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漠南 《政府法制》2013,(21):22-23
“吴官正这个黑皮,不知海里的水有多深,不知人心难测。”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期间,吴官正曾经梦见有人这样议论他。这个梦至今仍存留于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梦中,吴官正为自己作了辩解:“脸黑不是我的过错,虽不知水深几何,但再深也有底。虽不知人们心中想什么,但知道人民心中有杆公平秤。”  相似文献   

2.
记得还是在孩提时代,于懵懂之中接受渐进的启蒙教育时,不知是何人,也不知是在什么场合,更想不起是为着什么事而说起,反正是一句不晓得传了多少代人的古老遗训,于不知不觉中深镌在我的脑海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没有想到的是,在做了20年法官之后,...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史霞没有告赢强生,她迷惑了,不知消费者该相信谁?与她有同样疑惑的,是千千万万个消费者。  相似文献   

4.
律师信箱     
《法治纵横》2014,(3):41-41
案例一:你好,我是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务工的农民工,承包方未按约定的时间支付我们8个人的工钱,不知该怎么办?谢谢!  相似文献   

5.
绿茵场上,球员英姿飒爽;观众席中,球迷摇旗呐喊;这曾是一幅多么融洽、和谐的画面。然而,不知何种原因、不知何时开始的乌云渐渐遮蔽了这美丽的画面。球迷的热情在一场场“潜规则”下“表演球赛”的消磨中变得悲壮,球迷的泪水在一次次欺骗下变得冰冷,究竟是谁在操纵着纯洁的绿茵场?究竟黑幕下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究竟是谁伤害了球迷单纯的爱球之心……  相似文献   

6.
人们只知道林则徐之前及林则徐生活的时代,鸦片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不知民国时代鸦片问题的严重性,比林则徐在世时犹有过之。  相似文献   

7.
2000年3月6日清晨,薄雾朦朦。喜欢运动的人们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邯郸市国税局办公楼前晨练,不知是谁,无意中发现国税局玻璃门前竟摆放着一个硕大的花圈。  相似文献   

8.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6):17-17
李克,战国初期魏国的著名政治家、法学家。 魏文侯想任命卿相,请来李克询问:“我打算任命卿相,不知是用翟黄好还是用魏成子好,希望先生帮我选择。”  相似文献   

9.
秋夜思母     
李维 《青海检察》2009,(4):64-64
我本不该在这清凉透彻的深秋去打扰母亲。也许,待南雁归来时会携一缕幽思带给我,但不知印上去的是祝福还是泪痕。  相似文献   

10.
检报 《政府法制》2012,(30):39-39
李克,战国初期魏国的著名政治家、法学家。魏文侯想任命卿相,请来李克询问:“我打算任命卿相,不知是用翟黄好还是用魏成子好,希望先生帮我选择。”  相似文献   

11.
前些天波士顿下了入冬以来第一场雪,温度也降了下来,看来今年的冬天是姗姗来迟了。不知北京那边怎样?是不是天气要更加寒冷呢?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08,(12):11-14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们这个崇尚儒家文化的文明国度里,诚信,原本是人们为人处事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古人说:“钱财如粪土,信誉值千金”,“人无信不立、鸟无翅不飞”,“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假冒伪劣充斥我们身边:假烟假酒假食品。假照片假新闻。假文凭假钞票,还有虚开增值税发票、基金黑幕、足球黑哨、高考作弊、短信诈骗……一时间,我们眼花缭乱,惶惶不安,甚至不知该相信什么。我们的社会,正遭遇着空前的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3.
路非经过不知难 2014年3月24日,我们从昆明驱车前往怒江采访全国“谁是最美基层法官”活动候选人邓兴。  相似文献   

14.
    
赫牛 《当代审判》2003,(8):34-35
一陈惊悸抽泣,使我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头昏脑胀,不知所梦何事。  相似文献   

15.
协查小记     
说来挺有意思,短短三周的时间,我们变换了两次职业角色:先是小区物业公司的勤杂人员,然后是交警。幸亏目标被抓住了,否则,真不知我们还要扮演几个角色呢。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2008,(1):46-46
问:我是一名农民工,近几年,同乡在赴上海、新疆、东北、山东等地施工时,陆续有一些人因工受伤。由于各地赔偿标准不同,大家对应该在哪里打官司认识不一,不知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相似文献   

17.
程成 《公民与法治》2012,(15):19-20
“老年丧子”,对老年人无疑是极大的打击。雪上加霜的是,许多老年人存遭受意外打击后,往往因不知如何维权而使自身利益被损害。子女因交通事故伤亡便是其中之一。那么,老年人对此该怎样维权呢?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何时开始,“送礼之风”也刮进了联合国安理会。我在安理会工作期间,发现每届安理会主席都会向其他理事国的代表送礼.送礼是“公开”的,通常是在月底,礼品常常有独特之处,而且寓意深刻。  相似文献   

19.
亦明 《政府法制》2010,(4):39-39
前些时候,我到美国探望叔叔。 不知是美国的生活条件太优越,还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叔叔和婶婶的身体明显发福,肥胖的身躯显得很臃肿。叔叔说,肥胖还给他带来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相似文献   

20.
格言解析 不知法律不免责的格言,常被译为不知法律不免罪、不知法律不宽恕、不知法律不赦、法律错误不被允许等.格言所表达的内容是一项原则:“在作为主观的犯罪成立要件的犯意中,不要求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这一原则起源于一概不允许认识错误的、诺曼底时代的绝对责任.事实认识错误在13世纪布莱克顿的教科书中,已被承认为抗辩理由;与此相对,关于不知法律或者法律认识错误,却一直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乃至不影响量刑.于是,形成了以下局面:不知法律有害,但不知事实无害.换一个角度来说,不知事实免责,但不知法律不免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