小平的幽默故事,以飨读者。"我这不是一双皮鞋吗,爹娘给的,一辈子都穿不破哟"1930年1月,邓小平进入右江革命根据地,与韦拔群合办起了党员干部训练班,邓任主讲。每次讲课,他总是随乡入俗地像当地农民一样打着一双赤脚走进课堂。韦拔群知道邓小平是出过国留过学的大学生,当初在南宁、平马、百色的几次会议上,总见到他身穿西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