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7月12日,东盟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外长,与太平洋地区的五个“对话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美国)的外长就加强东盟和太平洋国家经济合作这个课题进行了讨论。这就是国际上通称的“六加五”会议。会上,这些国家的外长们就太平洋地区前景问题交换了看法,并原则上同意了东盟提出的开展“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的建议。“六加五”会议引起了国内外舆论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继2001年正式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CAFTA”)计划之后,2002年11月4日,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1997,(4)
1997年12月中旬,东盟9国领导人和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领导人在吉隆坡分别举行了“9+3”和“9+1”的领导人会晤。会晤分两个阶段进行:12月15日下午举行“9+3”非正式会晤。东盟9国和中、日、韩3国领导人汇聚一堂,旨在增进了解,协调立场,共同探讨如何应对面临的共同挑战,展望21世纪的东亚前景与合作。12月16日,东盟9国领导人与中、日、韩3国领导人分别举行“9+1”非正式会晤。在江泽民主席与东盟9国领导人的会晤中,双方就未来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交换了意见。江主席充分肯定了中国和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东盟五国制造业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对东盟五国制造业结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东盟五国制造业结构变动速度不同,新兴制造业兴起;制造业结构相似度低,优势产品不同;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高级化,附加值仍较低。最后,探讨影响东盟五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1995年7月,越南加入了东盟,使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后几年,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将可能先后加入东盟,到那时候,东南亚地区原来的“东盟6国”和“非东盟4国”,就将形成一个有强大经济实力的“东南亚新经济圈”。这种形势将带给中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国际环境和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将带来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大东盟”带给大西南的新机遇 9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新时期,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长率为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4倍,为拉美、南非和加勒比等新经济增长区增长率的1-2倍。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居世界前列。1994年东南亚的东盟6国(新、马、泰、菲、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国家联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1967年8月8日成立,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个东南亚国家组成。东盟五国的领土总面积为30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600万(1980年估计数字),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合计为1160亿美元。东南亚国家联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地区域性合作组织,在国际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 [宗旨与组织机构] 根据东盟成立时发表的《东盟宣言》(《曼谷宣言》)规定,东盟的宗旨是:“通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六章内容(即“早期收获”方案),从2004到2006年,中国和东盟各国将对近600种产品关税进行减免,这些产品以农产品为主。本文在对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早期收获”方案有利于越南农产品出口到中国,而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越南则利弊兼有。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30日~11月3日,中国与东盟10国首脑聚首中国广西南宁,隆重举行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以下简称“三会”)。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是近年来我国继APEC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后,又一次高规格的国际多边外交活动,是中国今年三大多边外交活动之一,也是10 1领导人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共同的需要,共同的未来”为主题,体现与商界互动、重商务实等特色,以更加丰硕的成果,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  相似文献   

9.
东盟五国(即于1967年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属于从殖民地依附地位解放出来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们和过去一样仍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范围内,而经济上则几乎完全依赖于世界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中国政府总理朱镕基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要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早期收获”计划是《框架协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及东盟6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对近600种《海关税则》中第01—08章的产品(即农产品)进行减税。2003年6月,中国与泰国又签署了在“早期收获”计划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规定对于食用蔬菜、水果及坚果类产品,对方应不迟于2003年10月1日取消关税,将“…  相似文献   

11.
(一)从六十年代以来,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说来都比较快,使东盟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六十年代,东盟五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6.4%,高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年平均增长率5.1%,也高于整个发展中国家年平均增长率5.9%。进入七十年代之后,西方  相似文献   

12.
战后东盟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五国的经济近十多年来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里名列前茅,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和赞赏。东盟的近邻——日本,近年来在东盟地区的外贸、外资和外援总额中都已超过美国占居首位。日本商品充斥东盟市场,日本投资遍布东盟全地区、各部门,日本的工商界、政界、文化界人士频繁往来于东盟各国,人们处处感到日本在东盟地区的存在,东盟的经济发展与日本关系日益密切。综观战后东盟五国与日本经济关系的历史,大略可以六十年代末为界,划分前后两  相似文献   

