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八世纪以来的西方世界的现代化,其直接动因就是文艺复兴以来的、高扬人之理性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与西方内生性的思想启蒙不同,中国现代化思想启蒙是由于外力压迫而产生的,其思想启蒙之路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三个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党和政府所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囊括了启蒙运动以来的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本质内容,并实现了对二者的超越,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单纯强调人之价值、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发展观念。这无疑是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当代启蒙。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3)
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深深震撼了中国人,在西方列强面前,过去"天朝上国""泱泱大国"的尊严丧失殆尽,"天朝礼制"土崩瓦解。洋务运动虽然不可避免地以失败告终,但是在举办洋务的过程中,中国人的对外思维方式和对外观念逐渐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对中国迈向现代社会、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詹宇昆  肖毅敏 《学理论》2008,(22):77-79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来展开阐述并解释"第四势力"与"舆论监督"的概念。其次,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如:二者都体现媒体的基本职能,二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二者都体现公益性,二者都来源于公民权利。第三从法理的层面运用阐述二者的不同点:二者的主体性质不同、二者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法律对二者的要求不同,对二者的主要制约方式不同。最后,探求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中国与西方都存在着空想社会主义。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传统的“大同”理想。中国的“大同”理想和西方空想社会主义都要求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消灭剥削压迫 ,消灭私有制 ,实现社会平等。在追求社会理想上二者有相近之处 ,而在各自的表现形态上有其不同的特点。中国“大同”理想突出的特点是“大同”、“均分”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则主张“公有共享”。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思想来源 ,中国“大同”理想则是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条件 ,二者的碰撞和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论改革开放以来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党内民主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尽管分属不同的概念范畴,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现实的政治实践中,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文章以党内民主为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关系逐步融合的过程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文章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概括和分析了二者关系科学建构的历程和具体动因,并归纳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民主集中制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丁克家庭开始在中国国土上萌芽生长,这对于中国传统生育伦理思想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基于前人的研究,从伦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有过三次成功的交流。第一次是中国古代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结合 ,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第二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次是马克思主义、西方市场文化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合 ,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中国社会伴随着中外文化的成功交流不断走向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西方马克思学:启迪作用与重大缺憾"广义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比较侧重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二是比较侧重于文本考证、文献研究的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称为狭义的西方马克思学。二者虽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解读模式上却基本一致,多半都采取"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即按照西方哲学框架来解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孟学华 《学理论》2009,(10):137-138
从鸦片战争经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从甲午战争经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人开始把学习的目光转向俄国,开始抛弃西方资本主义,向往和接受社会主义,最终找到了一条走向独立富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刘曙光 《学理论》2009,(10):18-19
中国古代功利主义的“利”其实和“义”紧密相连的,他们的修身不是修利己之身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是追求天下人的幸福。西方的功利主义的基础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道德一次次被冲击面临崩溃的边缘。我们不妨用中国文化融合西方文化,把经济建设引向健康的轨道。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就是对传统“义”的丰富和开掘。  相似文献   

11.
庞翼平 《学理论》2011,(14):45-46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物化理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主要讨论物化和物化意识。马克思异化概念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二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概念理解上有差异;对消灭物化途径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12.
赵世环 《学理论》2011,(31):46-47
1 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也是中国传统封建教育变革的开始。洋务运动开办新式学校进行科学教育、派遣留学生、改善教育体制等措施,促进了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但在此过程中也因为地主阶级制定制度和政策上的缺陷,导致教育改革收效甚微。从教育角度来剖析洋务运动,以期对此运动的得失成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如何认识现代西方经济学,已成为经济理论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与此同时,如何吸取其对我国改革开放有用的部分,也提到我们面前。鉴于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对此进行一地探讨,显然是有益的。一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条件下西方国家的经济思想,既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所固有的辩护性,又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使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所瞩目。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哲学精神是什么?人们对此有不同回答。本文认为,实践价值哲学的兴起是对西方理论价值哲学的全面超越,是中国对世界价值哲学的重大贡献,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哲学被认为长期落后于西方的局面。实践价值哲学是推动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当代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二、西方马克思学:启迪作用与重大缺憾 “广义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比较侧重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二是比较侧重于文本考证、文献研究的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称为狭义的西方马克思学。二者虽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解读模式上却基本一致,多半都采取“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即按照西方哲学框架来解读马克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之重要性与正确性已不言自明。但自改革开放伊始,国内外便存在对改革开放"非意识形态化"之四重误读,即"历史误读""性质误读""文本误读""问题误读"等。这些误读,不同程度消解改革开放共识,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梳理和探讨这些误读,对其进行学术批判,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改革开放观,加强和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警惕和防范西方的"和平演变",积极应对新时代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把中国建设成独立、富强、民主、文明、法制的现代化国家,从鸦片战争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才逐渐认识到,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主要方面。经济是物质基础,政治是制度保证,文化是精神基础。三者彼此相关,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中共十六大报告是对这些探索和努力,特别是对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所作的科学总结。报告中对文化作用的强调,揭示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一、文化建设与人的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的根本?160多年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救国方案。鸦片战争时期,魏源认为武器落后是中国战败的原因,主张由军事工业的现代化入手,掌握西方致胜的长技。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竞言武事”,以为“钩牙锯爪,为国家首事”,将  相似文献   

18.
正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改革开放将导致中国和平演变,中国将沿着市场经济之路,在与世界接轨中,进入西方轨道——这是美国对中国的又一次战略误判。中国按照自己的国情进行经济市场化,但是没有按照美国的模式进行"政治民主化"。市场经济,是人类发展到现在相对有效的一种创造财富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与资本主义制度相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政府中一派官僚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警醒,认为中国正处于“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洋务运动》第5册第119页)之中,“识时务者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系统的论述,它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走自己的路"的结果.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不同,它是实质民主而不是形式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政治基础.西方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而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人类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新的问题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民主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