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帮忙     
三石 《中国监察》2010,(12):63-63
早上刚过6点,电话铃就响了。谁这么早?“接电话,是老板的。”老婆冲我喊。我赶忙接过话筒:“老板,这么早,有什么吩咐?”“请你帮个忙。”没有寒喧,老板直截了当地说。帮忙?这么早来电话,肯定有什么急事:“有什么事老板就尽管吩咐吧!”  相似文献   

2.
做实在的事     
刘伟 《江淮法治》2013,(24):20-20
曾记得有一位老民警和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板花了几万元买走了一只超重量级西瓜.据说要两个壮汉才能抬动它。为了“彰显”这一胜利。.老板决定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重、最贵乃至最“豪华”的西瓜。为此,老板一直没舍得吃,但吉尼斯记录的审批需要时间.西瓜却像是渴望出阁却迅速黯然失色的大闺女.哪里等得了这么长时间还不掀起头上的红面纱?  相似文献   

3.
微故事     
体贴也是爱民@李杭回乡探亲,路上穿着新买的斗篷去面包店,因为冷,把胳膊缩在里面。面包店老板以为我是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坚决不收钱,而且很贴心地把面包袋挂在我的脖子上。为了不让店主失望,我用头顶开门,坚定地走了出来……吹了对象好@春蛋蛋晚上训练结束后,打电话给老妈问候一下。老妈问:"有啥喜事向我汇报啊?"我说:"没啥喜事啊。"  相似文献   

4.
鸟瞰上海     
一位事前不肯透露采访内容的老外导演问我:“为什么拍上海?”我回答说:“因为我是上海人。”
  “为什么选择登高拍摄?”,面对接踵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我回答说:中国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他不一定知道王之涣是何许人也,也不知道翻译是如何翻译的。但老外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高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去年夏天,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税务所会计郭庆峰同志结婚请客,在一个体饭店里摆了两桌酒席。宴后他结帐时,饭店老板执意不收钱,说:“兄弟,咱们俩谁跟谁啊,以后多照顾点就行了。”小郭说:“个人感情归个人感情,你的心意我领了,但钱该咋算还得咋算。”小郭留下500元钱后跑出了饭店。老板追出门外,执意把钱还给小郭,两人你推我让争执不下,小郭没法,只好带着钱回到税务所。回所后,他立即开了两张税票,替老板交了两个月的税款共400余元。第二天,他把两张税票及剩下的钱送到饭店老板手中。老板望着小郭和税票,一种敬佩之情油…  相似文献   

6.
萨苏 《公民与法治》2011,(22):35-35
我去采访冯队的时候,是在他家里.一个戴着一对儿英文字母状耳环的老太太正絮絮叨叨地跟冯队叨唠,说:“你们俩啊,也没个百八十万的积蓄.我这不是为了你们着想吗?”  相似文献   

7.
卧底     
石冰 《法治纵横》2013,(20):38-40
老K.一点点头。“那么成交。”黄老二把两张支票递给杨德伟,“你可以打电话去银行查询支票的真实性。”杨德伟收起支票:“不必了,如果连这个都不相信黄老板,我们今后怎么再继续合作。”“我们到何地方取货?”黄老二问。  相似文献   

8.
华政 《检察风云》2013,(24):40-42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读大学之前,您已经工作了吗? 李林(以下简称“李”):上大学之前我工作过十年,工厂、部队和机关都干过。2003年《人民日报》记者对我有一个采访——“李林:不寻常的三个十年”,概括了我的主要经历。  相似文献   

9.
刘希 《公民与法治》2012,(19):51-51
跟朋友出去钓鱼,还没走出两里路,新买的摩托车就罢工了,朋友陪我找了家修理店,看一时半会修不好,我就对老板说:“可能是车胎轧了,先放这里行吗?我忙完事情再回来取。”老板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0.
乔志峰 《政府法制》2014,(13):21-21
记者采访平度事件遇嚣张男子:央视采访要经我批准! 3月22日,央视记者赶往山东平度市,采访“火烧村民”事件.医院里,一名自称是伤者家属的中年男子态度嚣张,认为央视记者是假记者,说:“你经过我批准了吗?我是平度来的!”但当记者向家属求证男子身份时,家属们都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11,(6):3-3
网友维权:我因为说不想干这个行业被老板开除,老板叫我隔天就搬离宿舍,他却要一个多月后才还我钱。我现在没钱生活他也不还我,我怎么办?还有年终奖。节假日加班也没有双倍工资和补休。  相似文献   

