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的效果受到政策本身的科学性、执行者素质以及政策运行与监督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要避免政策执行不力,必须加强政策宣传,培育政策执行环境;实行依法行政,提高执行人员素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运行和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政策过程的制定、执行和变化。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公民社会对政策过程的积极影响。但由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仍处于兴起阶段,对政策过程的影响较小,政府主导模式仍没有变化,所以公民和政府应共同促使我国公民社会的成熟,转变我国政府传统行政方式。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开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是依法行政的价值取向 ,行政公开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我国推行依法治国政策的必然发展趋势 ,有其必要性及现实意义。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现状不容乐观 ,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行政公开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宪法中规定公民的知情权 ;2 .加强行政公开的法制化建设 ;3.扩大行政公开的范围 ;4 .规定违反行政公开的法律责任并建立相应的救济制度 ;5 .把行政公开与公民的言论自由结合起来 ,通过舆论监督促进行政公开  相似文献   

4.
政务公开是当今许多国家推行行政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公民与政府关系角度来看,政务公开包括信息告知、政府与公民互动、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层含义.在对中国政务公开实践评估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需要从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入手,重构政府与公民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公民的参与是这一重要一环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可以促进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理解,有效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绩效,进而让政策最大化地维护和实现公众的利益。然而,在当今社会,存在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积极性不足、参与渠道不完备、公众人员缺乏政治素养等阻碍公民参与政策执行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大参与建设政治文明的宣传,健全公众参与政策执行通道,建立起公众与政府间的有效沟通渠道,让公共政策执行真正落实到实现和维护公民的利益上去。  相似文献   

6.
公安行政执法理念以人为本,强化对行政相对人的服务意识;以群众的满意为尺度;切实保证程序正当,执法公正。提升公民地位通过行政公开、行政服务承诺、便捷有效的投诉机制和公众评审等制度来体现由民做主、为民服务、公民参与的以民为本的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下,公共政策制定的阻滞因素除了协商主体的政治素养不高和政治能力贫困,还包括协商博弈过程强势力量操纵、网络媒体等运营缺乏硬法支撑以及网络平台存在滥用和暗箱操纵。另外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绩效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行政经费受限等也纳入阻滞因素中。优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下的政策制定,应加大教育与意识培养,提高参与政策制定的公民素养和政治能力;也要完善政策制定的沟通平台和监督与信息反馈机制,以加强制度透明化建设;同时还要健全法律法规,有力支撑政策制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实施。  相似文献   

8.
刘东杰  李哲 《工会论坛》2007,13(1):134-135
长期以来,在我国公共政策领域一直存在着“肉食者谋之”的观念和政治冷漠的现象,普遍认为政策过程是国家机关的职责,公民只是政策对象,致使政策各环节都缺少公众的身影,大大削弱了政策的合法性,使政策执行遇到认同性危机与阻力。如何扩大公民政策参与,增强政策合法性,成为当前必须着手去研究和解决的一项艰巨课题。  相似文献   

9.
柏淑清  黄静 《工会论坛》2003,9(6):112-113
行政知情权只是保证了公民了解和监督法律执行过程中的情况,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公民的法律制定中的参与和监督,这就是立法知情权及其制度设置--立法公开制度.但是目前我国的立法公开制度还在探索当中,对公民立法知情权的保护没有形成法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政府形象建设: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政策的有效执行是以政策执行主体的认同和接受为前提条件 ,而这种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政府的形象。要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首先要通过提高政府行政绩效和搞好政府公共关系来改进政府形象 ,以此增强公众对政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在政策执行中,由于经济增长激励的优先性、治理结构的多层次和碎片化、环境政策的公共物品属性、环境资源供给激励机制的缺陷以及公众环保行动动力不足等原因,致使环境政策在实践中执行效率不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理顺环境治理层级结构、促进多政策工具联动以及全方位提升公众环境素养,从而提升环境政策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目前副职超编现象的公共政策执行考察,可以推导出政策在政府组织内执行时的阻滞因素,包括传统行政文化、传统行政习惯、组织和执行者的利益追求、组织的双重性和复杂性、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3.
政策评估主体界定与确立是政策评估能够顺利施行的前提之一。由于多方面原因,如今普遍存在着政策评估主体中公民参与与回应不足问题。重视政策评估中公民参与并确立他们的评估主体地位应进入各级政府重点工作日程,促进民意表达渠道畅通与政务公开等制度平台建立,重视党员在促进公民参与政策评估中的作用,将政策评估纳入总行政绩效评估体系框架中,大力推进电子民主应成为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重申了坚定不移地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构思。在十六大政治报告的指导下解决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走向胜利的保证。 一、理论选择 从理论上讲,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由于政府的主要功能是执行国家意志,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公民意志)的执行机关,担负着在实践中直接面对公民行使行政管理的任务,因而政府和公民关系最容易发生扭曲甚至颠倒。传统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5.
官僚制组织对政策制定的阻滞主要表现在:制定政策滞后、公共性的缺失、寻租行为。阻滞的原因是官僚制组织层级过多、不断扩张以及官员把官僚制组织当成避风港。解决的措施包括: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有效的政策;拓宽公民参与渠道,确保公民需求及时输入;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实现有效外界监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族群政策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这套政策在多年的执行实践中出现了各族群不公平、族群认同度高于国族认同、政策执行主体心态不成熟等偏差。从公共政策生命周期理论视角来看,调整这些偏差需要在族群政策执行过程中加强国族认同教育、适当调整少数族群的"特权"、弱化少数族群公民的族群意识、强化政策执行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促进中华民族全体公民维护好各族群平等团结的大局。  相似文献   

17.
行政上的公民参与催生了开放政府概念,开放政府成为政府发展的趋势。开放型政府是一种政府理念、一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政府模式。开放政府的第一要义是公开。开放政府的另一重大主题是行政的公众参与。如果说信息是决策的基础,那么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参与行政过程、参与决策、参与治理的基础。开放型政府就以信息公开为前提,以公民参与为核心内容。在推动开放型政府进程中,公民有序参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出现了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的碎片化,公民社会也随之兴起。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过程,即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督和政策终结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如扩大了政策制定的主体范围、促进了政策内容的科学与合理化、改变了政策制定模式、促进了涉及相关利益的政策执行的顺利实现、私立性妨碍了政策执行、参与的不平衡导致政策评估的不完全、完善了政策监督机制、缺乏合法的监督途径使得监督力不足、积极推进了无效政策的终结等,加强对公民社会的研究,探讨其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为公民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祖晏 《工会论坛》2009,15(3):150-152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计划先实行工人监督,尽可能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很快证明仅仅实行工人监督的措施已经不够。1918夏天,俄国爆发了国内战争,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战争结束后,列宁等俄共领导人想继续通过实行这一政策使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但结果是失败的。1921年初,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停止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列宁的过渡思想之所以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有其深刻和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论地方立法民主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是立法民主化的基本表现。我国公众参与贯穿于地方立法的各个环节,不但存在明确的政策支持和上位法依据,呈现从地方政府规章到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态势,而且公众参与途径和形式趋向多样化和制度化。完善我国地方立法民主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应实行立法信息公开、引导公众主动参与立法监督和区域合作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