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人权的视角下,性骚扰与强奸被认定为性暴力。性骚扰作为最新出现的性暴力,由女权主义的“对妇女的性骚扰”发展而来;而当今时代的强奸,则由古代的“强奸妇女”发展而来。无论强奸还是性骚扰,其发展方向都是走向“性别中立”。这有利于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曾婷 《前沿》2013,(20):85-86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妇女一直处在中国封建父权的压迫下,地位十分低下.直至近代,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男女平等思想开始慢慢传入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在政府和国家的主导下,中国妇女的权益得到了法律和体制的保障,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出台了性别平等法,我国也不断顺应国际形势,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的顺利通过,实现了我国内陆有关性别平等立法零的突破.为我国妇女权益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职场性骚扰受害妇女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生了十余起性骚扰诉讼案件,以职场中女性遭受男上司、男同事性骚扰为主。因中国私法尚未对性骚扰侵权行为予以调整,致使当事人被动迎合现有案由,法院也因缺乏相应法律依据各自审理裁判。本文在分析几起典型的职场性骚扰案例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禁止性骚扰的立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防止职场性骚扰的立法建议,以期对职场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关性骚扰条款起草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理论和实践依据,提出了建立专门性骚扰防治机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辽宁人大》2006,(3):42-43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并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在纪念三八妇女节之际,本刊特邀辽宁申扬律师事务所的李宗胜律师对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问题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中国性骚扰立法提出浅见。首先须准确界定性骚扰的概念,将公众场所性骚扰、女性对男性性骚扰、同性间性骚扰和非受雇性骚扰纳入性骚扰范畴;其次坚持以反性别歧视法为主的立法路径,明确雇主责任;最后应综合运用公法和私法手段,形成反性骚扰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学习/劳动中遭受过性骚扰的女性占7.8%,而且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多地遭遇到不受欢迎的与性有关的身体触摸以及不愿意接受的与性有关的要求。调查同时也发现,在遭受性骚扰的女性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比例非常低。文章以港台地区立法为例说明,除了观念方面的原因外,中国现行的规制性骚扰的法律过于原则概括,法律救济途径不通畅也是导致阻碍性骚扰受害者寻求法律救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 京召开十周年,2005年8月24日国务院新闻 办公室发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白皮书;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该决定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更好 地了解10年间我国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有哪些新进展,记者采访了全国人 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各地实施办法的修改,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保障妇女权益法律理念的变迁。本文认为,《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各地实施办法较好地吸收、借鉴了近年来保障妇女权益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尊重和保障妇女人权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0.
肖超英 《人权》2006,(6):33-3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地位得到了全面提高,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逐步走向完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妇女的发展在整体上仍滞后于男性,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解读相关简牍资料可知,汉律"性越轨"治罪条令具有如下特点:轻视常人间的强奸罪,重视对和奸的判罚,为了维护夫权,量刑环节注重和奸中妇女的婚姻状态;在严惩乱伦行为的同时,客观上为某些特殊身份地位妇女群体架构起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虽然汉律维护良贱等级界限,但对某些下层妇女权益有所关照。上述条令创制初衷乃为维护既有社会等级制度,而非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对于汉代女性人身权益的法律保护而言,该条令虽产生过一定积极效用,但从根本上讲,无论是从立法条令内涵来印证,还是以司法实践效果来检验,均反映出该条令存在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政策为什么没有改变农村妇女公共参与"推而不动"的状态?这与政策运行的村庄社会基础有很大的关联性.本文考察了一项保护性政策实验中村庄社会的不同反应,发现自上而下的保护性政策在输入到村庄社会的过程中,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抵制;对于村庄层级链条中位置不同的妇女,保护性程度不同,其公共参与程度也不同;同时,它并没有改变男性主导村庄权力结构的局势,还加深了两性隔离.为此,制定政策应该充分尊重村庄妇女公共参与三级链分层现状,使政策的保护性力量在这个链条上出现增量式发展;应该建立有效的配套机制,改变"两性场域"不对等分割状况,实现和谐式参与.  相似文献   

14.
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1931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新民法不承认妾的地位,并把纳妾视为一种通奸行为,妻子可以据此要求离婚。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妾与夫脱离关系更加容易。妾在脱离关系后,一般可以要求男方给予一定的养赡费用。同时,寡妾也可以拥有一定的受养赡权利。但是,妾的这些权利往往受到夫、妻或者他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魏建  褚红丽 《思想战线》2007,33(2):51-58
一般认为公司资本制度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有效落实公司业务展开所需要的基础资本,二是借助公司注册资本保护债权人利益,但是世界范围内公司资本制度的发展却体现出逐渐放弃债权人保护功能的趋势。这个趋势背后的经济逻辑表明,债权人保护只是公司资本制度的虚假功能,追求股东创业成本最小化是其惟一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