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具体实际事况出发,破除了一系列误解社会主义的传统的固定的观念,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决定》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究竟突破了哪些传统观念、发展了哪些新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破除了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从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决定》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新成果。社会主义应当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应当由人民当家作主,应当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对于这样一些基本点,我们的认识从来是明确的(当然,也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那种认为我们过去搞的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应当承认,多年来,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完全清醒的。比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17日至24日,在解放军政治学院举行了军队院校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旨是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等不同侧面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问题。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关于《决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许多同志认为,《决定》是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大体概括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了科学的全面改革的蓝图。过去书本上没有的,《决定》上写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决定》讲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决定》都作了实实在在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决定》帮助人们澄清了多年来在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是我们重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都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扩展和深化,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抛弃前人?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必然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必然要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这里就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是近几十年社会主义事业出现挫折与失误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6.
华东地区科学社会主义研讨会暨华东地区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络网成立会议去年12月13——15日在上海纺织局党校召开。与会代表结合十年改革实践。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一、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空想成分值得反思与会者认为。十年改革之所以成功,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归功于破除了空想论。其主要表现是:破除了两个“凡是”,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破除了社会主义时期超阶段发展的空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破除了离开发展生产力来谈论社会主义建设的空想,确立了“生产力标准”:以及在经济形态上破除空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等等。有些同志认为,当前,在经济建设中,还有一些空想因素和空想错误有持反思和清除。例如:过分追求高速度。由此带来的经济过热、积累过高、消费早熟等现象。二、对“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必须重新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居于何种地位7这个问题过去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一样,也是一部“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而《资本论》的问世则是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走上成熟的标志。正如恩格斯在评述《资本论》时所说的:它为“社会主义的意图”奠定了“科学基础”,“任何人,不管他对社会主义采取什么态度,都不能不承认,社会主义在这里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论述”,“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总体规划组组长杨启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并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讨论会上谈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主要有十点发展、突破或进一步深化,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正在大力进行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完成这一伟大事业,必须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而重温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对此是十分有益的。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刘佩弦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史纲》(以下简称《史纲》)一书,为读者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史提供了内容丰富、颇具特色的参考读物。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厉史。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研究已有几十年了,但至今还没有一本较系统论述其发展历史的书,《史纲》填补了这个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绘制了科学的蓝图,不仅在实践上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而且在理论上打破了许多传统观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我们带来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的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成为开辟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的纲领性文献。一、引领和谐社会建设的方向路径图《决定》共分八个部分,约16000余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结构严谨。根据各个部分在《决定》总布局的地位,八个部分大致可划分为四大块:第…  相似文献   

13.
《科社概论》力求对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原理做出精要表述,体现了"老祖宗不能丢"的重要原则;力求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轨迹做出精确的扫描,从而使人们对其创立和发展的全过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力求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精炼的概括,从而使当今的人们能够站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沿。《科社概论》全面勾勒了科学社会主义全景,比较好地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进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的新水平,体现了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同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是在实践中产生、由实践赋予活力、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五年多以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曾经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165页)这次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正是一个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概括新理论的光辉文件,是一个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坚持和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光辉文件。这里凝结着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经验的真正科学的总结。包含着以巨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核  相似文献   

15.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决定》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提供了可靠保证,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依据新的实践经验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判断,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旧观念,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因此,可以说《决定》是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决定》究竟在哪些方面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有重大发展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社会主义前史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是对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的扩写,旨在为科学社会主义领域的研究人员、专业研究生和党政干部了解早期社会主义提供一本"入门"读物。把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称作"前史",是为了突出"社会主义"而不是"空想";突出"先驱者"而不是"空想家"。本书将其上限追溯到古代世界的文化传统,下限延伸到英国作家威廉·莫里斯1891年出版的《乌有乡消息》。受《易经》最后一卦"未济"的启发,以"未竟事业"一节结束本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一九八四年年会,最近在济南举行。会议围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重点讨论了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一些同志提出,为了促进我国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该系统研究和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国外对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和研究极为重视,研究人员很多。各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题目也极为广泛,论文和专著浩如烟海.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重要的理论课列入大学、党校、干部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并编写出内容丰富的教材。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将苏联费多谢耶夫主编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第四版译出,将日本冈本博之、小林荣三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译出大部分,并且正在翻译民主德国的《科学共产主义》教材、匈牙利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还搜集到南斯拉夫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九年,我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的《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问题》一文,阐述了自己对当时理论界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问题的几种观点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的论断表示了异议,提示了“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规律的科学”的论断。时隔七年之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又获得了新的发展,我在科学社会主义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