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期刑罚的目的刑理论取代了报应型理论后,起诉便宜主义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承认,成为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一大趋势。许多国家通过对检察制度改革赋予检察机关充分的自由裁量权,暂缓起诉制度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起诉便宜主义在刑事诉讼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暂缓起诉制度在外国刑事诉讼法中得到普遍采用。其中以日本、德国、美国为典型代表。上述国家关于暂缓起诉制度的实行较为成熟,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适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对暂缓起诉制度是否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存在,理论界仍存在较大争论。  相似文献   

3.
暂缓起诉制度作为一种刑事分流程序,是检控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体现,具有暂时性和不确定性。构建暂缓起诉制度,有助于弥补现有刑事不起诉规定的缺陷,改善司法资源的日渐不足的现状。它迎合了刑法目的刑理论的要求,在本质上并不侵犯审判权,并在和谐语境下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然而,由于暂缓起诉存在先天的弊端,在具体的制度构建中就需要理性规制,加强各方面的制约力量的配置,从而避免权力不受控制地被误用或滥用。  相似文献   

4.
5.
构建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暂缓起诉,是指对于应当起诉,但情节轻微的刑事案件,如果不提起公诉更有利于感化、矫正犯罪嫌疑人,更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在规定的考验期内履行一定的义务,暂时不予起诉的制度。被暂缓起诉人在考验期内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检察机关不再对其起诉; 不履行规定义务的,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暂缓  相似文献   

6.
7.
暂缓起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缓起诉是检察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暂时性和不确定性。起诉便宜主义、公共利益价值目标、刑罚经济原理是其存在的法理基础。暂缓起诉有利于完善刑事公诉制度,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实现诉讼经济和效益,在整个诉讼制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暂缓起诉制度具有保障当事人权利、实现诉讼效率和刑罚目的等功能。为迎合刑罚理念的变化,顺应起诉法定主义走向起诉便宜主义的趋势,特别是在"人权入宪"和"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相关检察院试点改革的实证基础上,重新对公诉权进行配置,引鉴并创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9.
暂缓起诉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司法效率,有效配置司法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暂缓起诉制度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实现诉讼经济,保障人权;有利于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而且从检察官起诉裁量权的发展趋势来看,暂缓起诉具有合理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立法上确立和规范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暂缓起诉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维智 《政治与法律》2005,68(2):116-119
暂缓起诉具有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贯彻刑法个别化原则,有利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等作用.但是缺乏救济和制约的暂缓起诉可能导致不起诉权的滥用和司法腐败,因而应控制其适用案件范围、严格审批程序、建立配套的制约救济程序.我国应借鉴暂缓起诉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对案件是否起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暂缓起诉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及其检察官对于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犯罪性质、年龄、处境、犯罪危害程度及犯罪情节、犯罪后的表现等情况依法认为没有必要立即追究刑事责任而作出暂时不提起公诉的制度。目前实行暂缓起诉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有德国、日本、美国、荷兰以及我国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12.
暂缓起诉在诉讼法理论上存在较大的争议,它是作为起诉与不起诉的一个衔接阶段,在整个诉讼制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想完善整个刑事诉讼制度,构筑暂缓起诉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分析暂缓起诉制度的含义渊源出发,剖析了目前在我国适用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分析了我国借鉴该制度的意义,并对该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暂缓起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聚荣  浦爱华 《中国司法》2006,(11):102-104
暂缓起诉制度,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法中并无明文规定。近年来,各地检验机关在进行诉讼改革时,积极探索实践暂缓起诉制度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也遭到了理论界的众多质疑。但实践向为立法之先导,在刑事法律日趋人性化的基础上从理论及司法实践方面予以探讨,构筑暂缓起诉制度,以为立法之准备。一、暂缓起诉制度的基本理论暂缓起诉制度,又称为起诉保留、起诉犹豫或延缓起诉制度,主要是指检察机关对于某些已经达到起诉标准的犯罪行为,基于犯罪嫌疑人的自身状况、刑事政策以及诉讼经济的考虑,通过设立考察期…  相似文献   

14.
暂缓起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暂缓起诉制度对维护秩序、保障权利、平衡公益,发挥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实现案件分流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出现滥用公诉裁量权等流弊。本文通过对暂缓起诉理论的研究,比照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暂缓起诉制度,参照外国的经验,提出创建我国的暂缓起诉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惩戒和挽救是司法遵循的原则,公正和效率是司法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原则和目标,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暂缓起诉,就是其中值得注意的方法之一。一、暂缓起诉的概念暂缓起诉,又称“缓诉”、“附条件不起诉”、“暂缓不起诉”或“暂免起诉”,在日本则称为“起诉犹豫”,是指检察机关对已经构成犯罪但罪行较轻的犯罪嫌疑人暂时不起诉,并要求其在设定期限内履行特定的义务,如果按要求履行了上述义务,对其犯罪行为不予追究,否则就按所犯之罪行起诉的一种诉讼决定。暂缓起诉是一种程序上的处分决定,旨在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一个在非监禁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暂缓起诉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侦查阶段之后、提起诉讼和进入审判程序之前,在理论框架中归于起诉中,是我国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中的重要内容.暂缓起诉制度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从传统的保护、同情被害人转向平等地兼顾、尊重和保护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理念.检察机关行使起诉裁量权的一般对象都是社会危害小、可塑性强的犯罪嫌疑人,一些起诉后或定罪后将对其人生前途等影响重大且应当惩罚性非常轻微的犯罪嫌疑人,无疑得到了“重新做人”的机会,避免“标签化”,也能够促进诉讼分流,实现诉讼效益.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刚刚得到立法确认,对象、范围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建设还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应当结合法律新规对该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推动其在制度健全和法律周圆.  相似文献   

17.
暂缓起诉制度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力  刘中发 《法学杂志》2004,25(5):57-59
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现行立法规定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宽严相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政策依据,现行缓刑制度运行的良好效果和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非刑事化处理的成功做法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实践基础。为了保证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良性运作,必须通过立法科学地确定暂缓起诉的适用对象,合理地设立暂缓起诉的适用条件,有效地发挥并制约检察机关的暂缓起诉决定权。  相似文献   

18.
19.
刑事案件暂缓起诉制度慎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案件暂缓起诉制度是近几年来少数检察院在尝试司法改革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产物,它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依法可作起诉的案件实行的一种附条件决定暂缓起诉,并视规定期限内所附条件的完成情况,届期决定是起诉还是不起诉的刑事诉讼制度。其适用主体一般为未成年人、残疾人、弱势群体人员:担任重要职务或具有特殊专业技术他人难以代替的人、有突出经济贡献的人以及单位犯罪中犯罪情节较轻的负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通常情况下,检察机关对移送起诉的案件要么提起公诉,要么决定不起诉。诉与不诉是检察机关公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全部。笔者认为,实行暂缓起诉,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从司法实践方面分析,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