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袁瀛  文静 《法治纵横》2011,(20):30-31
截至今年9月19日,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11824辆,激增的交通流量将这个城市拖入了拥堵时代,有了BRT今冬能早点回家么?治堵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23日下午3点,北京治堵新政正式公布。被网友戏称为“北京史上最严厉治堵方案”终于展现在人们面前。细细阅读“治堵意见”和相关规定,突出的是“控”、“限”。  相似文献   

3.
2010年岁末,“首堵”北京治堵政策出台。在购买限制政策放开5年后,外地人再次成为京城限制购车对象。于是,治堵政策被与户口这个敏感话题挂起钩来,“歧视”再度成为热词。  相似文献   

4.
读者     
单一措施难以承载治堵重任
  近期,关于“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见诸报端,引起市民的普遍关注。征收拥堵费就能治堵吗?赞成者认为,征收拥堵费后,车主会出于经济原因而少开车、少到中心城区和堵塞比较严重的区域,缓解城市拥堵程度;反对者认为,征收拥堵费只会对私家车有效果,对于拥有多辆车的单位和企业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5.
张坤 《政府法制》2011,(25):40-41
历经近8个月的反复修改,《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措施》(下简称"治堵方案")公布。广州市交委副主任黄少新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出台的治堵方案共包括了30条措施,将力求实现中心城区干道车速保持时速不低于25公里的目标。纵观治堵方案,  相似文献   

6.
北京治堵新政出台,疏堵上尚未显露治理成效,却已经引发一连串其他效应,其中最让制定者想不到的,应该是发生在小徐一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26日,知名企业家马云到浙江杭州参加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因为堵车迟到,与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互相致歉。夏宝龙表示要在5年内治堵。  相似文献   

8.
阿计 《江淮法治》2013,(22):13-15
北京计划征收交通拥堵费! 首都官方近期宣布的这一动议,犹如投石人湖,激起一片民意喧哗的声浪. 如此景象其实并不令人意外,近年来多个城市频频推出的各种治堵措施,几乎无一例外地引发一地争议.但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争议的焦点,已从治堵政策是否有效的技术层面,越来越多地转向是否符合程序民主、社会公正等深层思考.可以说,治堵,已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管理议题,也成了考察公共政策民主性、公正性的政治窗口.  相似文献   

9.
2010年岁末,首堵北京治堵政策出台。在购买限制政策放开5年后,外地人再次成为京城限制购车对象。于是,治堵政策被与户口这个敏感话题挂起钩来,歧视再度成为热词。与此同时,早在1994年就开始拍卖车牌的上海,两起因拍卖车牌引发的官司  相似文献   

10.
热评摘要     
《法律与生活》2010,(9):3-3
一天只有24小时,早晚高峰各分一半,每座“峰”不过12小时,再怎么“错”结果也只是半斤对八两,不会差太多,结果自然是非但早晚高峰还堵,连原本不怎么堵的非高峰时段,也因“错峰”平白拉来家门口一座高山,变得也拥堵起来。——评论认为错峰上下班是偏方,治不了大病。  相似文献   

11.
正《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日前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明确规定出台重大治堵措施前,必须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机动车若限购必须事先征求公众意见,不得像某些地方那样搞"突然袭击",湖北省武汉市出台重大治堵措施前将征求民意,这是一  相似文献   

12.
丛梅  张智宇 《中国司法》2002,(12):23-24
所谓依法治市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是指为了对依法治市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而建立的一整套考核评估的指标群或指标组合。依法治市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是依法治市工作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城市法治工作的实际手段。但是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依法治市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应是怎样的?建立一个指标体系对现在城市法治建设究竟有何意义?评估指标体系是否存在独立的价值?以及完善的指标体系将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得以正确地运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上几个问题着手,初步…  相似文献   

13.
王雪 《法律与生活》2012,(15):54-55
“你这倔老头儿,几十年的邻居了,咱们有啥事不能好好商量,你居然砌道墙把我们一家人给堵里边了!”2012年6月21日上午,在北京市密云县小石门村,40多岁的李山指着邻居孙满生气地嚷着。孙满为什么要砌道墙把李山一家人给堵里边呢?这事还得从2004年李山在两家中间的胡同里挂小镜子说起。  相似文献   

14.
走向结合:关于治策趋势的思考彭汉英现今世界上社会与国家调整(或控制)方法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什么是社会、国家的最优治策?这是一个从实践者到学者都普遍关心的问题。本世纪以来移植西方法律的浪潮几乎席卷了整个第三世界,法治主义作为一种经典治策模式被广为推行,...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真正的法治?如何构建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的基础或者说法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法学界一直在探讨,但尚未有较为统一、明确的观点。笔者愿在此试陈管见。法治的本质是民治有人说,法治首先是“治官”,而不是“治民”,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常见诸于大报大刊。毫无疑问,这一说法更加接近了法的本质,符合现代法治的控权、限权理念,已经触及到了法治的核心问题。但是,仍然是不彻底的,它没有真正反映法治的本质。“治官”一词所隐含的主语仍然是“官”,谁来治官呢?仍然是官本身。不容置疑,以官来治官仍然是不彻底的、靠不…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法人》2013,(10):11-11
"在这种特权体制下,民营企业虽然有着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其权益缺乏切实的保障。市场和私人产权均是作为工具被利用,而不是作为基本的制度。"近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撰文称。"城市拥堵有多方的责任政府、企业和车主都有责任可如今车主承担着无限的责任,所有的治堵政策都在打车主的主意作为重要的责任方政府部门不仅没有担应有之责,甚至想从治堵中获益。"9月9日,新闻评论员曹林撰文评北京计划收取拥堵费。  相似文献   

17.
如何构建城市和谐交通,是以罚治路还是依法治路?对交通违法行为是单纯的“严罚”,还是宽严相济?是动不动就“罚款”,还是有所区分,辅之于教育?在交通管理中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湖州交警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勇于创新,在交通管理实践中推出了针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的“劝告式”执法.这是湖州交警为构建城市和谐交通的一种创新实践。“劝告式”执法的推出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构建和谐交通,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必须实施政务公开制度;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冀郸 《中国司法》2002,(2):28-29
实施“三五”普法规划以来,按照普治并举的原则,在如何实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一关键环节上,我们根据邯郸的实际情况,从硬化监督职能入手,强力推行执法责任制和“两错”责任追究制,规范和实行“一体两翼”执法监督制,有效地促进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了普法依法治理的顺利进行。一、明确推行“一体两翼”执法监督制的总体思路“三五”普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从何治起?是先治官、先治吏、先治权,还是先治民?为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三五”普法伊始,我们就在全市各执法机关开展了推行“两错”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19.
周泽民 《中国监察》2013,(18):36-37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党章的规定、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都是我们要对照的镜子。要从镜子里看看,自己做得怎样?镜子里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与群众的要求还有哪些差距?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交通治堵方案向全社会征求民意,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体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需要法治化的保障。通过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法律规范,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实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