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及发生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ong L  Chen YC 《法医学杂志》2002,18(1):52-55
探讨电流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阐述电流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引起机体各器官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揭示非热效应的选择性决定了远离触电点的脏器损伤,而临床上和法医实践中见到的损伤则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给临床清创带来困难,法医学实践中无电流斑的死因推断也无从下手,由此阐明电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和发生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μ-probe X-ray fluorescence,μ-XRF)检测电流损伤皮肤金属化的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黄铜电击组、紫铜电击组、铁电击组、铝合金电击组,每组8只。电极一极固定于左后腿中部,另一极固定于左前腿,建立电击模型。提取左后腿触电部位皮肤,以及对侧右后腿相应部位皮肤作为对照,应用μ-XRF光谱仪对电流损伤皮肤内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皮肤中检测出磷、氯、钾、钙元素成分;在电击组皮肤中,除正常皮肤检出的元素外,黄铜电击组检测出铜、锌元素,紫铜电击组检出铜元素,铁电击组检出铁元素,铝合金电击组检出铝元素。渗透到电流损伤皮肤内的金属元素呈不均匀分布。结论μ-XRF光谱法检测皮肤金属化可作为诊断电流损伤的特征性指标,并可为触电材料的推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压电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在形态上主要依据皮肤电流斑来确定,但在实际工作巾尚有电流斑不明显,甚至缺如的案例.使鉴定工作产生一定难度.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电击伤的机制及无明显电流斑的电损伤的各种相关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技术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可行性,建立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方法。方法用黄铜、紫铜、铝、铁电极材料以220V交流电电击家兔后肢,ICP-MS对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铜电击组皮肤中的Cr、Ni、Cu、Zn、Pb含量升高(P0.05),紫铜电击组皮肤中的Cr、Cu、Pb含量升高(P0.05),铝电击组皮肤中的Al、Cr、Mn、Co、Ni、Cu、Pb含量升高(P0.05),铁电击组皮肤中的Cr、Mn、Fe、Ni含量升高(P0.05)。不同电极材料电击后皮肤中元素种类及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ICP-MS可作为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有效方法,且可应用于触电材料的推断。  相似文献   

5.
<正> 电烧伤是电击致皮肤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之一,多分布于电流斑附近,面积小。水中触电多无电流斑,发生皮肤烧伤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并就其烧伤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电击死亡心肌收缩带的研究(附10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 目前在电击死法医学鉴定中,主要是依据皮肤的电流斑,但在实际案例中常遇到皮肤无电流斑或电流斑不显著,给鉴定带来困难。因此必须研究电击对其他脏器损伤的证据。本文对电击死亡心肌收缩带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低压电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在形态上主要依据皮肤电流斑来确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尚有电流斑不明显,甚至缺如的案例,使鉴定工作产生一定难度.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电击伤的机制及无明显电流斑的电损伤的各种相关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笔者用S_(250)-MKⅢ型扫描电镜(SEM)与QX2000/S型能谱仪(EDX)、对猪腹部皮肤电击伤电流入口(220V交流电火线端)、出口(零线端)进行了微区铜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电极金属Cu半定量计数值,随触电时间延长而增高。其中,电流入口由1秒52cts上升到1小时845cts,增加了16倍之多;出口由1秒37cts上升到1小时176cts,增加近5倍。出入口之和呈明显递增趋势:1秒为89cts,10秒为109cts,30秒为149cts,1分为165cts,10分为308cts,30分为516.5cts,60分为1021cts,数据无倒置现象,差距明显。故交流电损伤电流入口和出口皮肤电极金属半定量计数值之和,可以作为推断触电时间的依据。同时,在1秒至1小时的触电实验中,通电10秒左右,电流由11OmA降至10mA,1小时以内始终保持1.5~2mA,并在入口(有时在出口)持续出现电火花。当出口放电时入口立即停止,未见出入口同时出现电火花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持续的小电流和电火花,是形成电极金属沉积数量随触电时间延长而有规律性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Qin ZQ  Gong YC  Huang XH 《法医学杂志》2001,17(3):142-144
目的 观察电流传导路径上器官、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对 SD大鼠进行实验性低电压电击。结果 触电部位皮肤的上皮细胞胞浆内基质凝固、膜系统断碎;骨骼肌肌小节出现异常收缩带;心肌的变化也较明显,可见局灶性溶解坏死并出现异常收缩带;电流传导路径上外周血管、神经的改变以血管明显,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出现空泡,中膜平滑肌可见溶解坏死,神经纤维仅见部分髓鞘松解。 结论 电击伤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可作为诊断电击死组织学变化的补充,为解决无明显皮肤电损伤的电击死案件提供形态学指标。同时也探讨了电击伤超微结构变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电击损伤程度取决于电流的种类和强度、电压、人体与导体的接触方式和人体的电阻等因素,其中电压为主要因素之一。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伤害越重。笔者检验一起不慎高压电击死亡的案件,仅右手损伤较重,而其他损伤却不明显。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雷某,男,29岁。某日下午在水渠边钓鱼时,鱼竿不慎碰到10kV电线上触电身亡。现场提取的抽拉式黑色钓竿已断为4节,断端伴有烧灼痕。  相似文献   

11.
