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浩 《人民论坛》2022,(7):74-78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学科基础理论建构的经典之作,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目的和对象,阐明党史研究的立场和方法,明确党史分期及划分标准,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至今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可以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续上期)三、以邓小平论中共党史的理论为指针,搞好中共党史研究学习领会邓小平论中共党史的理论,目的在于运用它指导党史的研究、著述、编纂和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把地方党史研究和学科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正确的理论和理论思维是历史研究者提高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条件,没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理论和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思维;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更谈不上对复杂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研究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认真掌握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文东升 《理论月刊》2004,12(12):13-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对共产党80年来历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共产党历史新的理性把握和提炼,是新时代中共党史学的理论基础,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和党史人物的研究以重要启示。它为党史人物研究指明了正确的立场和功能取向;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拓展了研究视野和内容;为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继萍 《传承》2014,(12):30-31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一直是党史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大量史料的开放,党史人物研究的成果颇丰。例如,大量人物传记、年谱、回忆录等的出版,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共党史研究深受现实政治的影响,其逻辑表述体系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探究中共党史新的研究角度和表述体系是一种必然需求。首先,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党史研究,真正从观念上确立党史也是历史;其次,创新党史的逻辑表述体系,从宏观上对中共党史的骨架进行重塑;最后,应从马克思主义大众视角、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视阈下对中共党史进行研究,使中共党史研究具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6.
贺小娜 《人民论坛》2014,(3):203-205
长期以来,中共党史研究深受现实政治的影响,其逻辑表述体系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探究中共党史新的研究角度和表述体系是一种必然需求.首先,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党史研究,真正从观念上确立党史也是历史;其次,创新党史的逻辑表述体系,从宏观上对中共党史的骨架进行重塑;最后,应从马克思主义大众视角、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视阈下对中共党史进行研究,使中共党史研究具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2000-2004)中共党史研究的进展、存在问题及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王久高 《湖湘论坛》2005,18(6):42-44
近五年,中共党史研究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出版了一批学术价值高的专著;研究热点多,研究的重点跟现实联系紧密;党史学科自身建设取得一定突破。但也存在着党史研究工作队伍缺乏、研究机构体制设置不科学、学科建设不足、海内外交流不够等问题。党史研究面临着加强学科建设、科学普及研究成果、重新研究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等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历史丛书,是一部中共传记史学,是信史。它不同于一般的评传和文学传记,也不同于烈士传记,而是非常严谨的历史著作,同时,党史人物传是通过人物传记来反映党的壮丽斗争历史、歌颂  相似文献   

9.
吕艳 《传承》2011,(11):8-9
延安整风时期,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共党史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一研究对于推动中共党史学科建设起了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延安整风时期推动了党史学科体系的建立;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有较大进展;出现了一批从各个角度、各个时期研究中共党史的成果,为以后的党史研究提供了借鉴;这一时期的党史研究有了一定的组织机构,党史研究有了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正全民阅读,不能缺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重点推荐广西4家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好书,这些书涉及中共党史、英雄人物、理想信念等主题,讲述初心使命,传递时代声音。让我们在浓浓的书香中静心翻阅,共同感受红色文化与新时代的辉映。一部简明生动的广西百年党史本书以概览的形式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以对历史事件的追溯和党史人物风范的展示,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7)
《中共党史重大争议问题研究》基本涵盖中共党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跨度大。其优点一是重视局部的同时,由点到面勾勒了中共在改革开放前的发展前景;二是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敢于作出个人实事求是的判断;三是语言表达流畅,逻辑严谨,层次清晰。该书虽在论证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的起因时举证不当,毛泽东取消对国民党的先发制人计划并非是上了苏联及共产国际的当,但该书仍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2.
赵文能  季春芳 《创造》2021,29(12):11-16
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大重要经验.1942年毛泽东为中央学习组详细讲解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一重大课题,系统地回答了研究党史的重大目的和方法,对党的领导干部学习、研究党史,从党的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解决革命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①今天研读该文献对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党史研究成绩裴然。被尘埃厚厚复盖着的历史,已经重现了它本来的光泽。八年来,党史研究的进步与发展是毋容置疑的。然而不能不指出,党史研究从总体上讲还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的发展。当前,困惑中共党史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固守于陈旧的党史体系。迄今,中共党史的历史框架基本上还是五十年代初形成的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范本的党史体系。这个体系基本上是以领袖的思想为主线,以党内斗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政协公报》2011,(2):47-48
中共党史人物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大量档案资料的发掘和解密,学界对那些为人熟知的领袖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更加趋于全面而客观;对一些"反面人物",也有了新的发掘和认识。这里选取近几年学界比较关注的若干党史人物,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纵观1O年来党史研究发展的轨迹,从研究的方向和特点去考察,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12月至1981年6月,可称为中共党史研究的拨乱反正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981年6月至1986年9月,可称为党史研究的理论建树阶段;第三个阶段从1986年9月至现在,可称为中共党史学自身深化阶段。本文拟以此为线索,对10年来的党史研究作简要的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湖南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湖南省社科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会,于2006年10月20日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办公楼举行。来自省内10余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厅级巡视员、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何梓林主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国文、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雷国珍、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建武等作了主题发言;中南大学教授曾长秋、湖南省委党校教授刘清华、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唐振南、湖南省社科联研究员何鹄志、…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深刻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提出了党史宣传要以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为重要遵循,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一要明确党的历史不管是横看,侧看,历史功绩都是第一位的,要着重宣传好三个方面的历史功绩;二要明确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三要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观点,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四要实事求是看待革命领袖和历史人物。同时提出: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扩大和延伸党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知史爱党;以加大党史成果转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增强党史教育效果;以加强红色阵地建设,守护好地方党史,做到守土尽责。从这三个方面提升党史宣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化民众对党史的共同认知,从思想防线上筑牢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8.
张新华 《重庆行政》2007,(4):99-101
本文所指的重庆是以直辖后的新重庆地域为据;所论及的中共党史人物包括:重庆籍的党史人物,如赵世炎、杨问公、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等;在巴渝大地上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如杨闇公、车耀先、罗世文、江竹筠等;曾经长期在重庆工作的革命家,如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王若飞、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先后多次亲临重庆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等。上述四个方面的中共党史人物群体,在重庆近百年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是重庆地方党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赵淑梅 《长白学刊》2012,(1):123-128
中共政治思想史是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两大学科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随着近年来学科融合的力度加大,关于中共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出现了若干新趋向:既继承了重点研究人物思想的传统,又不断深化专题研究;既出现了观念史的新导向,又引入了基于后现代史学范式转换下的话语分析。今后的中共政治思想史研究,应开阔研究视野,防止"脱历史"的倾向,努力建立本土化的中共政治思想史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0.
整合多重研究范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一门历史规模宏大、理论内容深广的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与中共党史学科的“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三个代表”范式等多重研究范式相融合,优势互补,突出重点和特色,以提高理论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