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改造运动”前景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崩盘式的失败和丧失政权,是国民党改造的起因。国民党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在四年后重新夺回执政地位。“黑金政治”、“威权体制”、“隐性台独”是国民党沉疴日久的积重;“政治资源”流失、党内派系分裂和政治版图重组使国民党进一步面临失重。国民党改造的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其再出发路程异常艰难。改造绩效取决于未来四年三大选举的结果和国民党对台湾新政治生态的应变。  相似文献   

2.
杨毅周 《台声》2000,(5):8-9
2000年3月18日 ,台湾“大选”落幕 ,国民党候选人惨败 ,民进党上了台 ,从而宣告国民党在台湾统治55年的结束。3月24日 ,李登辉在民众的一片叫骂中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 ,从而结束了为期12年的所谓“李登辉时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 ,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趋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在内外压力下 ,蒋经国于1987年被迫解除戒严 ,开放党禁 ,同时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于是 ,两岸交流迅速增加 ,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都进入转型期。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 ,李登辉作为接班人接任台湾“总统” ;同年7月 ,李登辉接…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3,(9):52-52
8月3日,台湾社会对役男洪仲丘冤死的愤怒,通过网络的简单召唤,催化出一支近25万人的“白衫军”走上凯达格蔓大道。当天,岛内民众高举一张张淌血的“公民之眼”图像,场面让人肃然。这样的规模和情绪,传达出岛内民众对台当局的颟顸、敷衍,忍耐已达临界点。若以为这场示威只是为抗议台军重重黑幕,恐怕就低估丁这项行动的意义。事实上,这次示威掺杂了岛内民众对社会种种不公不义现象的义愤,集中藉由“洪仲匠案”找到一个宣泄出口。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团结大陆台湾人抗日力量进行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斗争,同时在大后方开展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为唤起祖国民众对台湾回归的关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台湾革命同盟会作为台湾人的民众团体,难免受到当局的监控,在国民党以党领政的党国体制下,其与国民党台湾党部争夺台湾革命运动领导权的过程中处于劣势,但台湾革命同盟会对于光复台湾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黄涛 《两岸关系》2014,(6):49-51
<正>3月以来,由于接连遭受部分台湾学生占领"立法院"议场和反核四社会运动的冲击,国民党的好感度和马英九执政团队的威信受到重挫。经过反思,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决定大力推进党务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延揽郝龙斌、朱立伦、胡志强担任国民党副主席。从目前台湾各界的反应看,此次党务改革有利于国民党世代交替,扩大决策圈,因而获得了国民党内和台湾舆论的普遍肯定。  相似文献   

6.
“文化台独”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必松  颜君烈 《台声》2001,(4):16-17
长期以来,岛内分裂势力一直将“文化台独”作为制造分裂的一种重要手段,企图割断台湾与祖国的文化联系,进而改变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独”心态。民进党上台执政之后,在祖国大陆、岛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反“台独”的强大压力之下,不得不调整其“台独”策略,由“急独”、“硬独”、“明独”变为“缓独”、“软独”、“暗独”,将争取“实质台独”作为推行“台独”主张的主要策略 ,并鼓吹“台湾的前途必须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企图为其“台独”主张披上“民主”的外衣,以此迎合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实际是想以“民…  相似文献   

7.
彭韬 《黄埔》2020,(3):22-24
2020年1月11日台湾大选落幕,蔡英文胜韩国瑜265万票连任,民进党以61席过半继续成为台“立法院”第一大党,台湾政坛再次形成绿色绝对统治,并确定了“绿大于蓝”的政治版图。民进党靠“民粹”斗争起家,蔡英文执政4年,政绩乏善可陈,为争取选票,只能变本加厉地攻击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蓝营“倾中”,营造选民支持国民党就是变相“卖台”的政治氛围。蔡英文上述动作意在将岛内普通政治斗争上升为意识形态对决,将选举矛盾导向统“独”矛盾,通过制造社会“危机”为选战加分。  相似文献   

8.
肖敏 《台声》2001,(3):1-1
今年的2月28日,是台湾人民“二&#183;二八”起义54周年纪念日。54年前,台湾同胞不堪忍受光复后“劫收”台湾、欺压民众的国民党暴政,奋起抗争,爆发起义,很快遍及全岛,形成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事发后,国民党当局迅速调集军队到台湾,进行疯狂大屠杀,几天之内,岛内横尸遍地,血流成河。“二&#183;二八”起义遭到血腥镇压,台湾进入白色恐怖时期,台湾民众从此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难中。  相似文献   

