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作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为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2.
高祖贵 《前线》2012,(12):172-175
党的十八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21世纪新十年的新起点,也是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前进的新标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世界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亟需深入系统谋划中国对外战略,推动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相互促进。学习报告关于我国对外战略、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一些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谋划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要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重要内容之一。确立“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从中国国情、社会制度、国际大趋势和现实要求出发的,这是一条正确的和惟一能确保中华民族复兴的对外发展道路,也是当代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4.
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愈益凸显,要求中国在和平发展的征途上,必须给予地缘文化战略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实施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文化战略,既要根据世界不同的地缘特征和国家不同的文化特质,采取内容多样、形式不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方略,又要充分利用国际制度赋予的文化权益,借助国际社会反对文化单边主义的力量,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国际文化新秩序,这样才能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地缘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国际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统一。国际战略环境是制定国际战略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就要准确判断时代主题,对本国与他国的实力做出正确的评估,使国际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我国的外交理念时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P46)。这一理念奠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是中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基本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7.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同时也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和平发展”战略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外交理念、外交方式、外交布局、外交内容、外交策略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外交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战略视角下,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时代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深刻洞察文化在对外战略中所处的背景、手段乃至目的后作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科学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对软实力在政治价值观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硬实力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和平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基于当前我国国家利益面临的外在威胁而提出的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景治 《新视野》2006,(6):20-2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多边多元外交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的战略支撑点;进一步稳定并不断改善周边环境。同时,中国也要积极应对“冷战思维”和是否放弃不结盟政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和历史上许多大国的“战争崛起”不同,中国的战略选择是“和平发展”,国际国内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但和平发展并非易事。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要采取切实的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和平发展战略蕴涵许多新的内涵,如加强与现行国际秩序的协调,摒弃“零和”,寻求共赢,注重制度等软实力因素,树立新安全观、新权力政治观等。这些内涵为中国海权观设定了新的价值纬度。海权建设要适应和平发展战略的要求,避免挑战现行国际秩序。在发展海洋军事力量的同时更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要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作为海权建设新的内容。同时,发展海权要着眼于海上资源安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发言中首次向全世界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倡议。和谐世界这一外交新理念的提出,鲜明地表达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对世界新秩序的主张,标志着中国外交战略开始新的转型。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庄严宣告,这一战略抉择对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将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对外战略总方针。  相似文献   

13.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贯主张和必然选择.邓小平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和特征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涵丰富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思想继承了邓小平相关理论,并在立足点、着眼点、历史渊源、哲学基础,紧扣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趋势,对国际新秩序问题的探讨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邦 《新视野》2004,(5):15-17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提出,引起国内国际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本文论述了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含义,认为它是对历史上大国武力崛起旧道路的否定,是和平与崛起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的提出,对于人类历史和中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条件、机遇和困难、压力及挑战。认为目前中国和平崛起还是一种理想和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长期奋斗,制和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6.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贯主张和必然选择。邓小平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和特征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涵丰富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世界大势与中国对外战略作出了新的深刻阐述,鲜明地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四个大力”主张:  相似文献   

18.
王平 《学习论坛》2005,21(6):44-47
和平崛起新道路与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有着直接联系,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奠定了和平崛起新道路的理论基石,拓展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空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现实而理性的选择。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平崛起"国家战略的确立,使中国经济保持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平稳、快速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源安全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保障,中国的和平崛起对能源安全又具有稳定作用。构建中国和平崛起的能源安全战略要采取以下措施:立足国内,节能优先;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建立地区性能源机制;完善石油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组织促进国际和平的思想渊源久远,新自由主义形成后,国际制度(组织)和平论成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国际制度(组织)通过制止破坏规则者、在冲突各方中居中调停、传递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解决问题、社会化和形成规范、产生相互认同感等功能,起着促进国家间合作、减少国家间诉助武力倾向的作用。但是这一理论在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绝对获益与相对获益、国际制度中的权力因素、国际制度的分配和正义以及理论的解释力等问题上依然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