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清 《群众》2014,(8):24-24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不仅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还要求"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实现依法治理和柔性约束互补,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应有之义。以法治求解社会治理难题,无疑是当下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选  相似文献   

2.
朱明 《前进》2014,(11):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主要标志。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办好山西事情,实现弊绝风清,推动富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治理国家中,法治是治国方略的基础,德治对法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培育法治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法治与德治交融并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新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4.
熊瑛 《重庆行政》2016,(3):50-5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从党的十五大"增强法治观念"到十八大首提法治思维,表明党对领导干部思维层面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此后,中央对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强调到了遇文必写、遇会必讲的程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预防主体单一,社会矛盾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违背群体性事件预防规律,社会矛盾易激化;不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未来我们应贯彻"治理"理念,加强实现多元善治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预防规律,确立正确的预防思路;恪守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6.
《浙江人大》2015,(Z1):54-55
2014年以来,嘉兴市以"三治"(法治、德治、自治)为内容,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初步形成具有嘉兴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成为浙江省社会治理"六大机制"之一,多次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注重发挥"法治"核心作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硬实力"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加强社会治理,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根本保障。一是坚持科学决策,提升依法行政。始终把依法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7.
马太建 《群众》2014,(10):57-58
<正>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建设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社会治理中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意味着在社会治理的诸方面和全过程中,都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强化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立法和制度建设是前提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时间表"的确定,与邓小平同志九二南巡讲话提出的制度定型化目标完全相吻合,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总体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质是运用法治思维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真正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依托法治的稳定性、严谨性、可预期性、可操作性,构建现代化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各种制度的执行更加严格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面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存在的不足,需要树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文化教育队伍战斗力,增强法治意识,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就要摒弃人治思维、运动思维。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就要把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原则和法治方法贯穿到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治党治军治国等国家治理实践之中,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习惯。特别是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不能简单依靠国家强制力、甚至国家暴力去压制,不能用行  相似文献   

11.
<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方法论是一致的,思维决定行为,思维方法决定行为方式。由此,必须不断强化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思维以推动法治建设。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  相似文献   

12.
厘清法治的对象问题是当前我国推动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在"法治国"的概念中,"国家"是法治的当然对象,在当代中国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国家、政府、社会三大对象中,法治"国家"是关系全局的重中之重。分析"国家"的本质可知,权力是"国家"的真正核心。作为法治对象的"国家",根本任务是将来自于人民的权力经由人民制定的法律实现权力的法治化,即:将权力的设定、赋予、行使、监督等权力运行全过程都纳入法治之下,以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法治程序治理权力及与权力相关的事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法治思维是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狠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注重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  相似文献   

14.
法治正日益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法治思维、能否善用法治方式,关系到法治浙江建设的深入推进,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浙江的实现。我们必须把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领导干部厉行法治的旧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崇尚法治权威,提升依法办事能力,让法治成为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  相似文献   

15.
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再沿袭既往解决问题的各种"非法治思维"和"非法治方式"的老路根本行不通,必须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有效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改革导航,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时代。为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推进依法治国、加强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位一体"共同推进,既要充分发挥法治引领、推动和保障改革的功效,做到重大改革举措于法有据、重大改革事项立法先行,又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在改革实践中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整个国家机构改革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依法治国在我们铁路企业就是要实现依法治企,要求领导人树立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这是推进依法治企的关键所在,也是对铁路企业领导人员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一、提高铁路企业领导人法治思维能力是实现依法治企的关键所在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就是要按制度和规定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6,(7)
正法治思维是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直接关系法治建设的成败。当前,要引导领导干部养成规则至上、权利本位、约束权力、程序优先的思维方式,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6)
教育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子环节,教育治理现代化包含着网络法治的要求。教育治理现代化中的网络法治要求突出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树立与维护,强化教育法制法规的网络宣传和建设,因此应从教师养成要素意识、学校健全教师网络考评机制、学生网络思想动态关注等角度探究教师网络法治思维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完整开放的巨系统,有了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才有可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可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政治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一定的"门阶条件",包括:实现依法治国,养成法治思维的习惯;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且边界清晰;社会治理秉持协商共治共赢的实践路径。实现这些"门阶条件"的纽带则是执政党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