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历史的长河中,“魔”与“道”是旅途的伴侣,更是拉力赛的对手。有时,“魔”在前面领跑,给“道”留下处处难关;有时,“道”在前面带路,给“魔”设下重重障碍。一路走来,“魔”吃了不少苦头,也长了不少本领;“道”费尽了苦心,也练就了一身功夫。到头来,“魔”力劝“道”早日退休,“道”催促“魔”尽快下岗。于是,双方互道一声“辛苦”,然而那声音听起来很有些言不由衷。  相似文献   

2.
李辰 《法律与生活》2010,(13):10-12
“80后”的婚姻,在法律专家眼里成了“易碎品”。这样的情形,更多地发生在“贫二代”和“富二代”两个人群中——不同的是,“贫二代”在离异时往往相互“推孩子”,“富二代”在散伙时则忙着“保财产”。  相似文献   

3.
读友 《政府法制》2012,(8):28-28
现实生活中,“小三”、瘪三、张三,都不是好称谓。而在成语中,“三”也倒了霉了,凡“三”和“四”搭配在一起的成语.多是贬义,如“朝三暮四”、“丢三落四”、“三妻四妾”、“推三阻四”等等。  相似文献   

4.
何志 《中国审判》2010,(9):85-87
法谚云:“法爱衡平”,“法官心中应常有衡平”。作为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尤其是民事案件裁判中要将利益衡量贯彻始终,在“审”、“调”、“判”过程中,对涉及权利冲突的协调,应充分体现“法”的“公理”精神、“审”的“公正”原则、“调”的“公心”理念、“判”的“公平”结果和“利”的“平衡”保护,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木子 《政府法制》2011,(20):36-36
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光棍”就是俗称没有老婆的男人。但在江湖上,“光棍”和“打光棍”都是另外的意思了,含义很深。如在明末清初出现的“洪帮”(与“青帮”相对,民国时期,两帮合一又称“青洪帮”)里,“光棍”和“打光棍”都是很有骨气的词汇。“光棍”在洪帮里是“反清复明”。  相似文献   

6.
刘典 《法律与生活》2012,(20):46-47
盗贼这个角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耳熟能详。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说他最看不起打劫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为何?因为黎叔是“偷儿”,而“偷”里面可是大有文章的。不管是打劫的,还是“偷儿”,在古代,有一个词概括得好,叫“盗贼”。 盗本是“贼”,贼本是“盗” 在现代汉语词义中,“盗”这种行为通俗地讲就是小偷。可是,在古代却完全不同。严格而言,“盗”和“贼”是指两种不同的行为,古之“盗”多为窃盗之人;古之“贼”,皆谓强盗。在中国古代,经常用“贼”来称呼强盗;“盗”则不同,虽然有时它能够同时指称小偷与强盗两种人,但主要是指前者。古之“盗贼”只是偶尔才会指称盗与贼两种人;今之盗贼则往往既指称小偷,也指称盗贼。  相似文献   

7.
知行合一是个哲学的命题。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后来的儒者又有了“知在行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合一”的论述。“知”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之“知”,是对前人认识到的已知世界知识的继承,二是认识之“知”,是对未知世界知识的新发现。“行”就是在“知”指导下的活动,“行”不能违背“知”。“知”“行”的关系有两种:一是“知易行难”二是“知难行易”,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知行合一”。我们执法者在执法规则面前,面临的就是如何处理“知”与“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权力这个东西,自古就很“霸道”。在权力运行的时候,在权力发威的时候,在权力遇到阻力的时候,这种“霸道”的个性,展现得更加充分。源于此,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权治”才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权威: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心灵深处,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进步,“权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政府“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9.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美”是用来沟通感性自然和理性自由的桥梁;康德认为,“美”具有主观普遍性的先验根据,它预设了通向自由的可能性,即“合目的性”,“美”的本质特性即是具有合目的性但不直接见出“目的”。这样,康德为“美”划出了一个独立的领域,同时通过“合目的性”这一概念使“美”与自然、自由密切联系在一起。康德通过“分析”和“辩证”,论证出“美”是以理性概念为根基的,“美”象征着“道德”。在此,康德美学的根本意图是用“美”的存在指证“道德”这一终极目的,而并非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把美局限于空洞的形式,其美学命题有着深邃的终极价值的追索  相似文献   

