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的标准和正确的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伴随着“文革”风暴的出现,破“四旧”运动兴起破“四旧”运动是随着“文革”的开始和红卫兵运动的出现才得以蔓延开来的。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清华附中红卫兵。8月1日…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正确的标准与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极为荒唐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所谓的"四旧",指的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和旧习惯.由于当时对于"新"和"旧"的概念没有科学的标准和正确的态度,加之红卫兵的盲目和无知,在江青、林彪一伙人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破"四旧"变成了砸文物、打人、抄家的同义词,造成了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4.
万建强 《党建文汇》2002,(16):32-32
“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林彪、江青的煽动下;红卫兵运动迅猛发展。运动最初是破除“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随后发民用工业为抄家、打人、砸物。无数珍贵的文化典籍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翅,许多党的高级干部、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到批半,社会秩序和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就上演了一出红兵大大闹井冈山的荒诞剧。  相似文献   

5.
“国之瑰宝”与“患难朋友”──周恩来与宋庆龄宗丽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的狂潮把许多幼稚无知的红卫兵“小将”卷了进去,他们在各地进行的“破四旧”活动中到处抄家,扫除所谓“四旧”残余。孙中山虽然作古多年,仍免不了被“破”的威胁,南京的红卫兵要毁掉...  相似文献   

6.
震江 《党史博览》2014,(8):29-29
“文革”初期.全国到处都在破“四旧”。1966年8月的一天,西门警卫报告:“门外来了一队红卫兵,要进中南海砸‘四旧’。”那时,是造反有理的时期,我无权答复他们,便请他们稍等,然后将情况报告领导。领导经过反复商量,最后告诉我答复内容:  相似文献   

7.
红卫兵擅自封存新华书店图书1966年8月18以来,首都红卫兵在破“四旧”中,多次到新华书店及门市部、书亭,张贴“通令”,擅自封存一批图书。其中有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包括黑格尔、费尔巴哈、普列汉诺夫等人的作品,中外古典文艺作品,如《三国演义》、《水...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文革”风暴,破“四旧”运动兴起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陈伯达炮制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彻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场轰动全球的红卫兵运动,带着红袖章的红卫兵在全国各地搞串连,“横扫四旧”。红卫兵运动的迅猛发展,与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毛主席八接见红卫兵不无关系,自1966年8月18日至11月底,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毛主席八次十批接见了1200万红卫兵,消耗的财力、物力不计其数。本文作者当时在首都工作组工作,亲历了八次接见的全过程。他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毛主席对人民群众运动的支持和周总理卓越的指挥才能。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中学生组合而成的秘密团体“红卫兵”组织,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并演变成为一场红卫兵运动。 “文化大革命”造就了红卫兵及其红卫兵运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红卫兵及其红卫兵运动;红卫兵运动点燃了“文革”之火,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红卫兵运动也就没有“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1.
"文革"初期,红卫兵在"中央文革"的驱使下,四处造反, 破"四旧",砸文物,烧古书,金瓯板荡,神州不宁。 1966年10月22日,"哈军工"红卫兵首次冲击国防科委 大楼,叶、聂二帅巧计退"兵",化险为夷; 11月7日,600多名红卫兵再围国防部,砸玻璃,伤卫士, 进占国防部…… 事态在扩大,危险在加剧。 老帅们忧心忡忡,彻夜不眠,5条平乱计策,均遭林彪否 定;周总理出面调停,"中央文革"又另搞一套…… 是谁要毁我长城?庆父不死,鲁乱未已。这只是十年浩劫 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几个高中学生谈得很投机,决定办一份铅印小报,《中学文革报》问世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青少年中首先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造所谓“牛鬼蛇神”的反,揪斗所谓“走资派”,搞乱了地方党委,并造成群众之间的派别纠葛和纷争。红卫兵在1966年8月以后进行了大串联,毛泽东支持他们的串联活动…  相似文献   

13.
红卫兵,意即“毛泽东的红色卫兵”;它是“文革”中由大、中学生自发建立的一种组织。在十年“文革”中,红卫兵充当了劲旅和急先锋。以其活动为主体的红卫兵运动,裹挟了整整一代青少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写下了显赫的一页。运动中所衍生和折射出的红卫兵文化是文革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笔。本文拟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史学方家。  相似文献   

