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党提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什么强调讲学习呢?我以为,这有其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提高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判断力,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2.
全力恢复并重振俄罗斯在大国上的地位和尊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国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俄罗斯应该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调整对外政策后,引起多方关注。俄国这次调整对外政策核心,就是从过去十几年来强调俄要致力于“融入”西方体系,转为强调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平  相似文献   

3.
刘中民 《党政论坛》2013,(22):16-16
自美国因化武风波发出军事打击叙利亚的威胁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在充满跌宕起伏的紧张气氛同时,也充满了极具戏剧化的讽刺意味,但却深刻反映了世界权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4.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平 《瞭望》2002,(26)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说:“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在对国内国际形势作了冷静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要求具体化了。  相似文献   

5.
2002年12月24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召开了“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除中央党校的以外,还有外交部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现将与会者部分发言摘要刊登,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刚刚结束的一年,世界风云急剧变幻,“雅尔塔体制”寿终正寝,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缓和与危机交织发展,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的国际形势将怎样发展?海湾危机的前景和影响如何?世界经济将有何变化?美国、苏联、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走向如何?本刊在去年12月25日就这些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举行了“1991年国际形势展望”座谈会,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在会上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现将他们的发言分两期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面对着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许多带有自己特色的“政治新思维”。研究这些新的政治思维,可以使我们了解苏联外交的新动向,正确估计和认识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 一、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新思维”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就其有关外交方面的“新思维”列述三点。 第一,在关于世界两大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世界大家庭”的观点。 战后以来,苏联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一直是“两极论”,即世界处于两大体系既斗争又统一的过程之中。根据这种论点,过去,苏联考虑的主要是对立方面,很少注意统一方面。现在,戈尔巴乔夫改变了这种片面性,他非常重视两大体系之间的统一和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8.
《瞭望》1981,(9)
世界各国人民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送走了一九八一年。应当如何观察一九八一年的世界风云?在新的一年里,国际形势发展的前景如何?本刊编辑部请新华社十八位驻外记者,就本刊读者提出的五大问题,对某些重要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俞邃 《瞭望》2000,(52)
世纪之交国际形势诸多特点中,最耐人寻味的要数外交政策日益显示的“平衡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利益“平衡性”决定了政策“平衡性”。 从理论上讲,平衡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而且是国家最大利益。各国都非常重视稳定的重要性,没有政局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保持平衡,中国便提出了“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方针。各国普遍奉行对内自强不息与对外竞争共处的方针,这也是一种对称和平衡,不可欠缺其中任何一面。 从全球角度看,许多事情正是由于缺乏平衡性而引发矛盾和争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党的建设总体思路和部署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我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国内改革面临的“四大考验”,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性要求,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重点。  相似文献   

11.
陈向阳 《瞭望》2012,(33):2-2
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当今天下大势进行了精确研判,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是十年前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指的是21世纪的头二十年(2001~2020年)。而过去的十年(2003~2012年)大致属于机遇期的“前半程”。在这十年里,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嬗变,国际战略格局深刻调整、新陈代谢,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有了明显改善,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表现出高超的应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领导能力,是我国外交斗争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基础性的因素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带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3.
美英战机 2月 16日突袭巴格达,这是自 1998年 12月以来美英首次袭击“禁飞区”以外地区,也是美国新总统布什上台以来对伊拉克采取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美英对伊拉克的这次军事打击是在伊拉克逐步加大反“禁飞区”和反制裁力度,国内国际形势趋于好转,以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即将访问中东的背景下发生的。美英此刻袭击伊拉克,目的就是要表明美国新政府的强硬立场,打击伊拉克的“气焰”,并试图通过这次军事打击来警告那些同情和支持伊拉克的国家。   布什上台还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对伊拉克“禁飞区”以外目标…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3,(12)
大国关系左右着未来国际形势的走向,国家利益则左右着大国关系是合作还是对抗。梳理未来世界各主要力量的利益所在,分析它们利益的共同点和分歧点,是判断未来国际形势向何处发展的一种角度。 2002年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向国会和总统提交的2002年度《国防报告》,与其前任的同类报告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应付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从全面震荡转向纵深震荡──展望1994年国际形势萨仁1994年,世界将迈入冷战结束后的第三个年头,国际形势将继续在世界格局过渡期的大框架下发展、变化,多元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冷战结束冲击波对世界形势的影响将从互%3年的全面震荡型转向1994年的纵深震...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即将走进“花甲”之年,改革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半个多世纪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使联合国肩负的更为艰巨的任务、内部存在的诸多弊病、外在势力对联合国的边缘化挑战,这都迫切要求联合国进行全方位的实质性改革。联合国进行实质性改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卷首     
新世纪第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克服困难,阔步前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从这一期起新设“国际评论”专栏,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进行评析。敬希读者指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威胁安全的传统因素与非传统因素相互交织,使人们对国家安全有了不同于传统安全观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认识。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安全观,而我国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从根本上同各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战略思维模式划清了界限,反映了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绝大多数国家维护、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强烈愿望。为此,要以新安全观来看待、处理国际事务,使各国站在和平共处的基点上,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建立互信合作机制,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最终实现“共同利益、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20.
当 人类告别20世纪和进入21世纪之际 ,国际形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整个“世界正处在重大而深刻的变动之中”。我们已经进入的21世纪 ,是一个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政治多极化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信息网络浪潮席卷全球 ,各国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的全方位竞争的新世纪。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及其所集中反映的世界深刻的大变动 ,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以来10余年期间新旧世纪之交出现的最新态势 ,并将在21世纪继续发展 ,这使新世纪执政的中国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