在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工作中,常需要对伤者耳廓受伤缺损的情形进行损伤程度、伤残等级的鉴定。我国现行的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中,耳廓缺损构成的损伤程度鉴定,采用了以缺损部分占整体耳廓百分比值为判定构成轻伤和重伤的依据;伤残评定标准中,也采用了以耳廓缺损部分占全耳的百分比值为定残的标准。因此在对此类损伤作法医学鉴定时,耳廓缺损部位占全耳比例的计算成为鉴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有关损伤程度鉴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司法实践工作中,法医学鉴定为查明案件的基本事实,正确的定罪量刑提供了科学的根据,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就其实践中遇到的有关实际问题探讨如下。1.对颅脑损伤的探讨在对颅脑损伤程度的评定中,遇到开放性的和闭合性两种颅脑损伤,经手术抢救后,有的致成植物状态,有的留下单瘫、偏瘫、失语、智能不同程度下降等,按照重伤鉴定标准均应鉴定为重伤。但也遇到闭合性颅脑损伤,从受伤的开始一直到治愈,始终意识清醒,也未留下单瘫、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只是脑CT扫描显示硬膜外血肿,按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44条规定也应鉴定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技术检测甲醛溶液固定后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方法利用黄铜、铁电极材料以220V交流电电击兔子后肢,电损伤皮肤分别进行甲醛溶液固定1周、6个月后,应用ICP-MS对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皮肤比较,黄铜电击组皮肤中检测出Cr、Ni、Cu、Zn、Pb含量升高(P〈0.05);固定1周、6个月后仍可检测出Cr、Ni、Cu、Zn、Pb成分,其中Cr、Cu、Zn、Pb含量电击组与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铁电击后皮肤中检测出Fe、Cr、Mn、Ni元素含量升高(P〈0.05);固定组(1周和6个月)后Fe、Cr、Ni元素含量与电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P-MS可作为检测电流损伤皮肤中金属元素的有效方法,甲醛溶液固定后触电皮肤仍可进行沉积的金属元素检测,且固定对皮肤金属元素的含量影响较小,该方法仍可为电流损伤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交通事故眼部损伤的致伤方式、损伤特征、伤残等级鉴定等相关问题。方法对本所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鉴定的84例交通事故眼部损伤致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研究其致残原因、鉴定时机及鉴定方法。结果视力障碍是最主要的致残原因,其余如眼球缺失,眼睑、泪器损伤和外伤性白内障及视野缺损等情形则相对少见;大部分眼外伤均为单眼损伤,致残后果也多为Ⅶ~Ⅹ级。结论通过一些测试和视觉电生理技术,可有效地提高视力障碍鉴定的准确性:对于一些存有眼部既往疾病的伤者,应要求其尽可能提供伤前视力或眼科资料;对于一些视觉功能存在变化可能的眼部损伤,可适当延后鉴定时机。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受到伤害的法医学鉴定并不少见,有关损伤及其法医学鉴定的特点,国内法医学界尚无报道。本文结合63例老年人伤害案例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受伤害的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85.71%),并具有轻微外力可导致较严重损伤、伤残率高等特点,其案发原因及地点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上述特点对法医学鉴定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老年人损伤程度鉴定及损害赔偿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有关精神损伤和精神残疾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问题是近几年来司法精神医学中的热点,也是十分复杂的难点。由于我国目前法律上对这一问题尚无具体规定,鉴定中也尚无统一标准,认识上有不少分歧。在司法实践中,对同一对象,尤其是因躯体损伤所引起的精神损伤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由于涉及问题广泛,不同性质的医疗、鉴定单位往往结论各异,致使鉴定重复进行,案件久拖不决。为此,有必要对精神损伤的法学性质、侵害行为形式、精神损伤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应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远离电击部位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电损伤时骨骼肌中肌红蛋白(Mb)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异常分布情况。采用大鼠模型和人体电击死标本,对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组织进行肌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LSAB)检测。结果显示:电流通路上肌细胞呈现深浅不同竹节样改变,免疫组化法见Mb脱失,Fn呈阳性,呈蟒蛇状纹理。电流通路上骨骼肌竹节样和蟒蛇纹理改变对无典型电流斑法医学鉴定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法医的实际检案中,会时常遇到一些特殊的损伤和在现行的损伤鉴定标准中规定比较笼统含糊的损伤,对于其程度的评定常常无所适从,造成鉴定结论的混乱:不同的鉴定部门甚至同一部门的不同鉴定人出现不同的鉴定结果。当事人必然难以接受,会多次要求到不同的鉴定部门甚至外地进行重新鉴定,造成诉讼久拖不决,司法鉴定的严肃性也遭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19.
横膈损伤的案例,在法医临床学实践中较少遇见,而且现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此类损伤的鉴定也未作出专门规定。对不同类型的横膈损伤,以及因横膈损伤导致的后遗症,在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时应分别考虑,比照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不同条款进行客观的鉴定。建议未来在制定新标准时,应对横膈损伤做出规范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在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伤者身上同时有多处损伤或者多种损伤,这时的鉴定就不能仅采取简单相加的办法,而应根据各有关标准规定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采用累积法进行鉴定。1在损伤程度鉴定中的应用由于各处损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我国的有关人体损伤鉴定标准对各部位创伤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例如头部、面部、颈部、躯干和肢体的软组织创伤就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同样长度的创伤,在不同的部位就可能构成不同等级的损伤。而在实践中又常常见到有的受伤者身上不同部位有多处损伤,有的甚至是不同性质的损伤(指钝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