12.
茂钦 《政府法制》2014,(27):43-43
8年抗战降下了胜利的帷幕,国民政府颁布《惩治汉奸条例》,明令各地高等法院审判汉奸头目.其间,由于司法机关昏庸无能,引出了众多令人摇头的笑话. 卖牛奶的“汉奸” 日本投降后,曾开过牛奶棚的沈老板以汉奸嫌疑被捕,审讯时法官问他:“你做牛奶生意,是否供给敌人饮用?” 沈老板照实回答:“日本人买牛奶,我也卖给他们.”  相似文献   

13.
郑辉 《江淮法治》2011,(6):23-23
它被称之为幽默,不知道它出自哪个国家。只知道它已经被“克隆”了众多版本,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显示出它带给人们的共鸣是何等之强烈了.以下便是它的中国版本之一:阿梅朝她的汽车走去,突然看到车旁站着一位警察.这令她十分不安,心想,会不会是我犯了什么法而自己还不知道呢?她强作笑脸地问道:“警察同志.我想我没做错什么事吧?”那位警察双手一摊。然后无可奈何地说:“我总得有个地方站吧!”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7,(1):41-41
问:几个月前,我来到一家加工厂,工厂老板和我口头商定每月给我600元工资,不过得先试用3个月,试用期间每月工资400元。试用期满后,我多次找到工厂老板,要求签劳动合同,可老板却总是推托,工资也不按时发放。不久前,我提出要辞职,想要回工厂拖欠的工资,但是老板却说我只是个试用工,没有跟厂里签订劳动合同,我想走就走,工厂没有义务给我补发工资。请问:没签劳动合同能否申请仲裁?  相似文献   

15.
孙开元 《政府法制》2012,(26):18-18
20世纪80年代,印度一家研究所刚刚上马一项重要的工程。大约70名科学家没日没夜地工作着。 有一天,一名科学家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怯生生地对老板说:“先生,我答应了我的孩子们,要带他们去镇上的博览会去参观,所以我想在下午5:30请假回家。”老板对时间的要求很苛刻。科学家几乎没抱什么希望。  相似文献   

16.
“牛皮癣”     
我说:“拿上照相机,出去走走。”妻子问:“拍什么?”“我想写一篇文章……”“写文章还要配照片?”“不拍照片,人们会不相信的。”“不至于吧……”“不!这次如果不配照片,人们肯定不信。”妻子拿上照相机,半信半疑地跟着我往外走。  相似文献   

17.
“今天晚上我就要结束我的生命了。”1月2日晚,正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菏泽成武县一家企业的老板高博突然来电,语调低沉地说。一周前他刚刚接受过经济观察报记者的采访。高博是山东菏泽成武县一家中型规模民企的老板。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反贪生涯中,每次和贪官或行贿人谈话时,经常用到两个词汇——“收钱”和“送钱”.很忌讳用法律术语“受贿”和“行贿”这两个字眼。因为我认为这样不会太刺激他们。毕竟,我们干的是与虎谋皮的活,不能不讲究方式方法。但时间长了,甚至连我自己都不明白这几个词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个词我们也是经常挂在嘴边的——“花钱”。  相似文献   

19.
幽默     
《政府法制》2014,(18):33-33
太喜欢 男友:“我送你的生日礼物喜欢不?”女友:“嗯,可好看了,贼喜欢!”男友:“真的吗,那咋不见你带在身边呢?”女友:“刚刚不是告诉你了吗?贼喜欢,被偷了。”  相似文献   

20.
幽默     
《政府法制》2014,(6):33-33
老板牌 家里正在装修,小朱陪老婆买吸油烟机。 老婆挑了半天仍然举棋不定.小朱想了想.说:“要不就买老板牌吧.我们上班要为老板干活.回家了,就用老板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