10.
吴之如 《政府法制》2013,(31):21-21
《江西日报》报道,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会议上说,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在主持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要敢于说“向我看齐、对我开炮”,带头自揭“伤疤”,带头帮人“把脉”,带头为人“治病”,勇于“当靶子”,善于“搭梯子”,不怕“丢面子”,真正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当好第一标杆。  相似文献   

11.
“庸官”不好,“庸代表”同样不好。“庸官”败坏着官场风气,“庸代表”则是亵渎着人民的感情。 那么,“庸代表”究竟“庸”在哪里呢?大体讲,“庸”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克劳塞维茨在分析界定“荣誉”与“荣誉心”的基础上,对“功名”和“功名欲”、“自尊心”和“自豪感”、“声誉”和“桂冠”,以及“耻辱”和“耻感”、“虚荣”和“虚荣心”等进行详细阐发,对“祖国的荣誉”、“政府的荣誉”,“人民的荣誉”、“军队的荣誉”、“军人的荣誉”和“统帅的荣誉”等进行了深刻论述,为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荣誉和荣誉心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颜武 《检察风云》2015,(4):58-59
“形象工程”,在国内往往会遭舆论“口诛笔伐”,一般还认为只有国内有此劳民伤财的劳什子,殊不知,在国外,也有“形象工程”,而且,在那些被认为是民主政体的西方国家,搞的“形象工程”还十分触目惊心。之所以如此,症结就在于“政客凭此赢得了选票”;或者说,之所以屡见不鲜,是因为某些政党(政府)和政客真的从中“赢得了选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以来,山西省吕梁市按照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三大活动。在推进引申“三大活动”的过程中,岚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县情特点,广泛调查研究,以先行先试的果断勇气,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地”确权、“三违’整治、“三资”清理、“三务”公开、“三税”征收、“三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刑事被害人救助”、“司法公开”、“人民陪审员”……2010年,“量刑规范化”、“非法证据排除”、“执行联动”……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举措不断,亮点纷呈,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也得到了法学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偶酱紫的人8是菜乌”,“菌男霉女雷到了偶“,“人在口途,只好闪了”,“JJ你超搞笑,I真服了U”,“伤不起,有木有”,“偶好稀饭MM”,“巨郁闷,神马都是浮云”,“人至贱则无敌,我晕”,“五毛和五毛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凑成了一块”,“人生最大杯具:美人迟暮,英雄谢顶”,“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  相似文献   

17.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副广为传播的楹联,表明要真实考察官员的“政声”,需有一定的时空条件。“政声”,为什么要在“人去后”识别呢?这是因为,当官员在位时,手握支配属下的权力,人们不免心存顾虑,不敢直言评价,往往是“栽花多,挑刺少”,只有当官员离任后,才敢发出真实的声音。至于要在“闲谈中”方能很好地显示“民意”,则是由于“闲谈”是最无拘束的,人们的看法能够得到最自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金立鹏 《政府法制》2009,(11):14-16
从“出逃门”到“安置门”,在温州官场持续的六个月震荡中,网络“深喉”们在推动腐败的曝光,从“我不是洪溜溜”的发端到“kekemingtian”接棒,“他们是谁”成为时下温州大谜团。  相似文献   

19.
赵艳生 《政府法制》2011,(29):40-40
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尝试让群众参与对政府部门和党政干部的考核评议。让群众当考核干部的“评委”,打破了以往干部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既是“选手”又是给自己打分的“评委”的尴尬局面。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一些地方,让群众当“裁判”、当“评委”给“选手”打分,往往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常常是“大众评委”的分数被打折了,占总成绩的比例很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法”活动中,巫溪县检察院在查找“缺什么”上很下功夫,不仅在业务素质上认真查找“缺什么”,同时在思想政治素质上从灵魂深处查找“缺什么”。为了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巫溪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讨论,从最基本的人手,扎实提高干警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