13.
论东盟五国的国家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国际竞争力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本文借鉴和运用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与评价体系,分析东盟五国国家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影响各国国家竞争力的要素结构(国内经济实力、政府管理、基础设施、科技发展和国民素质等)进行剖析,探索全球化进程中东盟五国国家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东盟全称“东南亚国家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是1967年8月8日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这5个东南亚国家发起成立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84年1月7日文莱加入东盟,使东盟的成员国增加到6个。1994年5月东南亚10国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非正式会议,决定加快东南亚一体化进程,在不远的将来把东盟扩大为包括东南亚10国在内的“大东盟”。1995年7月28日,  相似文献   

15.
第八次东盟首脑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会前对柬埔寨进行了正式访问 ,紧接着参加了在金边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首次首脑会议和东盟与中国“10+1”会议。朱钅容基在柬埔寨停留的短暂4天里 ,加强了同柬埔寨和湄公河沿岸五国的关系 ;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些动作凸现了经济腾飞的中国 ,正在从双边、多边关系和区域关系等多个层次上加强同东盟的经济合作关系 ,并以此增进同东盟的政治互信。东盟希望中国的经济腾飞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机会 ,但一些国家却依旧对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存在莫名的担忧 ,甚至将中国视为…  相似文献   

16.
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双方关系定位也由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关系史上的新里程碑。随着双方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急需对东盟有更深刻的理解。海洋本身具备极强的开放性,因此东南亚在历史上很难成为具有自我认同的单一地区。当代东南亚实则是英美在二战后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而沿用的战区概念。1967年形成的“第一代东盟”五国被迫站队资本主义阵营;冷战结束后,由10个国家组成、拥有自主决定权的“第二代东盟”的出现,实际是因为美国力量的相较衰弱及中国力量的崛起和形象的改变。中国现阶段发展海军的最主要目标,是希望确保其对海上贸易的经济依赖不会受到敌视中国发展的势力的威胁、封锁或完全遏制。当下,平衡海陆事务第一次变成了中国的战略核心,陆上“一带”有助于打破海上“一路”易受控制的局面,“一路”则可能需要在经济上反哺缺乏利润的“一带”。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两年,我一直在研究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能源计划及其前景。这一方面是我对该地区长期研究兴趣合乎逻辑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五国虽然在地理上是近邻,社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这个组织联合了拥有305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和27000万以上人口的五个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东盟自1967年8月8日成立以来,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区域经济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济领域里的成就使东盟在国际上赢得了普遍的重视和赞赏。1967—1980年东盟五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于8%,1980年东盟五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720亿美元。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高达4218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 1 1月 4日 ,中国政府总理朱基与东盟 1 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简称《框架协议》) ,其目标是要在 2 0 1 0年与东盟较为发达的 6国 (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 )建立起自由贸易区 ,与其他 4国在 2 0 1 5年实现这个目标。“早期收获”计划是《框架协议》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其目的是为了加速实施该协议 ,规定从 2 0 0 4年 1月 1日起 ,中国及东盟六国对近 6 0 0种《海关税则》中第 0 1— 0 8章的产品(即 0 1活动物 ,0 2肉及食用杂碎 ,0 3鱼 ,0 4乳品 ,0 5其…  相似文献   

20.
10+3(ASEAN Plus Three,简称APT)是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建立的一种对话合作机制,是目前唯一只有东亚国家参加的合作机制。它是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经济论坛”演变而来的。1990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包括东盟与中日韩的“东亚经济集团”(East Asia Economic Group-EAEG)设想(后改称“东亚经济论坛”East A-sia Economic Caucus-EAEG),当时,由于该论坛排斥美国参加,遭到美国反对,东亚国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