14.
江飞 《党史文苑》2003,(3):36-37
毛泽东检阅红卫兵 没有红卫兵运动,就不会有延绵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离开了毛泽东的支持,就不会有一度“如火如荼”的红卫兵运动。 1966年5月29日,清华附中的学生秘密成立了一个名叫“红卫兵”的组织,寓意为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六七月间,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先后张贴出一论二论三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等三张大字报,表示“造反有理”,要一反到底。8月1日,毛泽东写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八次检阅红卫兵达1100万人次。检阅中,天安门广场人海如潮,红卫兵小将们狂热无比。人人都双手举过头顶,向着毛主席欢呼着,跳跃着,许多人把手掌都  相似文献   

15.
海光 《党史纵横》2002,(4):37-37
红卫兵运动是毛泽东为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需要而发动起来的,被林彪、江青集团利用而推上极端的青少年造反运动。红卫兵运动裹挟了全国城乡各种各类学校的青年学生,形成了迅猛异常的造反狂飙,成为十年动乱的突击队。红卫兵的产生,是“左”倾理论和实践的产物。从50年代后期恶性发展起来的,以阶级斗争扩大化为核心的“左”倾理论、“左”倾思潮和“左”倾实践,在反修防修运动中达到了新的高度,完全左右了全国人民的政治生活。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升级带来的思想惶惑“四清”运动造成的社会紧张,中苏关系恶化引起的义愤,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运动是从"破四旧"开始的.由于置身在全国"文革"大背景下,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具有全国红卫兵"破四旧"的共同色彩.通过对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考察,探析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一些典型特征,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66年夏秋,先是在北京、继而在全国爆发了一场凶猛异常的“红卫兵运动”。这场运动,是在这年8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之后,将“文化大革命”进一步推向全国的开端。 此时在党中央领导机构内部,已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惊异的变化:首先,由于中央领导核心的调整,在全会上受到批判的刘少奇、邓小平都已“靠边站”,原来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中央书记处也已基本停止了活动。不久,经毛泽东同意,又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碰头会,将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中央文革小组合二为一,讨论党政业务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碰头会一般由周恩来主持。这样,周恩来便在实际上开始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周恩来这时所面临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持续达数月之久的“红卫兵运动”。  相似文献   

18.
天安门前,红潮如涌。“文革”初期,毛泽东多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检阅红卫兵。从首都北京,到全国各地,从全国各地,到首都北京,红卫兵,大串联,红卫兵,向太阳。千万颗红心向北京,祖国山河一片红。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从主动到被动,从兴致勃发.到心感无奈,其情感几经变化。红卫兵运动亦潮涨潮落…… 揭示“文革”初期的真实,展示红卫兵运动的历程,那时节: 天安门前涌红潮,小将热情比天高。胸前像章带泪闪,手中宝书连心摇。劲猎东风擂战鼓,漫卷红旗歌舜尧。伟大领袖一挥手,映得山河如此娇。  相似文献   

19.
“七二六”万人大会 1966年7月26日晚,继续开会。 会议还没有开始,北大附中的造反组织“红旗”排着纵队,打着红旗走进会场,并受到掌声欢迎。从此,“红旗”、红卫兵名声大噪。8月1日,毛泽东给清华附中红卫兵复信支持他们所写的造反有理的信和彭小蒙的发言,各校纷纷效仿成立红卫兵。虽然红卫兵成立于5月底6月初,但是第一次引起社会、中央关注是从这两天的会议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的举动,点燃了全国革命师生极大的热情。那时,“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红卫兵们热血沸腾,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轰轰烈烈地进行“革命大串联”、“斗私批修”、“破四旧”,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动荡。然而,1967年初,正当红卫兵们走出校园,走向全国各地,大搞“革命大串联”、“斗私批修”、“破四旧”的时候,天津市延安中学却解散了“战斗队”,开始复课闹革命——这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不足一年的当时,真是一件逆潮流而动的大事。可是,这件事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认可,成为红卫兵参与“文革”的转折点。从此,在全国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