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政与读书     
范东波 《当代广西》2011,(16):47-47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书历来都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人品官德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读书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来抓,几代领导人都对读书学习作过重要指示。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把读书学习提升到党的建设层面,这对于在全党、全社会掀起读书热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读“无用之书”】李浴洋:陈老师,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高兴可以就“读书”这个话题和您做一次访谈。关于“读书”,您先后写过《书里书外》《书生意气》《漫卷诗书》《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与《读书是件好玩的事》等。我注意到,从1990年代开始,差不多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您都会应邀撰文或发表演说来谈“读书”。  相似文献   

3.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4.
王华超 《群众》2009,(9):79-79
近几个月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就读书问题多次发出号召,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关注干部读书,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成为新时代的“劝学篇”。  相似文献   

5.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和书形影不离。吃饭看书、走路揣书、坐公车要读书、上厕所翻书。出门不论去哪,一般要跑一趟书店才安心。身边有书,心中不慌。就这样,我染上了戒不掉的买书囤书癖。有了孩子,上述行为或许就能理直气壮些:买书不光是考虑自己,更是为了孩子。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一事非常焦虑,面对自己不读书的习惯却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 宙的精神。读书,尤其是读优秀的书,我们得到的不仅是 增加知识,还有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勇气。读 书是一种精神沐浴。读书带来丰富的想象,带来舒畅的感 受,来源于心灵与心灵会意的魅力。 寻味读书需要在时间中去寻味,这里有理味、趣 味、情味、艺术之味、乃至人生之味。知识无价,禅宗意趣 陶冶性情,人心趋于雅致而免于流俗。读旧书如见故人, 看新书如遇新知。如陈子昂的愁怀,李白的孤做,鲁迅的  相似文献   

8.
做个读书人     
读书的乐趣与意义,应该不必细说。在图书的浸润下不断成长,应该是许多人记忆中美好的部分。与书为伴、以书为友,回味悠长,其乐无穷。但问题是,现在读书正在远离很多老师、特别是政治老师的生活。在每天的奔波忙碌中,留给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深度阅读被惊鸿一瞥取而代之,有些时候我们甚至连惊鸿一瞥的时间都没有了。忙,开始是理由,后来是借口。很多老师,越来越习惯于没有阅读的教学生活,习惯于因为各种忙碌而懒得翻开即使比较通俗的读  相似文献   

9.
解丹 《中国保安》2012,(17):51-52
为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工作之余我经常读书学习。此次读书活动期间,我认真品读了《诚胜于能力》一书,读后很受启发,书中谈到的忠诚与能力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对于指导我们的工作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桂海论丛》2021,37(3)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读书是学习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从梁家河到中南海,无论工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魅力是如何形成的,"读书"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具有自己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把读书看作最大爱好;把读书看作一种生活方式;他超越个人功利而读书;注重读思结合;擅于把读书与运用结合起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读书的特点,对共产党员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要把读书生活作为共产党员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别把读书作为敲门砖,要为提升自身本领、净化自己心灵而读书;要把读、思、写结合起来而读书,提高读书效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把读书作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夏鼐是著名考古学家。一般而言,学者都爱读书,但夏鼐爱读书,却到了痴迷的地步。清华园里好读书读书,对于夏能而言,是治学的需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夏鼐日记》的出版,为我们展开了夏翁在书海中邀游的生动画卷。1938年末,留学英国的夏鳍在日记中写到,“今年第一季以参加发掘,漫游近东,无暇阅书,4月底返英时,一共只阅十来本书。以后又以在校中整理古物,从事于串珠之编目,偷闲读书,一年仅阅过80部书,页数达19534(小说及杂志中论文不算在内)”。一年12个月、365天,阅书80部、19534页,月均读书6部以上,日均读书50多页,若算上小说和期刊论文,数量还要多,这尚属“无暇阅书”之年的“战绩”,实在令人既咋舌又汗颜。  相似文献   

12.
《长江论坛》2010,(3):F0003-F0003
爱读书,读好书,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在“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来临之际,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汉行政学院开展了“荐书、读书、品书、评书”交流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大家以支部为单位推选出自己喜爱的书籍,并以短小精悍的笔触,勾勒出阅读过程中最精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异读”谈     
读书是件幸事、福事。毕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但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爆炸书太多,工作繁忙时间少。如何在这种多与少的矛盾中去读书,当然有个选择问题。异而读书值得一试。这里说的异读,就是指因书而异,区别对待,不用同样时间与精力读不同的书。  相似文献   

14.
<正>夏鼐是著名考古学家。一般而言,学者都爱读书,但夏鼐爱读书,却到了痴迷的地步。清华园里好读书读书,对于夏鼐而言,是治学的需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夏鼐日记》的出版,为我们展开了夏鼐在书海中遨游的生动画卷。1938年末,留学英国的夏鼐在日记中写到,"今年第一季以参加发掘,漫游近东,无暇阅书,4月底返英时,一共只阅十来本书。以后又以在校中整理古物,从事于串珠之编目,偷闲读书,一年仅阅过80部书,页数达19534(小说及杂志中论文不算在内)"。  相似文献   

15.
书香中国     
《同舟共进》2021,(4):3-7
说起读书,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为什么读书?相信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答案。有人认为,读书是一种兴趣,方寸之间遍览人间故事,不胜快哉;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修养,手捧书卷,心安自在,不亦乐乎;也有人觉得,读书是一项投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是一部记述毛泽东同志读书生活的文章荟萃,每一篇每一页,都浮现出一代伟人孜孜不倦的读书侧影。书中有这样两句话: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使我深刻领会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换新羽的关键在于换,就是要加强读书学习,进行革故鼎新,提高能力素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修身,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相似文献   

17.
补考     
晓林 《辽宁人大》2006,(1):46-46
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尽管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但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在校大学生的读书表现,发现读书勤奋程度与所在大学的排名成正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愿听讲是大学教育面临的普遍困境,这与网络时代信息的过度溢出有密切关系.同时,网络比较严重地侵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占用了本应花在读书和生活上的时间,造成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兴奋感和动力不足.在对策方面,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读书的主体性,抑制网络对生活世界的侵入,回复大学读书生活的质朴.  相似文献   

19.
梁昭 《人民公安》2012,(12):40-40
我时常虔诚地想像,人读书读到感动处,如果能泪涕长流,读书人一手紧攥着书,一手不住地抹眼泪兼擦鼻涕,那该是一幅多么动人的读书图啊!这一方面说明书写得好,另一方面也说明读书人会读书、读得深入。两强兼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可惜自己虽已人到中年,但自小至今却从无因读书而淌泪的经历,这实在是一处惭愧得羞于向人提及的人生伤痕。想想也绝不是没碰到过好书.而是自己读书不上道,要不就是泪腺迟钝,总之怨不得书。  相似文献   

20.
姜少勇 《政策》2004,(9):54-54
读书是一种享受。它不仅能给人以知识和力量,而且还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写道:“寂寂寥寥杨子居,岁岁年年一床书。”道出了读书的乐趣;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马上、厕上、枕上”读书法,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