9.
去年,台湾政坛出现了一个新的在野政治势力——既有别于国民党当局、又不同于民进党的第三种政治势力.1993年8月1O日,台湾“立法院”国民党“次级问政团体”——“新国民党连线”成员赵少康、李胜峰、李庆华、郁慕明、周荃、陈癸淼、王建煊等七人,宣布退出国民党,组建“新党”.8月25日,新党完成政党报备手续,正式成为台湾第74个政党.近一百年来,国民党经历了多次公开的分裂与另立中央.但是,退守台湾以后,内部分裂正式另组新党,这还是首次.新党公开与国民党决裂,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争权夺利和鱼肉人民的内幕,是台湾民众愿意看到的.新党标榜可以制衡两党,即国民党和民进党,也是有吸引力的口号.再加上反“台独”、反金权、反腐化、反特权的诉求,以及个别成员在民众中树立了“正义”的“清新”形象,新党有一定魅力.而台湾民众对国民党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10.
台湾政治转型以来,其民主政治的步伐基本上还处在以“选票”为中心的阶段,“选民文化”强过公民文化,而“省籍-族群-本土化”的政治进程更加剧了这些倾向,造成了“省籍-族群”间矛盾的激化,政治文化偏重于对抗,政治悲情被滥用,不仅在重大的价值与政治问题上而且在很多社会议题上也无法达成共识,政治陷入空转。为改变这种情况,台湾建构公民社会的力量进行了相当的努力,推动“协商民主”的实践,如提出公共新闻学、公民论坛、公民会议、社区协商等,尤其是进行“省籍-族群”间的沟通与和解活动,希望以此厚植台湾的公民文化,匡正“选票民主”的疏失。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台湾“大选”序幕逐渐拉开。就在国民党、民进党两党积极部署党内初选之际,第三势力似又呼之欲出。以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为首的一批政界、学界、文化界与企业界等知名人士发动“我心未死”运动,展开争取10万人的网上连署行动,企图在蓝绿两大阵营之外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势力或第三势力。然而,纵观台湾社会政治现实与过去的历史经验,第三势力前景暗淡,很难改变岛内稳固的蓝绿二元社会政治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12.
1933年11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推动下,驻守在福建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及第三党黄琪翔等反蒋派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他们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共产党合作,开展抗日反蒋运动,这就是著名的“福建事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加强与台湾青年族群的沟通,获得青年一代的支持,国民党启用了一批青年才俊,其中李佳霏、殷玮身居上传下达的位置,活跃在台湾政坛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民党给外界"百年老店"的印象,扩大了国民党在台湾民众中的支持基础。"猫女"李佳霏李佳霏是马英九的嫡系学生,因形象与沟通能力出众而受到重用,成为台"总统府"史上首位女发言人。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兴与败”掌握在您的手里,曾记否?20世纪80年代我们台湾人引以为豪的盛况“金钱淹脚目”的岁月?时至今日,台湾经济每况愈下,老百姓怨声载道,前后不到20年的短暂光景事出有因,国民党的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00,(2):21-22
台湾2000年“总统”大选竞选中,“中兴票据案”震惊台湾政坛。 杨吉雄抛出“兴票案” 去年12月9日上午,正当宋楚瑜在台北市仁爱路办公室会见前来台湾的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会主席卜睿哲的时候,国民党的不分区“立委”杨吉雄召  相似文献   

16.
台北文林苑、苗粟大埔抗拆迁,声援"广大兴"船长,为洪仲丘呐喊,反"旺中媒体垄断","反服贸"学运,"反核四"游行一系列事件说明,台湾所谓的"新公民运动"是由激进的绿营政党与政治人物组成"台独"势力暗中煽动青年学子、一部分对现状不满的民众发起的政治抗争运动,呈现"公民运动""异化"与"绿化"的特点。这些运动旨以"民粹主义"削弱执政者统治的合法性,阻碍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而台湾执政当局缺乏原则一味退让,更增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变量。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8,(2):19-19
台湾“立委”选举被认为是3月22日“大选”的前哨战。结果是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崩败。有国民党人认为,这是台湾民众对陈水扁投下不信任票。这个结果,对两个多月后的“大选”,虽然有一定指标作用,给国民党打强心针,但是选“总统”和选“立委”有很大不同,两党胜负的悬殊比例,未必会在“大选”中重现,因此现在就说马英九可以当选,言之尚早。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8,(3):15-15
台湾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近日向台湾民众发出呼吁,要求他们既要支持民进党的“入联公投”,也要支持国民党的“返联公投”。他还声称,“爱台湾就不要让台湾受到伤害.公投案若无法过半,将是对台湾的最大伤害”。  相似文献   

19.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台湾政坛的“第三势力”张亦民,赵向前1993年8月10日,国民党内部派系“新国民党连线”正式宣布脱离国民党,另组“新党”。这是国民党成立近百年来已有过的多次分裂中的又一次公开分裂。新党的政治主张是:既反对国民党主流派的金权政治和国家统一政策,也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