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如何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面临新形势,特别是受意识形态“全球化”的强烈冲击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呈多元化发展。部分党员干部价值取向的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有所动摇,由重政治转向重经济,政治热情淡化;由重精神转向重实惠,片面地认为精神是虚空的,只有利益才是真实的。出现了只想索取,不想奉献;只要名利,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道德法律化的可行性及对道德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培合 《求实》2006,(Z2):129-13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的核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场以市场为基点和导向的社会变革浪潮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我需要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依据现实的社会存在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构建个人的道德体系,因此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这种多元化格局一方面使自由、平等、开放、理性等价值观念得以伸张;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过分强调个体价值理念的确立,从而使当前的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真空的现象。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道德规范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抑或迁徙自由--反思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仁宗 《求实》2002,(5):38-41
价值取向规定着户籍制度改革的理性方向和价值认同。城镇化是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公民权利、市场经济、城镇化本身以及改革内生性四个层面的分析 ,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不应该是城镇化 ,而应该重新界定为迁徙自由 ,这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利益主体的并存,出现了价值追求层次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象.正视这一客观现实,积极引导变革时期显得异常活跃的价值取向的健康发展,是党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一)价值观,泛指人们对一切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看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是市场价值取向原则,是市场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原则,任何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选择,都要服从这个价值取向,即追求自己成本的最低化,利益的最大化,并以等价交换原则,实现各自的利益。市场价…  相似文献   

5.
一、义利失衡—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义利关系态势义利观问题实质上是价值取向问题.义利矛盾自古有之,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情况有所不同.大凡社会变革时期,义利矛盾都很突出.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原有利益格局已被打破,新的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尚在形成之中.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和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道德批判,以及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上的迷惘与失范,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汹涌浪潮使一切不适应其发展的陈旧的、僵化的、极左的思辨方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处于理性的思考与道德价值的认同过程之中.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资源配置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价值规律的普遍作用,往往使人们在热切关注经济效益之时,容易忽视它的社会效益的一面,放弃道德对经济行为的制约、规范、引导职能.在价值取向上误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不顾其他的歧途,导致了义利观上的混乱现象,出现了义利对立的论调和以“重利轻义”为主流的社会价值取向,这虽有其客观性的一面,但同时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一样,在价值的取向上同样需要有价值导向、需要义与利的统一与协调.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伦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日益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如何构建高校和谐伦理环境,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是高校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以发展凝聚人心,是构建高校和谐伦理环境的基本主题经济全球化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取向、是非观等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人员组织方式、流动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人们的收入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同时也使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个人利益。由于价值取向、伦理观念的多样性,使得人们的价值判断呈现多元化特点。其结果是学校内部的主导舆论难于形…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市场经济给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推动道德建设向前发展;另一方面,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导向作用。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可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问题是如何实现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有机结合,这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探讨的一个新课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健全。这种尚未成熟的经济体制,反映在道德建设上,就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道德行为。 1.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评价失范。在经济体制转轨变型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使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这必然导致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新媒体崛起、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条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譬如市场经济的挑战。市场经济使物质追求、消费主义成为一些人最主要的价值取向,不太注重政治上的进步,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政治冷漠。譬如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价值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①重经济轻政治。确立和加强发展经济的价值取向,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有人却由此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由反对空谈政治而走向排斥政治。②重物质轻精神。过去曾一度夸大精神的作用,现在有人却轻视精神文化的社会导向和鼓舞作用。③重利轻义。历史传统形成的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出现了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共产党员作为社会中的普通一员,同时又是社会的先进分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规律及其对现实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添生 《求实》2005,1(4):35-37
追溯不同历史时期价值取向的发展与变化,无论是今天的中国还是中国的过去都曾出现过社会主导价值观对其他价值观的抑制甚至替代现象,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全面、不协调的倾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前提和要求,更是人的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出现了多元利益主体格局。随之而来的是思想、意识领域价值观念的分层和变化,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追求。而突出个体、追逐利益的价值理念在社会上占有相当的市场,以致于人们急呼中国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博识文萃     
市场经济十个不等式 一、市场经济不等于自由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市场机制的力量,排斥随心所欲的直接行政干预,但并非不要政府的管理和现则,不要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不是自由经济。 二、市场经济不等于投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早日走向富裕。 三、市场经济不等于诸侯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正>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化发展演化的结果。新的社会阶层大体可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统称为非公经济人士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而高校教师对入党问题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高校教师党员对党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展高校教师党员工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态势,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趋于求本务实,在个人与社会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等关系上寻求统一与兼容。但个别教师忽视了师德师风的养成,或专业思想不牢,或育人观念不强,或师表形象不佳,或知识陈旧老化,教学内容空泛,教学手段陈旧,更有甚者,道德沦丧,文化坠落,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事关重大,刻不容缓。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直接关系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然而,现有大众化途径难以适应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需要,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意识形态的单向度"灌输",轻受众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重发挥显性教育的功能,轻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重个体途径的建设,轻各途径间的整合。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理论的灌输;二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三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滞后;四是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工具化和功利化。  相似文献   

18.
王芝华 《求实》2016,(9):54-61
基于社会变迁与发展,中国社会政策亦随之作出调整,以往社会政策的价值理念也将重塑。中国社会政策的未来走向是包容性社会政策,而包容性社会政策必须遵循一定的价值维度取向,即秉持社会公正的基础价值取向;尊重多元化选择的核心价值取向;以社会整体性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围绕这一根本目标为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并发挥其优势,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关注、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一、市场经济的规律和价值取向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不协调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理想、信念、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等价值取向之间不相适应。市场经济的自主…  相似文献   

20.
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难做,这是当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同感叹。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六个难点:一、多元思想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理论流派对广大职工原有的价值观的影响日益明显;资本主义腐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乘机而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推行以及企业兼并、资产重组的实行,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的格局,由此而来也出现了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多无化。多元化的思想观念,用一元化的共产主义思想去教育,去引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利益得失的牵动。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